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周三话健康冬令聊三九健康更长久 [复制链接]

1#


  我国民间对寒冬的计时方法是将冬至后的81天划分为9个阶段,每9天为一个时段,称作“冬九九”。其中,每年冬至后的第1天至27天称为“三九天”,“数九寒天,冷在三九”,这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也是一年中人身体最虚弱、最容易引发疾病的时段。因此,三九养生极为重要!下面就给大家讲讲这段时期应该怎么吃,如何养生~~~

●三类人群最需进补1.阳气虚弱的人群


  这类人群主要表现为畏寒怕冷,经常手脚冰凉,小便清长,夜尿频繁,大便稀溏,食欲不佳、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

2.年老体质人群


  身患慢性疾病者,要祛邪与扶正相结合,就是在进补的同时,兼顾治疗所患的慢性病,这样经过一个冬天的进补与治疗,不但疾病可以得到控制,而且能增强体质。

3.易在冬季或夏季发病的病人


  比如老慢支、冻疮、关节炎等容易在冬天发病,疮疡等易在夏天发作,患有这些季节性疾病的人群,在冬天进补能把身体调养到最佳状态,在季节变化时不易发病。


  但是,进补可不是吃补品那么简单,如果盲目乱补,不仅会伤身,还可能危及生命!所以,在进补前,务必请专业中医医生辨证、开方,以便充分发挥进补食物或药物的作用,最大限度地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六件事情最不宜做1.洗澡水温过高


  洗澡水温过高容易烫伤,加剧皮肤干燥。同时,过高的温度还会增加心脏负担,特别是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的老人,水温过高可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加重心脑血管负担,引起休克。


  建议:洗澡时水温与体温接近为宜。

2.醒后立即起身


  冬天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醒后猛起身,血压一下上不来很容易引发意外。建议起床坚持“”原则,即刚苏醒时,睁开眼在床上躺2分钟,起来后坐2分钟,坐到床边等1分钟再站起来活动。

3.一大早锻炼


  冬季清晨寒冷,心脑血管会因此受到明显刺激,且早上污染物堆积严重,并不适宜锻炼。最好在下午三点至四点进行,以慢跑、快走为宜,运动前至少热身20分钟,忌大汗。

4.开着电热毯睡觉


  不少人晚上睡觉喜欢用电热毯,或者用热水袋取暖,时间长了容易引起低温烫伤,特别是糖友,很可能烫伤了而不自知。电热毯最好在睡前开启,睡觉时一定要关掉。长时间使用电热毯也容易造成血液粘稠。

5.总是不开窗


  冬季门窗紧闭,人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咽喉疼痛等上火症状,被称为“暖气综合征”。


  注意勤通风,定期开窗让室外新鲜空气流入。

6.不及时补水


  不少人一到冬天,饮水量就减少,甚至只有在口渴时才喝水,这其实对健康非常不利。因为当人感到口渴时,往往体内已严重缺水,甚至失去平衡。如果喝水少,血液浓稠度就高,容易引起血栓等,甚至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冬天多喝水,还可抵御寒冷。


  冬季气候干燥,空气湿度小,更应补充水分。

●三个要最益养生防病1.着衣要暖、避寒邪


  我国大部分地区习惯自冬至起“数九”,因此三九养生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多着衣、避寒邪,特别是要注重头、手、足等部位的保暖。


  据测试,处于静止状态下不戴帽的人,从其头部散失的热量是很多的。在环境气温为15℃时,从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的总散热量的30%,4℃时占60%,-15℃时占75%。


  由此可见,头部的保暖与人体的热平衡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2.饮食要温补适宜


  在饮食上以温热为主,如食用糯米、狗肉、大枣、桂圆、芝麻、韭菜、木耳等,少吃冷饮、海鲜等寒性食物。另外还需要注意,三九期间不可吃太过辛辣刺激的食品,过食辛辣只可生阳动火,导致内热积聚,郁热上冲。过食羊肉、狗肉等肥甘厚味,易导致饮食不化,聚湿生痰。

3.运动要动中求静


  冬至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上升。“动则生阳、静则生阴”,通过合理的运动就可以帮助我们升发体内的阳气,但是过度的升发阳气就会耗散真元反而不合冬季蛰藏的养生道理了。冬季运动,首先要避免寒邪的侵袭,其次运动量不宜过大,要在动中求静,以臻安身静体、气定神闲的境界。八段锦、太极拳等平和的运动都是很好的选择。

养生小妙招

搓后腰------养阳气


  腰眼为经外奇穴,位于人体腰部第四腰椎棘突左右3—4寸的凹陷处。用手掌搓腰眼和尾闾,不仅可以疏通经脉、强壮腰骨,还能起到固精益肾和延年益寿的作用,且男女都适用。


  方法:双手搓热后,紧按于腰眼处片刻,再向下重推至尾闾部,每日反复50-遍。


  在最寒冷的冬季,散发心中的阳光,传送川电的爱意!


  小伙伴们如果你有任何身体或健康方面的问题需要咨询,请识别下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