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男性患者,41岁,因“恶心,全身不适”到乡卫生院就诊,医生处方:胃复安(盐酸甲氧氯普胺)1毫升×2支,用法:加入到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毫升中静脉滴注,静滴约25分钟左右,患者出现身体抽搐、双眼上翻等症状,进而昏迷不醒,虽经努力抢救,终因无效死亡。
患者死亡后经法医病理解剖检验,排除机械性窒息死亡(如:颈部受压、闷堵口鼻等所致的窒息死亡)。死者器官组织(心、脑、肝、肾、肺、脾、胰等)鉴定未发现存在慢性致死性疾病。鉴定排除患者生前慢性疾病导致死亡,认为患者原有轻度动脉粥样硬化及慢性支气管炎与急性死亡无因果关系。
法医病理检验发现符合过敏性休克的病理改变,如:死者支气管、肺间质嗜酸性细胞浸润,急性肺水肿、肺淤血,心、肝、脑等发生急性缺氧性改变,全身微循环衰竭明显改变等。结合临床治疗、用药过程及时间程序,法医作出:患者系胃复安(盐酸甲氧氯普胺)致过敏性休克死亡。
胃复安(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是临床上常用的止吐药,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情况极为罕见。但对患者个人来说,一旦发生,就是%,万万不可忽视!本死亡案例通过法医系统检验,确定是胃复安(盐酸甲氧氯普胺)射液引起的严重过敏反应,应引起医护人员及患者的重视。
案例2.女性患者,58岁,因“发作性胸骨后疼痛及伴发呕吐1天”就诊,经问诊及各项相关检查,诊断: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收住入院。患者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医生处方:静点硝酸甘油等药物,不久胸痛缓解。但输液结束患者仍恶心、呕吐,不能进食,遂给肌注10毫克胃复安(盐酸甲氧氯普胺)。肌注后约半小时,患者自觉颈部胀压、气急气短。经检查发现,患者颈部皮肤局部肿胀,附有包块快速呈现,紧接着患者连诉呼吸困难。医生考虑过敏反应,急予面罩吸氧,给予皮下注射肾上腺素、静推地塞米松及肌注异丙嗪等,但未见好转。再次给予肾上腺素、地塞米松、西地兰及多巴胺等药物,同时建立人工气道辅助通气,然而患者呼吸未能恢复,进一步出现心跳骤停,瞳孔散大、固定,心电图示直线,宣布临床死亡。
胃复安(盐酸甲氧氯普胺)是临床常用的止吐药,大多药物手册及医疗文献中没有过敏性休克的报道。本例患者有典型的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喉头水肿、窒息及循环衰竭等,类似于青霉素过敏性休克),诊断胃复安(盐酸甲氧氯普胺)过敏是正确的,属罕见案例。
胃复安(盐酸甲氧氯普胺)导致过敏性休克的可能机理为:本品的结构与普鲁卡因胺类似,但无麻醉作用。在临床可见普鲁卡因胺引起的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应用普鲁卡因胺前需做皮肤试验,其代谢产物对氨苯甲酸可能为过敏原。胃复安(盐酸甲氧氯普胺)与普鲁卡因胺结构类似,可能产生类似代谢产物,导致发生过敏性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