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始终相信,在新生儿的身体里,蕴藏着无穷的生命力。只要坚持,就有希望!”
在医院(下简称喀地一院)新生儿科病区里,这是援疆专家、我院新生儿及儿童重症专科欧阳颖副教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援疆的一年里,看到无数个宝宝转危为安,欧阳颖副教授都颇感欣慰。
今年3月26日正式帮扶喀地一院至今,欧阳颖副教授已经收获了几十面锦旗。“从事新生儿救治工作20余年,我越来越知道,还有很多地方、很多家庭需要我们的帮助。作为一名新生儿科医生,到祖国最需要自己的地方去,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欧阳颖说道。
“援疆专家来了,我们心里也有底了!”
“虽然早已听说南疆新生儿疾病高发,但是这也是在我来到喀什后,才切切实实感受到的。”刚到*的第一个月,欧阳颖副教授就已经抢救了6位小于1千克的患儿,包括1例真菌性脑膜炎合并肺炎患儿、1例膈疝患儿、3例气胸患儿,以及当地首例胃穿孔合并感染性休克患儿。
但是让她印象最深的,还是刚到喀什不久接诊过一对早产双胞胎宝宝。由于妈妈在孕期未进行规律产检,出生后才发现小宝体重仅有2千多克。医院时,孩子已经明显气促,并且全身青紫。胸片结果提示可能是肿瘤且性质不明,肺部也可能存在先天性发育不良。欧阳颖副教授敏锐觉察到问题,立即要求同事再带患儿拍一张立位胸片。
欧阳颖副教授(右三)和科室人员讨论治疗方案
这一次结果则有了大逆转,新的胸片显示肺部占位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些由下而上的含气囊腔,宝宝最终被确诊为先天性膈疝。病情明确后,欧阳颖副教授和当地新生儿科塔西普拉提主任邀请新生儿胸科专家、麻醉科专家进行紧急会诊,并决定采用“右侧膈疝修补术”为宝宝治疗。经过专业治疗和周到护理,两个周之后,宝宝健康出院了。
在宝宝满月之际,努尔艾合买提和妻子带着孩子回到喀地一院,为欧阳颖副教授和新生儿科团队送上了锦旗,这也是她援疆一个月内收到的第8面锦旗。
患者家属感谢欧阳颖副教授(左五)及新生儿科团队,并送来锦旗
欧阳颖副教授说:“这件事让我知道,援疆不仅是要带来技术,更要让技术在这里植根发芽,让当地医生能做敢做!”一年间,在她的指导下,喀地一院新生儿科联合普外科顺利完成胃穿孔修补术3例、腹裂和肠外瘘2例、腹腔巨大囊性包块切除1例、肠坏死1例、肠旋转不良1例、空肠闭锁1例、坏死性筋膜炎1例,联合胸外科顺利救治气胸12例、膈疝2例。医院及卫生院的诊疗技术,她还多次下乡帮扶及义诊,对喀什地区六县市开展妇婴安全督导,为南疆宝贝撑起了一片希望的蓝天。
技术援疆,广东医生“亚克西”
“我们是带着使命来的,不仅要尽己所能为南疆的患儿们解决病痛,更要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援疆期间,欧阳颖副教授根据当地医疗急需,先后开展了全静脉营养术、胃肠微量营养技术、呼吸支持技术、脐静脉置管技术、支气管纤维镜技术等新技术;积极推进床边胸片、B超、头颅MRI、脑电图检查、胃镜检查等检查项目的开展。
年11月14日,刚出生4天、体重仅克的32周早产宝宝(小阿)因消化道穿孔命悬一线,欧阳颖副教授通过阅片及结合临床,初步诊断患儿为胃穿孔、腹膜炎、新生儿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为挽救小阿的生命,她紧急组织全院会诊,与各科援疆专家共同探讨手术方案,最终制定出在“家门口”手术的方案,带领当地医师为小阿进行了“胃穿孔修补术+剖腹探查术+腹腔引流术”,创造了喀地一院最低体重早产儿手术的记录。
欧阳颖副教授(左三)及当地医师针对胃穿孔患儿情况进行全院会诊,制定手术方案
此外,为提高喀地一院麻醉科对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液体管理技术水平,欧阳颖副教授还积极组织全体麻醉科医师及新生儿科医师,开展了“新生儿液体治疗及呼吸机使用”系列讲座,并为麻醉科的技术改进提出了建设性意见。12月7日,欧阳颖副教授及喀地一院莫雪珠主管护师成功开展了*首例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填补了*在该领域的空白。此后,他们为当地多例超低体重、极早早产儿进行了脐静脉置管术,帮助多位患儿重获健康。
欧阳颖副教授(左)为早产儿宝宝实施脐静脉置管术
欧阳颖表示,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UVC)”是经脐静脉置管,可减少对外周血管的刺激、避免反复多次穿刺且可提供静脉营养支持,同时能够在危急重症患儿救治过程中为及时使用抢救用药提供保障,在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救治过程中相当重要。“这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医院开展,新生儿科此次手术的成功开展让喀地一院成功成为*脐静脉置管术的‘开拓者’,为当地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救治工作保驾护航。”
欧阳颖的冲劲也影响了科内的许多医生,他们说:“欧阳颖主任来到喀什后,已经带领我们当地开展了多例当地先进技术。技术帮扶,广东医生真的‘亚克西’(汉语意为好)!”
加强传帮带,广东医生有了*徒弟
为协助医院新生儿专科做强做大,欧阳颖副教授还从学三基、稳基础、干实事,提高基本功入手,各种渠道培养学员,做符合本地实际的技术帮扶方案。
“师带徒”是组团式医疗援疆工作培养本地年轻骨干医师的主要方式之一。欧阳颖副教授援疆期间以师带徒的形式,定期开展教学查房、小讲座、病例讨论等业务学习,培养更规范的临床诊疗思维,学习并掌握运用先进技术,提高了科室的整体诊疗水平。为了发挥广东后方力量,12月29日,欧阳颖还联合广东本部的力量支撑,为喀地一院医护带来了“*·广东新生儿高峰论坛及新生儿复苏技术培训班”,参会人员达余人,这是医院儿童中心有史以来规格最高、参会人数最多的新生儿专科大会。
欧阳颖副教授牵头主办“*?广东新生儿高峰论坛及新生儿复苏技术培训班”
欧阳颖副教授的徒弟,喀地一院新生儿科刘燕丽主治医师说:“我印象最深的是上半年,我们抢救一例27周、出生体重仅克的早产儿。当时宝宝出生时没有呼吸,只有微弱的心率。欧阳颖教授立即带领我们为宝宝施救,在经历了严重感染性休克、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严重水肿、颅内出血等几番危险后,患儿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由于人手短缺,欧阳颖教授在抢救完成后过于疲劳,眩晕发作,才回宿舍休息。这些都让我们肃然起敬。她在临床上手把手教我们技术,讲述医患沟通技巧,科研上教我们写课题和论文,生活上教我们做人,爱护病人,敬重生命,谦虚谨慎。此外,她还经常给我们医护人员送早餐,关心我们的身体。正可谓既是良师,也是益友。”
白衣为甲,抗疫先锋
欧阳颖教授处处留心,观察细心,对待患儿用心,勇挑重担,甘于奉献,以自己的一技之长,为南疆的医疗水平提高做了实实在在的贡献。对口帮扶喀地一院新生儿科期间,她还积极投入*喀什新冠疫情防疫工作,参与一线新冠抗疫,并担任喀什地区防疫专家组成员,指导新冠患儿的康复工作。
欧阳颖副教授参与喀地一院抗击新冠疫情工作
一次援疆行,一生*情。欧阳颖以实际行动守护着南疆宝贝的健康,为患儿带去了更多实实在在的帮助,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医生的大爱与担当。
RECOMMEND推荐阅读逸仙人在基层|林天歆副院长:科技赤子心,书写援疆情逸仙人在基层
援疆有归期,援疆无止境——记援疆专家聂大年副教授
责编:*睿、刘昕晨
初审:张阳审核:林伟吟
审核发布:欧阳霞
好看的话,不妨点击分享给好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