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摘要: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引起胃炎、消化性溃疡等临床消化科常见病的重要致病因子,已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I类致癌原。临床抗Hp使用的抗生素与质子泵抑制剂等面临诸多问题。口腔Hp感染与胃内Hp感染密切相关。口腔内的Hp已成为胃内Hp根治后复发的一个重要储存器与传染源。基于整合医学理念,临床可在中医辨证论治基础上,结合中药抗Hp,使用中药含漱剂参与口腔洁治等方法,以促进Hp根治。全民宣教,改变餐桌陋习、维护口腔卫生,对切断Hp传播途径、Hp根治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现已明确,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引起胃炎、消化性溃疡等临床消化科常见病的重要致病因子,而且早已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I类致癌原,因此在Hp相关的消化道疾病中行抗Hp治疗早已成为国内外本领域专家的共识。我国目前最新的该方面共识指南是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和消化性溃疡学组牵头于年12月制订的《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以下简称共识)。此共识为临床治疗Hp相关胃病提供了指导与借鉴,但在临床实际应用时仍有诸多问题需要面对,比如抗生素*副作用、细菌耐药,口腔Hp储备等,而坚持中医辨证论治,结合中药抗Hp,中药含漱剂参与口腔洁治等,将促进Hp根治,减少复发,具体撰文阐述如下。
01
抗Hp治疗相关问题
1.1.抗生素使用问题
从共识推荐来看,目前用于抗Hp的抗生素主要有阿莫西林、四环素、呋喃唑酮、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和甲哨唑等6种。共识指出目前Hp对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和甲哨唑存在很高的耐药率,而对阿莫西林、四环素和呋喃唑酮的耐药率尚低,因此最新推荐的根除Hp的铋剂四联(质子泵抑制剂PPI+铋剂+2种抗生素)7个方案中,有5个方案是以阿莫西林分别与上述其他5种抗生素之一形成组合,另2个方案则是以四环素分别与呋喃唑酮、甲哨唑形成组合。共识推荐的幽门螺杆菌根除四联方案中抗生素组合见表1,但上述方案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却面临诸多问题。表1共识推荐的幽门螺杆菌根除四联方案中抗生素组合
注:标准剂量(质子泵抑制剂+铋剂)(2次/d,餐前半小时口服)+2种抗生素(餐后口服)。
阿莫西林为青霉素类药,清除Hp效果肯定,但临床使用有一些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规定,患者在使用青霉素前,无论口服、静滴或肌注等不同给药途径,均需做皮试。而目前临床尚存在未作皮试不规范使用阿莫西林的现象。近年来,临床上也常见青霉素类口服制剂引起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的报道,应当警惕。青霉素皮试过程相对繁琐易致患者依从性差,而且皮试还可能存在假阴性,这样有些医生会因此而直接放弃使用此类药物。
四环素类药物具有胃肠道副作用大、肝*性等问题,对于儿童来说还可能造成四环素牙。同时需要引起重视的是,时下由于在禽、兽、水产品养殖业中四环素类药物大量使用,已出现很高的耐药率,抗生素耐药菌通过食物链向人类共生菌传播耐药基因,势必促进人类致病菌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
基于呋喃唑酮的不良反应,为防止滥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年7月发出关于修订呋喃唑酮片说明书的公告(年第43号),指出本品仅用于难以根除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14岁以下儿童禁用,警示随着用药时间延长和用药剂量的增加,容易发生不可逆的神经炎,动物实验显示呋喃唑酮对动物有致癌风险。年2月1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停止生产销售使用含呋喃唑酮复方制剂的公告(年第9号)》,指出因存在严重不良反应,决定即日起停止含呋喃唑酮复方制剂在我国的生产、销售和使用。鉴于呋喃唑酮的不良反应带来的风险越来越为人们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