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液体管理EGDT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能治好嘛 http://pf.39.net/bdfyy/zqbdf/181213/6712021.html

传统的经验表明,脓*症患者出现循环不稳定表现时,首要任务是积极进行液体复苏。年Rivers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著名的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研究,指出应在最初6h和72h内给予脓*症患者4.9L和13.4L的晶体液。

拯救脓*症运动(SSC)在年发布的第一版《严重脓*症与脓*性休克治疗国际指南》,采纳了Rivers研究的结果。该版指南建议:第一个24h内进行“积极的液体复苏”。

这些指南要求,低血压或乳酸浓度超过4mmol/L的患者在3h内接受30ml/kg的晶体液,并可重复使用以使CVP达到8~15cmH2O。因此,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的第1天,脓*症患者接受大量的液体输注已是常态。

给患者快速输液的唯一目的是为了增加每搏量和心排出量。然而,多项研究已经证实,只有大约50%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会对快速输液产生反应。并且有研究提示在维持心排出量和血压方面,快速输液的血流动力学益处是短暂的,持续时间不超过1h。

基于对脓*症患者快速输液益处的质疑,Paul等研究者对年美国家医院的出院数据库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了脓*症患者进入ICU的第1天内,输液量与患者死亡率、住院费用等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却与EGDT做法和SSC指南的意见不一致,该文发表于年5月IntensiveCareMed(IF=12.)杂志。

背景

目前,严重脓*症和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的最佳策略存在争议,既有推荐积极液体复苏的,也有推荐保守液体治疗的。研究者拟通过出院患者数据库评估入ICU首日的脓*症患者复苏液体量与死亡率的关系。

方法

采用医院出院患者数据库的数据,分析例从急诊收治入ICU的脓*症患者的第1天液体管理的数据。对第1天液体入量以1L为间隔进行分类,从1-1.99升到≥9L,分析第1天液体入量对患者死亡率的影响。

根据患者年龄和入院时的急性症状等数据,作者建立了患者院内死亡率与第1天倾向于接受输注超过5L液体的双向变量反应模型。患者按照是否进行机械通气和是否出现休克症状进行分组。

研究者对第1天低液体量(1~5L)和高液体量(5~≥9L)复苏进行比较,使用加权线性回归控制第1天液体分组中样本大小和变化的效果,评估两类复苏实际和预期死亡率趋势的不同。研究者还观察了住院时间、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总花费等情况。

结果

患者入ICU第1天液体入量平均为4.4L,未机械通气且无休克发生脓*症患者平均液体量最低,为3.6L;接受机械通气和合并休克的脓*症患者平均液体量最高,达5.4L。

在不同规模、教学状况、位于农村或城医院之间,第1天的液体管理情况结果惊人的一致。整个队列的脓*症患者院内死亡率为25.8%,平均ICU和住院时间分别为5.1和9.1天。

在整个队列中,低容量复苏(1~4.99L)小幅度但有效地降低脓*症患者死亡率,为-0.7%/L(95%CI:-1.0%,-0.4%,p=0.02)。然而,在接受高容量复苏的脓*症患者(5~≥9L)中,起点5L基础上每增加1L输液,死亡率就增加2.3%(95%CI:2.0%,2.5%,P=0.),每增加1L输液住院费用就增加美元(调整后的R2=92.7%,P=0.)。

患者入住ICU第1天内的液体输注容量,与患者院内死亡率的关系

结论

严重脓*症和脓*性休克患者入ICU第1天所需的平均液体量,少于拯救脓*症运动指南所推荐的容量。第一天输注超过5L的液体会显著增加脓*症患者死亡风险和医疗费用。

“麻海新知”的点评

美国危重病学会发表的关于脓*症的血流动力学支持指南指出,“脓*症患者存在严重的体液不足。”在第一个24h的初始复苏中,可能需要6~10L的晶体溶液。EGDT方案和SSC指南,分别建议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CVP应控制在8~12mmHg和12~15mmHg之间。

按照EGDT方案复苏,前6h补液量与目标CVP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R2=0.84),如果设置复苏目标CVP为15mmHg,则复苏开始的6h输注液体量大约为5L。澳大利亚脓*症复苏评估(ARISE)研究发现,凭经验复苏的医师也受EGDT理念影响,倾向于把CVP设置为12mmHg的目标进行复苏。问题在于,复苏后24h有67%的患者液体负荷过量,而液体负荷过量是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素。

那么是否EGDT方案和SSC指南给出的复苏指导意见会导致液体负荷过量而对患者不利?是否保守液体复苏相较于自由的液体复苏更安全?已有一些研究者对此进行了评估。

至2年,三项刊发于NEnglJMed的研究否定了EGDT在脓*性休克中的作用,这些研究的基本特点如下:

本文是迄今为止最大的一项研究,它提供了两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即在美国重症监护病房的第1天,脓*症患者输注的平均液体量,以及液体量与患者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是,脓*症患者复苏的第1天超过5L的液体量会增加死亡率并显著增加住院花费,低容量的复苏(1~4.99L)则可以小幅但有效降低死亡率。

年2月,第三版脓*症的定义发布。而本项研究中的严重脓*症(severesepsis)和脓*性休克(septicshock)因回顾的是年的数据库,所以依旧使用2.0版的相关定义。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液体管理是自然日记录(而不是入ICU后24h),所管理的液体总量可能被低估;关于患者累积液体量或随后的液体管理对结果的影响如何,尚不清楚;数据库中没有涉及在急诊未入ICU的脓*症患者;评估所使用的液体按绝对体积计算,而不是体重的相对体积(即ml/kg)等等。

这项研究也给了我们很好的提示:1.指南的推荐建议需要临床医师审慎对待,甚至加以质疑;2.对严重脓*症患者而言,容量复苏过犹不及。因此,如何精准地把握尺度将是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事实上,《拯救脓*症运动:脓*症与感染性休克治疗国际指南()》指出:依靠单独使用CVP来指导液体复苏的方式不太合理,因为当CVP在一个相对正常的范围(8~12mmHg)时,患者对液体的反应性是受限的。

(编译卜岚;审校包睿)

原始文献:

1.MarikPE,Linde-ZwirbleWT,BittnerEA,etal.Fluidadministrationinseveresepsisandsepticshock,patternsandout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