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游戏从其诞生开始,关于它的争议就从未停止。而且,由于学生群体沉迷游戏、荒废学业、挥霍金钱的事件总是层出不穷,对网络游戏的评论多半是负面的。
绝大部分60后、70后父母不玩游戏,也因此将网络游戏视为有害孩子心身的“洪水猛兽”。80后、90后父母中不少人自己也玩游戏,但一般也认为自己的孩子玩得越少越好。
国内曾有“教育专家”陶宏开大力抨击网络游戏,将其比喻为“电子海洛因”,在国内宣扬自己的教育方法,备受追捧;杨永信曾长期借精神科诊疗之名,利用电击、电休克对沉迷游戏的青少年施加酷刑,他们都是抓住了广大父母对网络游戏的憎恶。
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娱乐需求不断提升,各类网络游戏的开发和流行似乎是难以阻挡的潮流。难道,网络游戏真的只是商家们赚钱的工具,对人类社会有弊无利、一无是处吗?
并非!网络游戏其实是一把双刃剑。
我曾经结合精神心理临床干预的经验介绍过,有智慧的父母可以通过玩游戏来引导孩子培养规则意识、自律能力和底线思维。在临床心理干预中,我也会利用青少年患者对于游戏的兴趣和兴奋感来强化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奋斗动力。
科研人员和临床医生还发现,只要使用得当,网络游戏可以成为加快精神心理障碍康复的“有益药方”。
6月15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一款名为EndeavorRx的游戏作为临床“处方药”,主要用于8至12岁患有儿童多动症(ADHD)的孩子们。
在这款游戏中,患者作为玩家控制着一艘飞艇在轨道上快速行进,一边需要灵活地躲开路上的障碍物,一边要尽量吃到路上的“光环”获得加分。这有点类似于“神庙逃脱”“跑跑卡丁车”等手机热门游戏。
EndeavorRx的玩法介绍图源:AkiliInteractive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