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微循环障碍脓毒症治疗的新靶点
TUhjnbcbe - 2020/11/5 15:12:00

脓*症是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严重脓*症和脓*症休克是脓*症的严重阶段和危重类型。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肿瘤发病率升高,脓*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病死率约20-25%[1],极大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探寻有效的脓*症的治疗手段成为全球性的重要医学课题。

脓*症的发病机制极其复杂,涉及到感染、免疫、炎症、凝血、纤溶、缺氧、器官功能障碍等诸多方面,各种机制之间相互影响。因此,脓*症尤其是脓*症休克的治疗必然是整体的综合治疗。

1.EGDT

从血流动力学角度看,脓*症低血压或休克导致组织低灌注,组织细胞缺氧,线粒体损伤,最终引起MODS而死亡。针对这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Rivers于年最先提出了早期目标导向治疗方案(Earlygoal-directedtherapy,EGDT)。其研究表明EGDT可以降低严重脓*症和脓*症休克患者的死亡率(30.5%vs46.5%),因而被写进指南并广泛应用于严重脓*症和脓*症休克患者的救治[2,3]。EGDT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纠正严重脓*症早期的低血压状态或者脓*症休克导致的组织低灌注,而采取的早期目标导向的液体复苏。它要求6小时内通过快速建立CVC通路,大量补液,红细胞输注,血管活性药和正性肌力药使用,达到如下目标:①中心静脉压8~12mmHg;②平均动脉压≥65mmHg;③尿量≥0.5ml·kg-1·h-1;④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70%或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65%。

然而随着ProCESS、ARISE和ProMISe临床试验结果的陆续公布,EGDT的地位受到了质疑。

2.EGDT再评价

ProCESS临床试验纳入了美国31家年急诊量超过4医院,共例脓*症休克的病例。其中程序化EGDT组例,程序化标准复苏组例,常规治疗组例。结果三组之间60天病死率、90天病死率、和1年病死率以及需要器官支持治疗的比例无显著差异。反而,程序化EGDT组比常规复苏组,需要更多的静脉液体量和血管活性药物,导致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和输血概率更大[4]。

同一年,由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重症学会和急诊学会联合开展的ARISE试验得出了相同的结论,EGDT方案并不能改善严重脓*症和脓*性休克的远期病死率(60d或90d病死率)[5]。该研究纳入例患者,其中例患者使用EGDT标准化复苏,例进行常规复苏。EGDT组90d病死率(18.6%)和常规治疗组(18.8%)90d病死率无明显差异(RR=0.98,95%CI=0.80~1.21,P=0.09)。两组间住院病死率、住院时间以及器官支持治疗的比例的差异无显著性。EGDT组在初始6小时内需要更多的液体量、缩血管药药和血制品。

ProMISe是由英国国家健康研究所资助的一项针对EGDT方案的临床试验。该研究共纳入例患者,EGDT复苏组例,严格执行早期6小时集束化复苏方案,常规复苏组例。两组患者90天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29.5%vs29.2%),其中EGDT组的治疗强度大于常规治疗组,需要建立CVC通路,更多的输液量、更多的升压药和红细胞输注,以及更长的心血管支持[6]。

上述三个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均为阴性结果的临床试验均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在国际重症医学界引起一篇哗然。各国同行们纷纷进行荟萃分析或者队列研究,以期重新认识和评价EGDT。

有趣的是,年度内已有3项由中国研究者所做的meta分析得出的结论是EGDT可以降低严重脓*症/脓*症休克的死亡率[7-9];而另外1项由意大利同行所做的专门针对RCT临床研究的meta分析的结论是,EGDT不能降低脓*症休克的死亡率,反而增加了治疗措施[10]。

3.微循环障碍

笔者认为,各个临床研究的结果出现较大程度不一致,与研究者将大循环和微循环割裂开来,过度

1
查看完整版本: 微循环障碍脓毒症治疗的新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