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聚糖肽针能不能治好白癜风疾病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10620/9084719.html许多患者的水肿是由于低蛋白血症造成的,正常情况下,血管内的白蛋白可以起到“保水”的作用,白蛋白降低后这种保水作用会下降,有部分水分会漏到血管外,水往低处走,往往会在身体低垂部位先出现水肿,常见下肢水肿,水分如渗漏到体内的腔隙则会产生胸水、腹水等。因此,低蛋白血症的患者如想减轻水肿或胸腹水,首先需要想办法提高白蛋白水平。白蛋白水平提高了,会把组织的水分重新吸收到血管内,再通过应用利尿剂或者自身肾排水的调节功能把血管内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这样水肿就会逐渐减轻。
怎么能提高血内白蛋白水平呢?
最简单直接的方法是通过输液的方法来补充白蛋白,快捷有效,但蛋白在体内维持时间短,花费较高;间接的方法是通过提高营养水平来使得机体能够自己产生足够的白蛋白,经口进食的患者需要增加全营养,不能经口进食的应用胃管或空肠营养管滴注肠内营养液,胃肠道不能接受营养的则需要静脉输注营养液,这种间接的方法补充白蛋白速度慢,但一旦提升起来维持时间较长,也相对花费少。
蛋白水平提上来的同时通常需要配合使用利尿剂,把血管内的水分逐渐排除体外,血管外的水分再回到血管内,然后再利尿清除水分,如此反复,水分得以排除体外,水肿得到减轻,胸水、腹水减少。此阶段通常需出量大于入量。
管理好出入量是水肿和胸腹水患者减轻症状的重要手段,通常计算24小时内的入量和出量。
入量是指24小时内的所有进入身体内的液体,主要统计每日喝的水的量、吃饭时喝的汤的量,输液的患者还要统计每日输入体内的液体量,换句话说是记录进入体内能计量的液体量。
出量指24小时内所有排出体外的液体量,主要是指尿量,如果存在较大量的腹泻,或者大量出汗,这部分液体量也应估算一下记录在出量中。
所以有必要建立一个记录本,饮水或喝汤要用能计量的容器,排尿也要排到能计量的容器里。每次饮水或喝汤都要记录,每次排尿的量也要记录。
每日入量多少因人而异,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对于个体而言,我们需要知道平时的入量大概在什么水平,比如一日三餐会喝多少汤(比如每餐ml的话,一日就是ml),每天饮水大概多少毫升(比如每日上午饮水ml-ml,下午饮水-ml,晚上饮水ml,一日大概-1ml),这样就知道了您自身每日大概的入量是多少(基线水平)。了解了基线水平我们可以制定水平衡的目标。
入量>出量称之为水正平衡,
入量=出量称为水零平衡或水平衡状态,
入量<出量称为水负平衡。
水肿的患者在急性发作期主要是存在体内尤其是血管外组织的水分过多,出现水肿、胸水、腹水等表现。
缓解水肿,减少胸腹水的出入量管理原则是要求负平衡,即入量<出量,一般每日负平衡约-ml为宜。
如果蛋白水平不能有效提高而单纯利尿可能会出现血压下降(血管内容量不足),严重时出现休克,在应用利尿剂的时候一方面要注意监测血压变化,警惕低血压、休克,另一方面需要注意血钾、血钠、酸碱变化,需要监测血电解质及血气分析。
综上,如低蛋白导致的水肿,有效的缓解办法是提高白蛋白水平的同时予以利尿维持负平衡,一旦水肿缓解后保持蛋白在正常水平且维持出入量平衡状态。
当然,病因的治疗也尤为重要,要积极寻找白蛋白低的原因,白蛋白低了被动的补充不如从源头上阻止白蛋白降低,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尽早明确病因进行对因治疗,更有助于病情缓解。
#图文万粉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