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教师小刘提了一小壶西北红高粱酿制的*酒,要了两小碟土特产小菜,边喝边聊,小刘多次提到了 周期律 的有关问题,他为什么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呢?这里,有一个让小刘难以启齿的遗憾,哈哈哈,说起来真是话丑理端呀。小刘的老家在甘肃定西市,距离兰州还有百余里的路程。他临上班的前一天晚上,很想和自己的老婆好好亲热一番,恰巧,老婆正逢例假,第二天凌晨小刘怀着几丝遗憾告别了老婆,当时,我故意逗小刘: 迟来兰州几天不行吗? 小刘
白颠的危害歪歪嘴巴。 小刘说着说着,自言自语: 世上的事情,***很奇妙,往往想要的却总是得不到,不想要的偏偏往怀里钻。 哇?谁往你怀里钻? 我刁难他,小刘不由地哈哈大笑起来。 周期律
白癜风有什么偏方吗是一种自然规律,靠人的意志是无法改变的。犹如春夏秋冬,四季轮回;犹如日落月出,周而复始;犹如十二生肖更替年,循环重复;这就是一种显性的周期。 除了显性的周期之外,还有一种隐性的周期,比如女人的月经,只有女人最直接体验的到月经期间的种种无奈和困惑。隐性的周期往往会遭受到人为的故意破坏,我记得在一本《世界拍案惊奇》书中,看到了这样一件事:一个美国年轻妇女,晚上回家时,被到美国做生意的一个英国小伙子挟持到一个小树林里要强暴,正好,这个美国妇女来例假,无奈之下,还是被英国小伙子强暴了,事后,这个美国妇女在自己的日记中写到: 没有那一次比这次更美好。 我看到这里,不由地哑然失笑。我突然想到这么一个问题:是不是任何事物的周期来临时,正是激情的最活跃的时候,再如,地震,其实也有周期,每隔多少年发生一次,当地震来临的时候,正是地壳的最活跃期。以此类推,冬末春始交替之际,气温极其反常,反常就是一种活跃的体现。因此,人们总在季节交替之际,总是自己促使自己提高警惕,以免疾病突发。周期,其实就是最活跃的一个时段。 这是最普遍的世界性的周期。在中国,还有中国特色的周期律。就从教育这个范畴来说,孔子主张的诸多教育规律,几千年过去了,如今的教育,基本内涵不就是这几千年中国历代教育精华的融合和集中体现。如今,这教育,那教育,美其名曰,教育英才辈辈出,又是一晃几年,甚至几十年,如果认真思考一番,所有的教育还不就是归结到两个字:教与学。中国人更多的只是学会了颠倒次序的本事,比如,在教学上故意大做文章:一部分人认为是 先教后学 ,一部分人却认为是 先学后教 ,还有人认为是 教学教学 ,更有厉害者认为 学教学教 。 我看了西洋人,却不这样做教育。西洋人以唯我主义为核心,事事总是以我认为是什么就是什么,很少采纳别人的意见,这样,西洋人的教育其实也不逊色。而在中国为什么有相当一部分人这样做不到呢?依我看,主要是 中国周期律 *素太深,中国人总是注重传统影响,比如,教育还是忘不了 三字经 这种呆板的格式,比如,好多人模仿书写种种 三字经 四字经 甚至 无字经 ,还自己打自己的嘴巴,说什么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无字。中国人的模仿能力很强,这种优势其实就是一种最极端的错误。西洋人注重的是自我创造,索取的是世上少有的东西,因此,获得诺贝尔奖的很少有中国人。 中国不是缺少像诺贝尔这样的人,而是缺少像诺贝尔这样的人才!我主张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改造上,而不要总是放在继承传统上。比如,西北搞新农村建设,结果,西北到处搞得是一个模式,一位美国人看到这,哈哈耻笑: 再过几十年,这又要变成一堆堆垃圾了。 垃圾从何如来?其实,垃圾就是自己一点一点制造出来的。中国人在制造垃圾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想到垃圾还会淹没了自己的膝盖骨,这很悲惨呀! 中国周期律还在继续蔓延,谁也说不准那一天,周期律一旦错乱,那时人们大呼小叫顶屁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