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泌尿外科术后感染,PCT是理想的感染评估指标。多项研究表明,PCT在PCNL术后脓*症诊断和感染性休克早期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优于CRP和WBC,联合IL-6检测有助于更快帮助临床判断患者是否为感染。
国内外多项指南均推荐了PCT作为脓*症的早期辅助诊断指标,有助于鉴别诊断脓*症和非感染性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同时,PCT水平还可以帮助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图1)。图1动态检测PCT水平科学指导术后感染抗菌药物使用尿脓*症多源于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肠杆菌及克雷伯杆菌等感染,泌尿外科围手术期通常依据革兰氏阴性菌比例,针对性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超广谱β-内酰胺酶抑制剂或碳青霉烯类药物控制感染风险2。
尽早明确感染可以指导临床选用正确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从而有效改善患者预后1。
乔庐东教授结合临床病例详细解析了PCT在各临床诊疗阶段的应用价值。
乔庐东教授指出:革兰氏阴性菌的作用机制是内*素作用于外周血管导致脓*症和SIRS,而革兰氏阳性菌通常是外*素,不会导致PCT水平的大幅升高。研究证据显示,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时,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革兰氏阳性菌及真菌感染。因此,检测PCT水平可有效辅助鉴别革兰氏阴性、阳性及真菌感染,帮助临床优化抗生素选择。首都医科医院泌尿外科乔庐东教授此外,动态检测患者PCT水平有助于临床判断抗生素治疗的疗效及预后。乔庐东教授表示:PCT在感染开始后3小时即可测得,6-12小时后达到峰值,非常有利于早期快速诊断。同时,PCT具有快速衰减的特点,半衰期约为20-24小时且在体内稳定性好,适用于每日监测。通过观察患者每天的PCT水平动态变化可以帮助临床判断治疗是否有效。即使患者用药后仍持续发烧,PCT水平的明显下降也可帮助确定治疗有效,是医生的‘定心丸’,继续用药的同时,再寻找其他发热原因。国内外发表的多篇指南共识均推荐PCT用于指导抗生素治疗的停用时机:当PCT水平≥0.5μg/L且PCT水平下降幅度80%时,建议继续使用抗生素治疗,且若计算PCT水平的血样源自治疗初期,则应取6-12小时后的血样再次评估;当重复检测结果显示PCT水平从峰值浓度下降≥80%或浓度介于0.25-0.5μg/L时,如果临床状况有所改善,建议停用抗生素;而当PCT水平0.25μg/L或PCT水平下降幅度≥90%,且临床状况有所改善,则强烈建议停用3-5。研究表明,以PCT水平0.5μg/L不建议使用抗生素,作为抗生素应用的临床参考标准,可减少约60%的处方量,并将抗生素整体使用时间缩短25%6,7,减少和遏制了细菌耐药,在改善患者生存率的同时,降低患者治疗费用8。乔庐东教授强调:PCT检测结果对尿路结石相关感染诊疗的指导作用毋庸置疑,但由于泌尿外科的结石感染细菌非常复杂,PCT下降≥80%或PCT0.5μg/L是否适合作为尿路结石二期手术的指征还未在泌尿外科达成共识,仍需更多探讨和研究加以证实。
曾*教授总结道: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手上除了一把手术刀,还应有更多的‘武器’用于术后管理,救治更多患者。PCT检测就是指导术后感染患者诊疗的‘利器’,临床应不断加强对PCT检测的认识,充分利用其医学价值优化术后感染患者的诊疗管理。罗氏诊断ElecsysBRAHMSPCT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技术,可兼顾全自动、全定量、溯源性等多重性能优势,仅需30μl样本量就可在18分钟内实现0.02-ng/ml的检测范围;联合ElecsysIL-6检测,有助于泌尿外科医生早期发现术后感染,实现鉴别诊断、疗效监测、预后评估,优化抗生素治疗管理。参考文献:
1.年《降钙素原急诊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