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下半年第一天,我就想说一句注意安全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医院是哪个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zdxbdf/

从事任何一种活动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相较于其他运动,休闲自由潜水是一项非常安全的运动。

当然,进行休闲自由潜水活动前,我们除了需要熟知和遵守安全准则,有效的规避风险外,还需要了解在自由潜水时可能会遇到的紧急情况及救援方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潜水安全。

01

自由潜水中的意外范畴

众所周知,自由潜水是指不携带任何呼吸及空气供给设施,仅靠自身的能力潜入水中的一项运动活动,与水肺潜水的分支不同的是,自由潜水大致只分为休闲自由潜水及竞技自由潜水,部分相对严谨的系统也将美人鱼作为在有自由潜水基础上的一个分支专长。

无论是休闲自由潜水或者竞技自由潜水,在训练有素及遵守规则的前提下都能够较有效的避免潜水事故风险的发生,但是也不排除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由于训练不足或者超过自己能力极限所导致的意外的偶发;

自由潜水

最常见的意外场景

海洋环境意外:

洋流—由于潮汐运动及地球自转而产生(柯氏效应CoriolisEffect),通常对自由潜水造成比较大的影响的洋流例如:平流、上升流、下降流、洗衣机流、乱流等,每种洋流的强弱程度也会变化;

温度环境—由于光合作用,通常我们所经历的海洋环境的开放型水域,通常水面温度比较高,随着下潜我们会经历斜温层,温度骤降,自由潜运动中大部分时间是在休息调整状态,所以人体在水中的热量流失速度是陆地上的20倍,给人体带来的不适例如—失温症。同时因为自由潜湿衣特殊的保温特性,我们在热带环境的陆地上长时间穿着自由潜湿衣,也有一定风险出现中暑或者热衰竭;

海洋生物意外:

蜇咬伤害—在野生海洋环境中,自由潜水与海洋生物的和谐共处一直是自由潜水员所期待的,但是有些海洋生物在特定因素下会对人产生一定的危险,大部分分为两类—蜇伤和咬伤,而前者蜇伤有时候会带有毒素侵入,视不同生物而定;

容易产生蜇(刺)伤或伴有中毒症状的生物(包含但不限于)—蓝环章鱼、有毒水母(僧帽水母、灯箱水母等)、魟鱼、狮子鱼;

容易产生咬伤的生物(包含但不限于)—板机鱼、海鳗、鲨鱼、海狼;

避免以上伤害的主要方法是作为潜水员应该保持敬畏海洋,尊重海洋中的生物,当你取得潜水证的那一刻起,你就有能力有责任保护海洋生物,同时也保护自己。做到不触碰、不过度打扰、不追赶,特别对于你所陌生的海洋生物,颜色艳丽的海洋生物都是有一定毒性及致命性。

通常被蜇咬的伤口,会产生肿胀,应该首先及时止血,如果发生嘴唇发紫,头晕恶心或者感觉心脏不舒服,即表明可能已经中毒,应及时先行第一时间紧急联系医疗机构,利用绑带或者改变身体结构阻断或减少血液流向行脏位置,为抢救争取时间,同时及时呼吸氧气,如身边没有纯氧,可用浓度较高的水肺高氧代替;

技术层面意外损伤:

空腔挤压伤—人体结构中存在多个空腔,例如我们的中耳、窦室、呼吸道、肺部、甚至是我们的蛀牙、以及潜水时被面镜所覆盖的眼鼻区域,随着自由潜水员下潜开始,水中的绝对压力就会逐渐产生并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强,由于气体是可以在压力作用下被压缩并溶于组织中的特性,以上的空腔便开始有强烈的不适感,如不及时排解平衡外部的压力,我们的身体空腔组织即会受伤;不同的空腔有不同的压力平衡方法;

肺部挤压伤害—肺部挤压伤是在自由潜水中最严重的空腔气压伤害之一,导致肺部挤压伤的3大原因:

A:身体紧张不具备柔韧性,没有进行有效的预热及拉升;

B:盲目最求极限,没有循序渐进,突破肺部对于当前环境压力的极限;

C:技术失误,错误的在*RV*状态下主动进行肺部提气从而试图平衡耳压;

潜水减压病—减压病俗称“潜水夫病”,分为I型—皮肤及关节症状减压病和II型—神经系统及肺部症状减压病;减压病的起因是由于在下潜过程中,空气成分中的氮气由于压力逐步增大导致氮分压增大被身体组织快速吸收,在组织中形成微小的惰性气泡,当上升过程中由于速度过快没有给予一定的时间自行排出体外而导致的压力疾病,严重的减压病如II型会导致休克昏迷甚至威胁生命。虽然自由潜水相比水肺潜水在减压病几率上要小很多,但是对于在大深度的自由潜水中,该生理现象也会存在。所以,超过一定深度的训练比赛(50-60米以下),有着严格的次数控制及水面呼吸纯氧加快余氮排出速度的方法;

心理层面事故:

1MC运动控制失灵(LossofMotorControl)

2:BlackOut(浅水黑视症)简称:BO

LMC(LossofMotorControl)运动控制失灵:LMC是在回到水面过程中,因氧气含量过低导致的低氧适应症,LMC可以是一系列肌肉无法控制的抽搐,还可能同时伴有思维混乱,或反应迟钝。在临床中,60%以上的LMC之后会紧跟BO发生浅水黑视症;

BlackOut(浅水黑视症):指在闭气潜水临近结束时因低氧引发的意识丧失,根据*波义耳定律*,在恒温状态下可收缩空腔体积与压强成反比例,在下潜过程压力增大,肺部被压缩到同等压力值的几分之一,随着氧分压增大,因此肺部及血液中的氧分压会存在巨大差异。鉴于*扩散原理*,组织的的氧气被高效利用。上升过程中,压力减小上述反应也与之相反;在上升的最后几米,是压力变化最大的区域。组织中的氧会被“抢夺”用来弥补肺部的低氧分压,大多数人在肺部的氧分压(ppO2)低于0.1bar时会丧失意识;

短暂的BO还是LMC本身不会对身体造成损伤或者影响,但是假设当发生时,身边没有合格的安全员对其实施第一时间救援,就会造成溺水事故,所以溺水是直接导致生命危险的真正原因。

注释1:玻义耳定律(Boyleslaw,有时又称MariottesLaw或波马定律,由玻意耳和马百里奥特在互不知情的情况下,间隔不久,先后发现):在定量定温下,理想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压强成反比度。是问由英国化学家波义耳(Boyle),在年根据实验结果提出:“在密闭容器中的定量气体答,在恒温下,气体的压强和体积成反比关系。”称之为玻意耳定律。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发现的“定律”。

注释2:扩散原理:气体总是倾向于自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内扩散,扩散速度取决于二者间的浓度差值,浓度差值是指两个区域间的压力差,压力差越大,扩散越快;

注释3:RV—肺部自然余气量=完全最大程度呼气后,留存在肺部和气管内的空气容量,肺无法被压缩到这个最低容量之下,RV容积约占TLC(肺部总量)的25%;

02

何谓紧急第一反应救援

紧急第一反应救援者是指在意外发生的第一现场,第一时间实施救援的社会急救人员,他们需要具备专业的急救知识技巧,并持有国际认可的急救证书;

紧急第一反救援者需要具备施行CPR和急救所必须的基本技巧和知识。无论您是不是潜水员,当然这也是学习进阶自由潜水课程必备条件,因为在自由潜水中,可能会发生一些意外情况,但在海里,医疗设施条件并不是十分完善,这时您学习的急救技能,将可能会挽救生命。

同时,第一反应救援者介于被救助者和医护人员之间的第一现场拥有急救技能的社会义务急救人员,但不具备医疗资质。

在自由潜水领域,通常紧急反应救援者同时也严格遵循潜伴制度,并且也需要具备扎实的自由潜水救援技巧,我们称之为—安全员;在竞技自由潜水项目中,通常同一个项目配备了多名安全员进行接力安全保障

03

AB-CABS救援生命圈在自由潜水的应用

几乎在所有的急救中都遵循首先要抢救的是生命基础特征—心跳及呼吸,所以针对自由潜水意外情况分类,救援应该遵循以下逻辑:

1、A—AirwayOpen?呼吸道是否打开;

2、B—BreathingNormally?呼吸是否正常;

3、C—CPR心肺复苏;

4、A—AirwayOpen确认呼吸道打开;

5、B—Breathingforpatient帮助伤者恢复呼吸;

6、S—SeriousBleeding严重失血等

回到自由潜水的意外分类——

预防及救援原则

洋流产生的问题:

洋流产生的问题—在海洋的开放水域进行自由潜水必须有足够的安全意识;

1:浮球下潜绳+牵引安全绳—保障在水下意外发生时,你的身体不会离开固定区域;

2:严格的潜伴制度:下潜的每一秒都能够让潜伴看得到你身处何方;

一旦遇到洋流,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请停止下潜,以攀绳的方式尽快回到水面,在下潜和上升过程中,必须保证安全绳索是联系在身上的。

温度环境-失温症:

自由潜水面对最大的体温流失问题—失温症,由于自由潜水的特性,潜水员在水面静止休息的时间占据大部分,而身体在水中由于热传导的特性体温流失会比陆地上快20倍,低温症可以导致毛细血管收缩、肢体不受中枢神经支配、视觉狭窄、身体颤抖,严重的将失去知觉;

如何预防—提前获取水面温度资讯,准备好与之匹配厚度的自由潜湿衣,同等厚度的自由潜水湿衣是水肺湿衣保暖效果的3-4倍,原因是自由潜湿衣的成分—氯丁二烯材料(Opencellneoprene)有着超强的隔绝皮肤温度流失作用;

如何救援—帮助失温者离开水中,迅速去除带有水分的湿衣,利用物理加温的方式,如阳光、烤火、增加干的衣物、补充热水及食物等方式进行回温;

海洋生物-蜇咬伤害:

普通的蜇咬伤害首先要解决的是清除消毒创口,避免流血不止,进行必要的包扎。但是更为严重的可能是不慎触碰了有毒生物导致中毒,带来的将会是局部肿胀甚至是休克,如果发生休克请遵循紧急第一反应的救援程序

救援建议:

帮助其离开水域—A:检测呼吸道是否打开:一只手轻按额头位置,另外一只手抬高下巴使其呼吸道处于通畅位置—B呼吸是否通畅—把自己耳朵贴近遇难者耳鼻处,仔细倾听有无呼吸声—第一时间联系医疗机构救护—C:如果没有呼吸进行CPR心肺复苏:先进行两次连续口对口人工呼吸,然后进行心肺复苏按压(每分钟不少于下的节奏频率)每30下进行一次人工呼吸—AB继续确认呼吸道有没有恢复呼吸—继续实施CPR心肺复苏直到呼吸恢复或医疗机构到达;

空腔挤压伤:

耳膜受伤预防原则—1:在下潜过程中,及时专注的进行耳压平衡,切勿到耳朵疼痛时在进行耳压平衡,可能为时已晚,除了需要动用更多的力量和空气,有很大机率因为耳咽管已经闭合导致平衡失败;2:放松且专注在耳压平衡上面,不过多分散精力;3:如遇到当下未能做通耳压平衡,及时刹车停止下潜并返回水面休息;4:养成在下潜前预加压(提前做一次耳压平衡,让中耳充气)的好习惯;

如耳朵不适继续下潜,即会产生中耳气压伤及耳膜穿孔,应尽力避免,如发生必须即刻就医;

面镜空腔挤压伤害—通常在下潜后,由于压力导致气体被压缩,面镜和脸部皮肤中间的部分即为空腔也会被压缩,此时潜水员感觉越来越紧,眼球有被吸附出来的不适感,如不及时处理因为负压过大眼球会出现充血等症状,以及对耳压平衡产生阻碍,解决方法需要很简单的从鼻腔往外面叹出微弱空气立即就可以完成平衡;

肺部挤压伤害—肺部挤压伤害是在压力伤害中最严重的一种情况,大部分自由潜水者在深度30米左右的压力会达到RV状态即肺部残气量,如继续下潜,肺部容积就会被压缩到低于它的残余容积,如此时身体处于紧张状态或者处于过大身体动作时,由于肺部及胸腔没有很好的柔韧性,肺部表面肺泡及毛细血管将会被破裂;表现症状为:升水后习惯性咳嗽,并伴有吐出粉红色泡沫液体;

如何避免—保持下水前的拉升训练,通过拉升提升肺部胸腔的柔韧性;下潜过程尽量放松,在接近RV状态前不从肺部大量提气,深度底部转身动作幅度不宜过大;保持训练,不超过自己的极限,循序渐进让当前深度变成你的常规深度后再增加下潜深度;

减压病(I型和II型)/p>

虽然减压病与水肺潜水的的关联更为密切,但是在大深度的自由潜水中,也会面临此风险。减压病是由于快速下潜过程中,空气中79%左右的氮气会因为压力的增加快速溶于身体组织中,形成寂静的惰性气泡分子存在于身体组织中,如果上升速度过快则无法同等速度排出体外,轻度即会存在于关节及皮下组织,重度会沉积在于肺部毛细血管,以至于气泡通过肺部毛细血管进入到循环系统;

如何发现确定是减压病:潜水员出水后经过一段时间(非立即)表现乏力、恶心头疼,并且四肢关节疼痛,基本可以判断为I型减压病典型症状;如果除了上述症状外,表现呼吸困难甚至是休克症状(排除水中有毒生物伤害)或瘫痪判断为II型减压病。

如何救助:首先应立即电话联系就近减压仓医疗机构,及时报保险机构,及时提供现场能取得的浓度最高的医用氧气,让其吸氧;如身边没有纯氧,可以借助水肺高氧潜水气瓶,高氧比例越高越好。如患者还有呼吸和意识,可以以调节器二级头进行自主呼吸,如患者意识呼吸微弱,则采用紧急供氧程序中的口袋型呼吸面罩进行供氧;无论是哪一种方式,必须尽快送至最近有减压仓的医疗机构;

浅水黑视症及LMC的救援:

首先要确保被救援者面部呼吸道已经离开水面,救援者应用一只手托其后脑,确保呼吸道不二次入水中。摘除其所有面部装备,如面镜、呼吸管、鼻夹等,对其实施BTT-3步救援,即—对嘴鼻面部三角区域进行吹气,拍脸、呼唤名字,作用分别是:吹气—皮肤毛孔重新打开,促使大脑皮层苏醒;拍脸—触觉恢复;叫名字—听觉回复,这三种知觉会加快促使大脑恢复意识;

连续进行3次左右BTT,如10秒内还未恢复呼吸和意识,需要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进行心肺复苏;

微抬其下巴,打开呼吸道秒,使其呼吸道顺畅;捏住鼻子,以口对口方式往其口中吹入2-3次空气;一旦两次吹气后,紧急呼吸救援循环已经开始,按照5秒钟吹一次气的节奏进行救援,可以默数、、、、吹气;在进行救援呼吸的同时,拖带被救援者离开开放水域及平静水域;如到达岸上还未恢复自主呼吸,紧急送医;

04

保持健康的生活

所有的自由潜水员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积极的进行有氧及无氧运动,提高心肺功能,找专业的教练协助你制定适合自己的训练方式,并保持长期的拉升练习,使身体的柔韧性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

自由潜水前可根据不用的项目制定自己的饮食计划,如静态闭气用到比较少的能量,而恒重下潜需要一个短时间能提高快速能量的食谱;

自由潜水前不适合的食物如:奶制品、咖啡因成分食物饮料,避免刺激我们的交感神经系统;

自由潜水中全程充分补充水分,缺水会导致血液粘稠,是系统的氮气滞留不能快速排出体外,增加减压病的风险,脱水更会影响你的压力平衡效率。

文中图片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总监专栏

作者信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