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发热门诊,如何避免聚集感染春节回家,个人
TUhjnbcbe - 2024/4/26 20:28:00
00:36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郑文编辑栾兰金振东

12月15日,浙江省召开第一百二十二场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出席发布会的有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陈重,省经信厅副厅长许小月,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夏时畅,省医保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徐伟伟,浙大一院感染病科主任盛吉芳,发布会由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赵磊主持。以下是问答实录。 

提问:当前防控政策重点已经转向了保健康、防重症。我想了解一下浙江的重症急救资源目前准备得怎么样?谢谢。

夏时畅:谢谢你的提问。我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重症救治资源建设,早在年就印发了《浙江省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实施方案(-年)》,其中对重症监护床位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今年11月下旬以来,按照应对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要求,卫生健康部门进一步加快扩容重症救治资源,全面做好医疗救治的各项准备工作。做了下面几件事情:

医院重症救治床位。医院医院床位总数的10%,同时按照平急结合原则建设可转换重症救治床位,确保有需要时重症床位可扩展至不少于床位总数的20%,医院设置重症救治床位数和可转换重症救治床位数合计张。目前全省已经建设张,已经超医院重症救治床位配置要求(张),我省建设目标任务中剩余床位主要是可转换重症床位数,正在加紧建设当中,12月底将全部建设到位。

二是快速扩充重症救治床位资源。为更好地应对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医院的基础上,医院、医院的重症床位12月30日前按照综合ICU床位不少于总床位数的4%,另外按不少于总床位数的4%再准备可转换ICU床位数的标准建设重症救治床位。目前全省家三级综合、医院已有综合ICU和专科ICU床位张,可转换ICU床位张,可随时按需投入重症患者医疗救治工作。现有可收治重症救治床位数达到实际开放床位总数的8.68%,已经超过国家的要求(8%)。

三是全力做好重症救治医务人员准备。为提升各地重症救治能力,进一步充实重症救治医务人员队伍,全省启动了重症救治医务人员储备培训计划。省级层面已举办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患者救治骨干培训班,对11个医院救治团队进行专题培训。同时委托省ICU质控中心启动医务人员重症救治基础理论线上培训班,并要求医院ICU开展医务人员实践轮训。目前各地正在分批安排医务人员进ICU熟悉重点生命支持救治设备的操作和病人管理。到12月20日,全省将完成2万余名医务人员的专项培训。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提问:我们注意到,目前主动就诊的人数的病例越来越多,想请问一下,如果说个人检测出阳性,选择居家隔离的可以获得怎样的支持和服务?如果说怕传染给家人,是否可以选择集中收治?这方面的救治能力目前怎么样?谢谢。

陈重:谢谢你的提问。根据疫情防控“新十条”规定,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一般采取居家隔离。目前我们全省新冠病毒感染者绝大多数都是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患者,所以从病情来看,绝大部分人是符合居家隔离标准的。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经全面准备,通过网格化管理方式为居家隔离人员提供健康咨询、协助就医、心理援助等方面的服务,指导感染者开展健康监测和对症治疗。

我们也非常理解一部分市民朋友的心情,担心居家隔离会传染给家人。其实,居家隔离时,如果规范落实以下措施,是可以大大降低家庭内传播风险的:一是选择通风好的房间单独居住。二是家人尽量不要与感染者直接接触,尽量避免共用生活用品,必须接触时做好个人防护。三是认真做好房间通风和消毒。四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准备食物、饭前便后、摘戴口罩时都能够做到规范洗手或者手消毒。

把医生、药物、病床留给真正有需要的患者是当前防控的关键。如果感染者经评估确实不适合居家隔离的,医疗卫生等部门会提供相应的医疗和服务保障。目前全省隔离房间充足,现医院床位数能够满足群众救治需求,这方面请大家放心。我就回答这些。

提问:我们现在感觉到药品可能比较紧张,所以想问一下目前全省用于防治新冠的医疗物资它的生产和储备情况怎么样?也包括口罩和抗原试剂这些,谢谢。

许小月:谢谢浙江之声记者的提问。近3年的新冠疫情防控实战中,我省应急医疗物资储备管理工作不断地得到深化和完善,目前,省市县三级储备体系已经建立,保障能力稳步提升。政府储备主要是保障医疗机构应急需求和医患救治,是医疗卫生机构医疗物资储备的重要补充。

当前疫情防控工作进入了新的关键阶段,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医疗物资储备和生产工作,第一时间作出工作部署。日前,省疫情防控办印发了《关于加强新冠肺炎疫情医疗物资储备工作的通知》,要求全省各地产储并举、分类保供、加强储备,目前这项工作正在加快推进落实当中。省级层面已调整优化医药储备目录,重点加强新冠治疗药物、抗原检测试剂等物资储备,这些新增加、新调整的物资目前已经基本到位。同时,我们还建立了供需研判机制,由卫健、经信、商务、药监,医药流通公司、连锁药店以及医疗机构专家等多方联动动态监测分析可能出现紧缺的医疗物资。对于部分临床急需、市场供应紧张的品种,我省多渠道加大采购力度,通过全国市场调节保障我省用药需求。

在生产方面,我省抗病毒、清热解毒类的中成药品种较多、供应能力充足,抗原检测试剂、医用口罩等产能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经信部门已向22家重点企业派出驻企服务员,支持企业全力以赴稳产达产、扩大产能,及时帮助解决企业物流、用工、原材料采购等方面的困难,全力保障市场供应。比如,目前我省抗原检测试剂日产量已达到多万人份,比上周同期提高了76%。另外,省内各有关部门正在积极地会同相关企业、科研单位,推动我省新冠疫苗治疗创新药物的研发进程,力争有更多的产品尽早获批上市,为群众提供更多的用药选择。

总体上看,目前全省防治新冠的医疗物资生产平稳有序,医疗机构储备物资和政府应急储备基本可以满足医疗需求。但是市场上有部分品种存在着一定的抢购和囤药现象,使得一些真正需要药物的群众出现了购药困难。随着近期患者数量增加,用药需求也在增加,希望广大群众合理购药,优先确保重点人群用药需求。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能够更充分地释放出医疗物资的产能,并精准投放,一定能够更有效地保障需求。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提问:我们知道老年人群体是需要重点关心的群体,想请问浙江全省老年人的疫苗接种情况怎么样?另外,部分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依然对疫苗的接种存在着疑虑,如何进一步地提高老年人的疫苗接种?谢谢。

夏时畅:谢谢总台记者的提问。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是比较严峻复杂的,疫苗接种在预防重症、死亡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老年人和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等脆弱人群,感染新冠病毒以后容易发展成重症、危重症甚至死亡,接种新冠疫苗对这些人获益是非常大的。

为切实保护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省一直积极稳妥有序推进老年人疫苗接种工作。特别是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新十条”)以来,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我省60岁以上人群参与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热情日益高涨,日接种量较以往有大幅度增加,其中第一剂次日接种量由“新十条”发布前的剂左右增长到目前的0余剂;全程免疫日接种量由剂左右增长至余剂;加强免疫日接种量由1剂左右增长至3余剂。截至年12月13日,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共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万剂次,其中第一剂、全程免疫和加强免疫接种人数分别达到.6万、.1万和.6万;分别覆盖该年龄段人群的95.4%、91.0%和72.9%。目前,第一剂次的接种覆盖率已经比较高,但全程免疫和加强免疫还有一定比例的人群尚未接种,希望这部分人员能尽快实现“应接尽接”。

对于部分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对疫苗接种禁忌症等有顾虑、“不敢接种”的问题,请大家相信科学、消除顾虑。我们接种门诊的医务人员都接受过专业培训,会按规范要求加强对老年人的健康询问,严格科学地把握接种禁忌。目前明确的接种禁忌共有4种类型:一是既往接种疫苗时发生过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二是急性感染性疾病处于发热阶段暂缓接种;三是严重的慢性疾病处于急性发作期暂缓接种,如正在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出现高血压危象的患者、冠心病患者心梗发作、自身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处于进展期、癫痫患者处于发作期;四是因严重慢性疾病生命已进入终末阶段。其中第二、三两类人员,疾病急性发作期过后,没有其他特殊情况,依然可以接种。

为了方便老年人接种,我们优化了预防接种服务、细化各项服务措施,包括延续前期行之有效的各种便民措施,方便居民就近便利接种。除了同类疫苗接种,也可选择不同类型疫苗进行序贯接种,完成第二针和加强针的接种,如近期各地相继开展的吸入式疫苗接种,很方便,也比较安全。同时严格落实救治“四有”要求,保障接种者的安全。

我们希望通过提供优质的疫苗接种服务,在疫情真正来临时提前为老年人穿好群体免疫的“防护服”。也请媒体朋友和家有老人的市民们多做宣传,一起动员老年朋友们及时接种、全程接种、加强接种。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提问:医院的发热门诊就诊量增大,我们应当如何避免扎堆甚至聚集感染的问题,以及省里在这方面有什么样的举措?谢谢。

赵磊:这个问题涉及两方面,我们先请夏主任介绍一下,然后再请医保局的徐局长补充。

夏时畅: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针对发热门诊量增大的情况,卫生健康部门多措并举,增加发热患者诊疗医疗服务供给,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积极缓解发热门诊就诊压力。刚才陈重副秘书长介绍了发热门诊扩容有关情况,下面我就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等向大家做一个补充介绍:

一是发布“发热门诊查询”应用,方便群众就近就快就医。12月14日省卫生健康委在“浙里办”“支付宝”“健康码”“健康浙江

1
查看完整版本: 发热门诊,如何避免聚集感染春节回家,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