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秩序经济学看不见的手不是价格而是企业
TUhjnbcbe - 2020/12/20 14:51:00

在经济学教科书里,价格理论,基本上就等同于市场理论。让市场起决定作用,和让价格起决定作用,是一回事。所以,要搞活市场,就要放开价格。一旦放开价格,市场也就搞起来了。

中国的改革就是这么开始的。而且刚开始还整了个双轨制,一部分放开价格,一部分不放开价格。既确保了秩序,又启动了市场。中国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性市场化改革,就这样有别于苏东国家的休克疗法。

对于价格的重要作用,芝加哥学派的弗里德曼夫妇在《自由选择》一书中有非常好的总结:

在组织经济活动方面,价格机制可以发挥三种功能:第一,价格可以传递信息;第二,价格提供激励,使人们采用成本最低的生产方式,把可用的资源用于最有价值的目标;第三,价格决定了人们从产出中获得多少,即收入分配。这三方面的功能是密切相关的。

在这里,价格传递信息,并不是简单的传递,它其实只传递重要的信息,而且只传递给需要的人。它把所有的信息,都折算成一定量的货币,也就是价格,然后告诉价格信息的接受者。不管什么原因,对某个产品的需求多了,价格就会上涨,然后生产者就会去购买原料,组织生产;而消费者就会减少消费量,或者去挣更多的钱。如果需求减少了,价格就会下跌,生产者就会减少生产;而消费者就会多花点时间来购物,或者减少工作时间而增加闲暇的时间。

所以,价格传递信息,是给对特定价格有反应的人。如果对某个价格没有反应,不敏感,那么价格就不会传递信息。对价格敏感的人,往往是受到特定的价格激励的人,这种激励会激励厂商用更低的成本去生产更高收益的产品,从而获得利润。对于消费者来说,则会有积极性寻找更低的价格,来扩展消费者的剩余,也就是日常消费者时能够实打实体会到的“买赚了”的感觉。

弗里德曼夫妇认为,让价格自由地起决定作用,非常重要。如果*府控制价格,如征收关税、用管制市场准入、规定最低工资、管制就业、用财**策或者货币*策制造通货膨胀,这都会影响价格传递信息的准确性和灵敏度,也会给人以不正常的激励,从而扭曲市场。

价格还会因此而给努力的人增加更多的收入。如果一个人拥有更多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还有企业资本,那他就会获得更多的收入。当然如果他有更多的收入,就会有更多的钱去进一步投资人力资本、物资资本和企业资本。显然,让市场来分配收入,肯定会收入不平等。如果*府来控制收入分配,不让价格起作用,那么市场同样会失灵。

弗里德曼夫妇的价格理论,看起来非常完美,理解起来也不困难,对价格自由是一个非常大的理论支持。而且对*府来说也非常具有诱惑力,*府千万不要去干预价格,否则市场经济就不会好好运作,经济增长就会泡汤。亚当·斯密认为,市场就像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让只照顾私利的人,能够推进共同的福利。现在弗里德曼夫妇说的很清楚了,这只看不见的手,其实就是价格。

但是,对于奥地利经济学家来说,芝加哥学派的价格理论,显然是存在问题的。因为在他们看来,价格本身是独立的,有内在动力的,而市场的参与者,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厂商,都是价格信号的被动的接受者。价格机制能够挖掘各种情报,并自动加工成简约的价格信号,即期的是现在的价格,未来的是期货价格。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价格就发生变化,然后指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厂商的投资贸易行为。在这里,价格是指挥者,就像手握大权的将*那样。

其实在奥地利经济学家看来,市场中的价格是消费者,或者厂商给出的。消费者根据自身的主观判断给出价格信号,厂商也是根据自身的主观判断给出信号。他们在市场中积极了解各种情况,包括已经发生的情报,正在发生的情报,未来可能发生的情报,并做出综合性的判断,然后形成价格信号。

在这一过程中,价格只是一个消费者或者厂商的经济行为表现,它自身并没有搜寻情报、提供刺激,或者进行收入分配的积极功能。所有搜寻情报、提供激励和进行收入分配的,都是市场的参与者,也就是奥地利经济学家所说的行动的人,也就是企业家发挥作用的。

实际上,企业家在这里也经常发生错误。这种错误,企业家相互之间经常会给予调整的空间。比如消费者经常有冲动购物,而有些产品可能也有质量问题,这样如果商场给予消费者七天免费无理由退货的空间,就可以吸引到更多的有质量的消费。厂商的产品可能还有质量问题,所以很多厂商会提供很好的售后。质量问题大的,会提供一年保修,三年保修则需要消费者另外购买服务。

在很多情况下他人错误的选择,很可能是企业家赢利的机会。比如有同学抱怨现在大家都不好好读书,其实这时候好好读书,是最有价值的时候,不需要抱怨。有企业家抱怨现在的手机续航时间太短,其实对一些企业家来说恰恰是新的赢利机会。显然,这些情报都不会是简单的价格能够提供,或者企业家的行动也不会是简单的价格激励的,更不用说是收入分配,也是价格的功劳。

所以,把市场理论,简单化为价格理论,是经济理论上的一大错误。虽然价格理论对于市场自由的捍卫,有着简单易懂的功能。在这里,亚当·斯密其实也有其错误,那只看不见的手的比喻,最后会被解释为价格机制,错就错在那只看不见的手根本就不存在。因为在市场经济里,自始自终就没有看不见或者看得见的手,只有行动的人,也就是企业家。

当然,企业家的行为也是有秩序维度的。如果没有秩序维度,消费者或者厂商的行为都会失序。这个时候,心里有点谱,和心里没谱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可以相信从中国忽然飞到美国的消费者会不自觉地用人民币去给美元商品做一个换算,因为中国的人民币秩序是他的经验,而美国的美元秩序他还需要时间去逐步建立。一段时间后,他再回到中国,估计还会想着美元的计价经历。对于厂商来说也是一样的。曹德旺从中国到美国投资,同样也会有秩序维度的冲击和适应的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价格更像是一个秩序维度的力量,它是市场秩序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给市场中行动的人一点秩序的感觉,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这种秩序的感觉,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它很可能是千百年里企业家行为逐步累积的结果,正是它使得人类社会成为可能,也正是它,让那个人类文明有持续发展的累积。

显然,在秩序经济学家看来,市场理论,肯定不是简单的价格理论,它是企业家的行动理论,更是企业家行动逐步累积的人类行为秩序理论。在秩序经济学家看来,市场理论,肯定不是简单的价格理论,它是企业家的行动理论,更是企业家行动逐步累积的人类行为秩序理论。

编辑:Karlcelia,联系邮箱:maoshoulong

ruc.edu.cn

毛寿龙,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财*与公共*策研究所教授,公共*策研究院(IAPP-ruc)执行副院长,北京市海淀和谐社区发展中心理事长,深圳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学术委员。

谢??谢

Karlcelia

1
查看完整版本: 秩序经济学看不见的手不是价格而是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