王卫国教授:如何通过法律手段来避免P2P“跑路”事件?
在中国,互联金融从概念的提出到目前全行业的蓬勃发展不过短短数年。虽然时间很短,但是互联金融已经对传统金融业形成了不小的冲击。与此同时,作为新生事物的互联金融,在高速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在P2P领域频发的“跑路”事件。可以说,面对互联金融领域日益显著的风险,加强监管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然而,如何来监管,怎样通过法律的规范来促进互联金融的健康发展,成为各方探讨的主题。
中国银行法学会作为中国金融法治研究的权威机构,为推动互联金融的健康发展,决定成立互联金融法治专业委员会,并召开了首届中国互联金融法治高峰论坛。6月21日,在论坛现场,就目前互联金融给传统金融带来的冲击,如何通过法律规范来促进互联行业的发展等有关问题,对中国银行法学会会长王卫国教授进行了专访。
问:互联金融给传统金融带来哪些冲击?
王卫国:互联金融的冲击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创新,二是普惠。首先,如果没有互联金融的出现,那么传统金融还可能满足于现在的交易方式和服务方式。传统金融的确有很多方面的不足,包括效率、服务、风险防范等。创新带来的不仅体现为技术应用、服务方式的推陈出新,也体现为观念的更新。
当前我国金融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难题就是中小企业多,贷款难,民间资金多,投资难。传统金融解决不了这些问题。一方面大量的小企业需要贷款,另一方面大量的民间资本找不到出路。单靠银行的存贷款渠道,还不足以有效地把民间资金引入市场去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互联金融恰恰就是在这些薄弱部位生长起来的。
互联金融在破解这个难题方面,有传统金融缺乏的某些优势,所以给后者带来了冲击。这种冲击对传统金融也是一个促进。传统金融要改变观念,改变方式。实际上现在已经产生效果了。目前主流银行已经在开展互联的服务,如上银行、手机银行、上理财等。
从普惠角度讲,互联金融的特点就是着眼于服务大众。现在“普惠金融”也写进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互联金融有这方面的优势。反过来也倒逼主流银行加强发展普惠金融。目前很多银行在制定相关的方案。互联金融的冲击带来了一个向好的局面。
问:在制定互联金融方面的法律应该考虑哪些原则?
王卫国:总体来讲,互联金融创新是应该受到鼓励的。但是新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好的,好的东西也不一定都是完善的。
市场的秩序要求是法无禁止即自由。市场的创新和自由,只要对社会有益,法律就不会禁止。有些有益的做法,可能包含一定的风险或者负面效果,法律就要针对这些负面因素加以防范或管控。监管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防范风险,做到扬长避短、兴利避害。
问:最近在P2P贷行业“跑路”事件非常多,如何通过法律手段来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王卫国:我们有几个方面的考虑。首先,要加强对群众的风险教育。现在“跑路”事件出来以后,我觉得也是一个好事,通过这些案例,让大家明白互联金融是有风险的。
其次,要求P2P贷企业对投资者进行风险提示,甚至要求在每一项单笔交易时进行风险提示。现在老百姓到银行去大额转账汇款,银行就会有欺诈风险的提示,这些风险提示确实搭救了不少人。监管规则和裁判规则可以依法明确贷企业承担风险提示义务。一旦P2P贷企业违反了这个义务,就要承担责任。
上一页 1 2 下一页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