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西方国家驱逐俄罗斯外交官的“战争”愈演愈烈,诸如乌克兰、保加利亚、波兰、捷克等许多曾受到过前苏联恩惠的国家,都站到了其最大继承人俄罗斯的对立面上,成为对俄外交“战争”的急先锋。
尽管这些国家这么做是有着多种因素在里面的,但其背后最大的推手还是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说起俄罗斯和美国,大家的第一反应是互相对立的两个全球大国,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前苏联刚解体的时候,叶利钦执政时的俄罗斯一度是想成为美国的“狗腿子”的。当然,最后的结局则是俄罗斯被戏耍得体无完肤,在交接到普京手里之后,俄罗斯才又站了起来。
(一个伟大联盟的终结)
既然要说到“狗腿子”时代,那就少不了一个人,即当今俄罗斯的第一任总统鲍里斯·叶利钦。其实叶利钦这人也挺厉害的,早在苏联解体前的年7月(苏联在年12月解体)他就已经成为了俄罗斯的总统,这足以说明这个人是有一些政治手腕的,但他太过信赖美国,这就注定了俄罗斯当时的悲剧。
(叶利钦与老布什)
由于俄罗斯曾经长期执行的是前苏联的计划经济,所以叶利钦在俄罗斯的第一项改革就是在经济领域,也就是由美国推广的非常著名的“休克疗法”,而这一经济疗法差点就让俄罗斯从“休克”直接“去世”。
据统计,在叶利钦在任的90年代,俄罗斯的GDP直接腰斩,下降了多达50%。在恶性通货膨胀的影响下,俄罗斯人民的个人储蓄近乎蒸发,然后就是紧随而来的失业率和犯罪率的居高不下。
外国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在叶利钦执政时期的俄罗斯经济大萧条的严重程度,甚至要比著名的美国“大萧条时期”还要厉害。也正是因为经济改革的糟糕情况,导致了叶利钦与俄罗斯议会的对立,这一对立的最终结果正是年的“宪法危机”。
(叶利钦“亲美”与普京“反美”的鲜明对比)
所谓的“宪法危机”指的是,时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通过全民公投意图解散俄罗斯人民代表大会和俄罗斯议会(即最高苏维埃),后两者则认为宪法并没有赋予总统解散他们的权利,所以他们要反过来弹劾叶利钦。这场冲突的结局是以军方站队叶利钦,并进攻俄罗斯白宫而终结。
说起来是有点五味杂陈的,在冲突中叶利钦还曾形容俄罗斯人民代表和俄罗斯议会为“莫斯科的法西斯共产主义”,想想看伟大的卫国战争,是谁带领国家站起来的,这么说除了讨好美国外,真的让人非常寒心,而这一切都是美国非常愿意看到的。
(遭到攻击的俄罗斯白宫)
其实,从叶利钦选择相信美国的那一刻起,俄罗斯就已经输了,毕竟美国不可能接受自己的阵营里有另一个超级大国。设想一下,假如美国真的给予了俄罗斯经济等方面的大力援助,结果俄罗斯得到输血后复苏了,这时候一个经济发展良好且整体实力跟自己不相上下的“盟友”出现了,然后更要命的是,还没有一个共同的敌人让大家同仇敌忾,你说这种情况下美国慌不慌。
所以,美国就不可能支援俄罗斯,即使没有意识形态的分歧、站在同一阵营也一样,美国巴不得俄罗斯越混乱越好,最好还能分裂成几块,从根本上解决这个未来的竞争对手。
(叶利钦辞职当天与普京在一起,据估计当时叶利钦的支持率已经降到了2%)
有句老话说得好“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俄罗斯“亲美”的血泪史,以及普京上台之后俄罗斯提升自身实力的崛起,时刻在提醒我们:不要相信美国画的大饼,只有提升自身实力才是硬道理,在美国的“甜言蜜语”之下往往都隐藏着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