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学术报道ldquo京津冀急诊急救
TUhjnbcbe - 2020/11/27 11:55:00

京津冀急诊急救联盟第一届学术峰会于年7月20-22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圆满举行,三天时间来自全国各地包括京津冀急诊急救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第一届京津冀急诊急救联盟高峰论坛”开幕式大会专题报告,来自医院急诊科董士民教授的演讲内容,题目是《创伤救治中心绿色通道建设》。以后我们会陆续为大家发布论坛讲者分享的精彩内容,欢迎大家学习、交流。

董士民教授: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医师,河北省医学会急诊分会主任委员、河北省急救与危重病质量与控制中心副主任、中国国际医疗保健交流促进会急诊分会委员、中国国际医疗保健交流促会胸痛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协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学会常务委员休克与感染学组组长。

董士民教授的学术报告首先从分享一个骨盆骨折合并创伤性休克的患者的急诊救治过程开始,整个病例的救治时间精确到每一分钟,无不体现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救治*金时刻和绿色通道建立的重要性。严重创伤是45岁以下人群的首要死亡原因,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年全球死于创伤的人数约万,占全球死亡总数的9%。年8月中国卫生部发布《中国伤害预防报告》,显示我国每年发生伤害约2亿人次,死亡约70万~75万人,占死亡总人数的9%左右,直接医疗费达亿元。董教授指出虽然目前我们国家的创伤救治能力在近些年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包括联合救治能力发展相对缓慢,整体救治能力相对薄弱,各医院间救治结局差异大,导致我国严重创伤的死亡率、致残率均明显高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董士民教授在报告中指出,目前我国严重创伤救治整体能力相对薄弱,主要表现:

1、医院内缺乏专业的创伤救治团队;

2严重创伤救治的院前、院内的救治流程和技术规范的建立仍需完善;

3、进医院/中心所需条件及要求。在报告中董教授详细的和与会者分享了其多年在创伤救治战线上的宝贵工作经验,呼吁成立“一个地区、两个链接、三个团队”,加强严重创伤救治团队的建设,包括院前救治团队、院内急诊救治团队、专科救治团队等。董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应该加强和规范严重创伤救治人员系统化培训,包括灾难救援和突发群体伤亡事件中的紧急救援严重创伤急救的原则与流程,高级创伤生命支持(ATLS),严重创伤的诊疗原则与流程,损伤的控制与确定性治疗、创伤急救基本理论、操作技能,常用的严重创伤专科救治规范与技术等。

最后董教授呼吁未来应该加强建立中国严重创伤救治信息平台,整合资源,加强平台合作,是未来严重创伤救治发展的主要方向,这也与京津冀急诊急救联盟建立的初衷达成完全的一致。(编辑顾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术报道ldquo京津冀急诊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