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休克杂志》创刊一周年,作为中国休克领域唯一的学术期刊,医院(湖南医院)主办,填补了急诊、重症、儿科等临床学科及休克基础研究领域的空白,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空间。杂志得到了国内外许多专家院士和同仁的大力支持,力求站在学术前沿,反映休克领域临床和基础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与一年一度的中国休克高峰论坛一起,为推动中国休克研究的发展和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贡献力量。
创刊一周年|专家寄语
李春盛
《实用休克杂志》学术指导委员会主任首都医科医院急危重症中心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急诊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专家寄语
《实用休克杂志》已创刊一年,这是在华夏大地诞生的第一本就休克这一重要疾病指导学术及实用的专门学术期刊。休克是一个古老的命题,SHOCK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意即振荡,描述人在受到某种致病因子作用下呈现面色苍白虚脱的状态,翻译中文为休克。休克的定义随着人们对其不断深入的研究认识治疗也有逐渐改变: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伤员血压低,休克主要的病理生理学是交感神经衰竭因此应用去甲肾上腺素治疗,但效果并不好;第二次世界大战认识到伤员休克主要的病理生理机制是失血导致的容量不足,液体复苏是其主要治疗措施,有部分成功救治,但也有部分失败。使休克救治的第三次革命是 ,中国称为 战争,有大量的伤员死于休克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称为休克肾,发展了透析疗法;到了上世纪60年代,越南战争有大量美国伤兵休克伴呼吸困难,及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而死,尸体解剖发现肺水增多,肺泡上皮有透明膜形成,称之为休克肺即现在通用名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呼吸支持为主要治疗手段。
综合上述介绍的休克概念及对其病理生理不断的认识变化,休克治疗也随之改观,休克死亡率有明显下降。但毋容置疑的是休克仍是所有疾病的死亡率最高的。近年来将休克定义为,循环衰竭导致细胞氧供应不足的临床表现:低血压对诊断休克的重要性仅为中等,尤其在慢性高血压的患者。这就意味着判断休克不仅仅是血压,更要注意细胞氧供的问题。治疗休克除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改善血流动力学外,要注意器官的灌注如微循环、细胞缺氧纠正和保护及重要器官的生命支持(如呼吸机的应用和CRRT)。
中国是人口大国,每年因突发事件(地震、意外伤害)造成许多人创伤性休克及脓*症致脓*性休克死亡。重点研究休克,普及休克诊断治疗是杂志的重要责任,期望在不久将来,《实用休克杂志》在广大医务人员的精心呵护下,越办越好。
杨兴易
《实用休克杂志》学术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第二医院急救科教授上海市急诊、ICU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华东地区危重病急救医学专业协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和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顾问
专家寄语
一年来,《实用休克杂志》所刊内容非常符合临床需要,通过订阅该杂志,从业人员可以动态学习到各种类型休克的救治经验,及时了解休克基础研究的最新进展。该杂志专业性和实用性很强、深受医学界特别是急诊、ICU、麻醉等专业医护人员的欢迎。
祝愿《实用休克杂志》的主编、编委和编辑部人员,把握创办该杂志的宗旨,学习国内外其他办刊者的经验,加强交流与合作,科学设置栏目,吸引更多高质量稿件。《实用休克杂志》应让更多的读者有机会读到,建立更多不同层面专业人员的联系,让该杂志成为医护人员医疗、教学和科研的必读刊物。
于学忠
《实用休克杂志》学术指导委员医院院长助理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前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会长国家与北京市急诊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卫生部应急办专家组成
专家寄语
休克在全球范围的急诊科、重症监护室都是最困难、最重要的疾病诊断之一,因其具有病因多样性及复杂性、治疗的准确性及时效性、病死率高等特点,已然成为医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及难点问题。
急救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是医学领域近二十年来发展最快的临床专业之一。医院创办的国家级医学期刊《实用休克杂志》,以“休克”为主线,将急诊医学与其他相关学科串联起来,以跨专业、跨行业、跨领域的学术交流模式,促进了急诊医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推动了中国急诊医学事业的发展。
杂志虽小,它所搭建的舞台很大,值此杂志创刊一周年之际,我祝愿杂志办出特色、办出精彩。
投稿须知
投稿方式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