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时代终将终结,中国时代终将到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新道路新理论,正在中国诞生。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世界历史发展必然趋势。
第十四讲: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为何进不了资本主义天堂
1
世界分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时,两大阵营都是各自走非此即彼的极端化道路,即资本主义阵营坚决彻底践行“华盛顿共识”,社会主义阵营坚决彻底践行“莫斯科共识”。
我们先来看看苏联将“莫斯科共识”极端化到了什么程度。
年十月革命成功后,俄共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策,即无偿征收农民的粮食。为此,甚至把大批“背布袋的人”流放到了西伯利亚。因为农民为了粮食不被无偿征收,只能偷偷摸摸用布袋背着粮食或者进城卖掉,或者送给城里亲戚。征粮队便在路上设卡,凡抓住“背布袋的人”,不问青红皂白一律流放。
农民自然越来越没有种粮积极性。年3月,列宁被迫推出了新经济*策。新经济*策一言以蔽之,就是有偿收购农民纳税之外的余粮。收购就得有货币。原以为公有制是可以消灭货币的。有了货币也就有了商品流通。列宁指出,交换和商业就是新经济*策的实质。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及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列宁还强调:流转就是贸易自由,就是资本主义。列宁也把新经济*策视为一种对小农经济和资本主义让步的*策。列宁很无奈,他认为暂时不得不让步,因为这是“过渡的一种形式”。
既然是暂时让步,后来斯大林终止新经济*策,当然也就不算违背列宁遗志。从年开始,斯大林提出把集体农庄变成“国家的粮食工厂”,他试图以“工业化”的途径发展农业,于是一场以消灭富农为主线,用行*命令变革生产关系的“全盘集体化运动”开始了。
所谓消灭富农,就是把富农全家流放西伯利亚。这些富农可不是早已被镇压或者逃亡国外的沙俄时代的贵族地主阶级,而是列宁新经济*策时代勤劳致富的中农。
在一系列高压*策下,苏联很快实现了“全盘集体化”。
自此之后,苏联无论工业还是农业,都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生产。拿工业来说,即使万里之外某个小厂生产的一颗螺丝钉,也要来自莫斯科的计划。拿农业来说,无论是集体农庄还是国营农场,都只不过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中一个个“生产车间”而已。它们的粮食生产和收割计划,年年都由国家下达,并不实行独立的经济核算,也没有任何到市场出售自己农产品的权力。农场场员和农庄庄员也和城里工人一样领取薪酬,也是家家和城里人一样不种自留地,不养家畜。因为自留地产品和自养家畜,自己吃也要被征重税,拿到集市上卖则要被当作投机倒把抓起来。
悲哀的是,斯大林之后的赫鲁晓夫改革、柯西金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事实上都是进一步强化管理权,强化计划经济,强化公有制,根本不敢涉及市场机制,更不敢推行私有化。即使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新思维享誉世界时,他在苏共27大改革动员大会上,依然谈“资”色变。
所以,苏联一直生产效率极低,物资严重匮乏,苏联人民只能凭票整日整夜排队购物。
中国文革时期也生产效率低下,物资匮乏,所以出现了干部利用权力“开后门”现象。“开后门”毕竟是不正之风,见不得阳光。苏联则干脆让大小官员享受特供,官越大享受的特供越多。这事实上是把“开后门”合法化了,正大光明化了。
苏共因此渐渐变成了特权阶层,与苏联人民渐行渐远。
关键是苏联强迫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完全照搬苏联模式,导致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都生产效率极低,物资长期严重匮乏,官员也都享受特供,共产*也都变成了特权阶层。
所以,苏东剧变是不可避免的。
这个惨痛后果是“莫斯科共识”极端化造成的,却让地球人至今都认为根本问题出在社会主义制度身上,因此对社会主义产生了极深的偏见,对社会主义判了永世不得翻案的死刑,认定只有“华盛顿共识”才具有普世价值,才是人类进化的最终归宿。
2
苏东剧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坚信,只要全面践行“华盛顿共识”,国家就会快速富强,人民就会快速富裕并获得民主自由。
所以俄罗斯实施了“休克疗法”:即在天内,在俄罗斯同时推行民主主义、市场主义、全盘私有化。这或许会让俄罗斯出现阵痛并导致休克,但只要民主主义、市场主义和全盘私有化在天内全面成功实施,天后俄罗斯就会苏醒过来,然后进入快速发展轨道。
让我们先看看民主主义给俄罗斯带来了什么。
俄罗斯年独立之初,就出现了总统制与议会制之争。副总统鲁茨科伊站到了最高苏维埃主席哈斯布拉托夫一边,他俩与总统叶利钦展开了权力之争。到了年9月,双方争权白热化。叶利钦宣布解散苏维埃人民代表大会,苏维埃人民代表大会则开会罢免叶利钦,任命鲁茨科伊为总统。10月3日,鲁茨科伊下令进攻莫斯科市*府办公大楼。4日,叶利钦命令*队占领苏维埃所在地白宫,逮捕了哈斯布拉托夫和鲁茨科伊等人,这场权力之争才落下帷幕。
再来看看市场主义给俄罗斯带来了什么。
苏联的经济结构,一直是重工业(包括*工业)占比80%,轻工业只占比20%,所以苏联的生活必需品一直极度短绌。俄罗斯突然几乎全面放开物价,轻工业产品因为紧俏,价格成倍增长,重工业产品即使降价也卖不出去。苏联企业职工过去都是国家发工资,现在突然改由企业发工资,轻工业企业的职工工资倍增,重工业企业则大多停产,无工资可发。处于失业状态的职工,不是上街游行,就是罢工。叶利钦后来在其《总统笔记》的回忆录中,描写了俄罗斯市场化后出现的六部曲:一是“天塌地陷式的物价上涨”,二是“锅底朝天的游行示威”,三是“遍布全国的罢工浪潮”,四是铁路、公路、车间的全面“停转”,五是全国性“失业潮”,六是比苏联时期还严重得多的“物资匮乏”。
生产停滞,*府没了财*收入,只有疯狂印票子,导致卢布大幅贬值。
最后看看私有化给俄罗斯带来了什么。
俄罗斯的私有化途径,是给每个国民发1万卢布的私有化证券。可是到了年,本来可以兑换1万多美元的1万卢布,也就能买一双皮鞋。再到后来,国际资本和俄罗斯寡头,用几根香肠和伏特加,就能换走俄罗斯人手中的私有化证券。
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
国际资本和俄罗斯寡头在俄罗斯成立了很多私人银行,私人银行通过高息、微笑待客、喝免费咖啡等优质服务,吸收卢布存款,同时通过发动舆论战,宣传俄罗斯经济濒临崩溃,企业债券早就变成了没有分红价值的废纸。
俄罗斯人对手中的私有化证券渐渐丧失了信心,私人银行趁机以收购垃圾的价格,将所有的私有化证券收购到手。然后,他们通过各种隐秘的渠道,迅速对原俄罗斯国企的股权和收益权作了重新分配。就这样,几代苏联人流血流汗建立的强大国有工业体系,所有权悄然转手了。俄罗斯大概出售了12·5万家国有企业,平均售价仅为美元。其中家大型国有企业,实际价值超过1万亿美元,但只卖了72亿美元。
然而,金融战到此并没有结束。
以美资为首的国际资本又发动了汇率战,促使卢布进一步贬值。
美元与卢布的比价为:年,1比59;年,1比;年,1比;年,1比;年,1比;年,1比;普京上台时,1比。年代,卢布贬值了倍!
这意味着私人银行当初高息吸收的卢布存款,尽管仅利息就高达几千亿美元,但现在连本带息只用支付分之一了,私人银行其实赚的比支付的还多。事实上,私人银行并没有掏多少腰包,实际上主要是用赚俄罗斯的钱,也就是主要是用俄罗斯自己的钱,收购了俄罗斯包括石油、煤矿、冶金、银行、航空、国家机关报、国家电视台等在内的所有国有企业。
所以才有一种说法:以美元收割机为主要武器的金融汇率战,带给俄罗斯的损失,比希特勒入侵苏联带给俄罗斯的损失还要大得多。
俄罗斯极少数人一夜暴富,国家却连国民的养老金都付不起,至少58%的俄罗斯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冻死、饿死、酗酒致死和自杀的人急剧上升,俄罗斯每年减少的人口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
普京上台后,有限度地纠正了全盘私有化。他通过打击企图干*的寡头,将石油、天然气等收归国有。正好世界石油价格大涨,俄罗斯才避免了经济崩溃。
但是,俄罗斯如今依然在经济艰困衰退中挣扎。支撑俄罗斯脆弱经济的两大支柱,实际上是苏联时期留下的*工产业和石油产业,并非已在俄罗斯落地生根的民主主义、市场主义和私有化。
3
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老大是俄罗斯,老二是乌克兰。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是苏联的核心,因为这三国有共同的起源。几个世纪以前,这三国就同为古基辅罗夫大公国。
年苏联解体前,不愿退出苏联的中亚五国,想与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重新组成8国联盟,尽量保留苏联,但因为乌克兰全民公投选择了独立,这才导致苏联最终解体。
乌克兰独立后,也实施了“华盛顿共识”的“休克疗法”,结局举世皆知,乌克兰成了欧洲最穷的国家。
乌克兰的民主主义直接被美欧操控,先是上演颜色革命。颜色革命者对传统官僚夺权成功后,彼此又发生分裂,没完没了地相互争权夺利,结果让亲俄派亚努科维奇当选总统。于是,乌克兰又发生亲俄派与亲欧派的尖锐对立。年,在美国中情局的暗中唆使操纵下,这种对立终于演变为民主革命式*变,亚努科维奇逃亡俄罗斯。俄罗斯被迫出手,拿下了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的克里米亚,并支持乌克兰东部两州独立。几年内战之后,乌克兰不仅丧失了克里米亚,而且并没有实现统一,国家实际处于分裂状态。
市场主义与全盘私有化,既导致乌克兰经济糟到了极点,又导致乌克兰国有财富落入极少数寡头之手。大小官员们则竞相以权谋私,贱卖国有资产,连*工资产也被贱卖了。苦的可是老百姓。乌克兰人民可以说既生活在分裂对抗的战火之中,又生活在极度贫困之中。
或许只有强人总统才能带领乌克兰走出困境,但是,民主主义恩赐给乌克兰的总统,要么是忙于争权的颜色革命者,要么是忙于捞财的寡头,要么是难有作为的喜剧演员。
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倒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强人总统。他从年当选白俄罗斯首任总统,迄今已当了26年总统。
他上台之初,摒弃了前任*府全盘私有化的“休克疗法”,改而推行可控的、面向社会的市场经济体系。他强力打压反对派,反腐雷厉风行。他是年薪最低的国家元首之一,年薪只有美元。他只在家乡有一处房产,这幢极其普通的两层砖楼,还是苏联时期集体农庄分给他的。他不让家人沾总统的光,夫人一直生活在老家雷日科维村,除了在幼儿园照料孩子,每天还要下地干农活。
所以他得以长期执*,白俄罗斯也长期*局稳定。
但是,自今年8月9日始,白俄罗斯爆发了持续的大规模游行示威和罢工,抗议卢卡申科第六次连任总统。迄今百日,尽管警察逮捕了2·5万多人,但骚乱尚未完全平息。
表面的原因,是美欧外部势力支持白俄罗斯反对派,要在白俄罗斯搞颜色革命,要阻止白俄罗斯与俄罗斯一体化,要把白俄罗斯变成第二个乌克兰。深层次原因,是白俄罗斯经济病情沉重。
上世纪90年代,由于“休克疗法”失败,白俄罗斯经济是下降的,直到本世纪初,经济才恢复到独立前的水平。到年,白俄罗斯增了七八年的经济,又停止了增长。、两年,甚至出现负增长。卢布也贬值近90%,导致物价飞涨,通货膨胀年均达30%以上。年后,经济虽然止跌回升,但因经济结构改革缓慢、投资不足等原因,经济增长极为缓慢。今年以来,白俄罗斯经济又萎缩了1·3%,而且预计每年需要借债40亿美元。
总而言之,和俄罗斯、乌克兰一样,走在西化之路上的白俄罗斯,不但无望进入当初梦想的资本主义天堂,而且离这个天堂越来越远。
4
再来看看苏联另外12个加盟共和国今日之状况。
格鲁吉亚独立后,由于“休克疗法”失败,导致亲美的萨卡什维利在颜色革命中当选总统。但萨卡什维利也挽救不了格鲁吉亚经济,支持率持续下滑。年,他出兵闹独立的阿布哈兹共和国和南奥塞梯自治州,企图提升支持率,但反而被俄罗斯出兵打败,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干脆宣布独立。如今,格鲁吉亚事实上处于分裂状态,经济也十分萧条,贫困率高达54%,所以游行示威等抗议活动不断,国家不得不长期实施紧急状态。
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当初之所以不愿意脱离苏联,是因为它们是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最穷的国家,因此获得苏联的援助最多。它们当初靠苏联援助不可能过上富日子,独立后改走资本主义道路也没能过上富日子。前些年靠出售资源,日子倒是红火了一阵,这些年世界性资源降价,它们(包括与它们国情相似的蒙古),日子又都过得紧巴巴。好在它们(包括蒙古)都是游牧民族国家,国民并不奢求过上现代化高消费的甜日子,日子即使苦一点,能过就行。
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人均GDP都在美元左右,勉强可以跻身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两国刚独立时,为拉卡地区冲突打了几年仗,这次两国又为拉卡地区冲突开战。虽然只打了不到两个月,但损失比上次大得多。战败的亚美尼亚,失地又赔款,人均要背上1·6万美元债务,可以说一场败仗就返贫了。战胜的阿塞拜疆,也伤亡惨重,加之以后得加强战备,补充武器,支付伤亡抚恤金等等,也可以说因为一场战争就提前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摩尔多瓦是欧洲最穷的3个国家之一,一直亲俄,但这次总统大选的获胜者,是一个罗马尼亚国籍的女人,她无疑会带领摩尔多瓦亲西方。所以,摩尔多瓦可能会成为制造俄欧冲突的又一个热点。
波罗的海三国人口之和才万左右,其中爱沙尼亚才万人。三国都是蕞尔小国,也是苏联时期发展成就最好的三个加盟共和国。独立后,三国经济总量都得到了较大提升。三国均属于高收入经济体,并算得上较高人类发展指数国家。
但是,三国的工资水平在欧盟范围内相对较低。年时,三国在欧盟国家中均为最低月工资,立陶宛为欧元,拉脱维亚为欧元,爱沙尼亚为欧元。再者,三国第三产业比重都过大,因此经济对欧盟的依赖性也都过大。
总之,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只有波罗的海三国有望拽着欧盟的衣角进入资本主义天堂。当然,前提是欧盟首先能够进入资本主义天堂。
5
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唯有南斯拉夫拒绝推行“莫斯科共识”,所以南斯拉夫经济发展最快,上世纪80年代就实现了工业化,每3人拥有一辆汽车,每1·8户拥有一台电视,经济在当时的欧洲处于中上水平。
但是在苏东剧变中,美欧趁机对南斯拉夫进行经济制裁,引发南斯拉夫民族矛盾,进而引发南斯拉夫内战,导致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波黑先后在、年独立,塞尔维亚和黑山则组建为南联盟,仍然坚守共产**权。
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借科索沃危机,对南联盟狂轰乱炸78天,导致南联盟经济大倒退,由年的人均国民收入0美元,降至年的美元。美欧还将南联盟领导人米洛舍维奇抓到国际法庭受审,导致米洛舍维奇冤死狱中。南联盟最终分为塞尔维亚、黑山、科索沃三个共和国。科索沃尽管没有得到塞尔维亚、俄罗斯和中国等联合国成员国的承认,但事实上已独立。
南斯拉夫被美欧肢解成了7个国家。7国中,只有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分别进入了发达国家、准发达国家行列,但两国人口之和才万,都是蕞尔小国。其余5国还属于中等收入或者落后国家,经济尚未恢复到解体前的南斯拉夫水平。塞尔维亚是南斯拉夫的主体国,也是第二穷的国家。最穷的科索沃,失业率超过50%,37%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所以,当年拒绝践行“莫斯科共识”、后来践行“华盛顿共识”的南斯拉夫7国,只有两个小国有那么一点点微弱的希望,拽着欧盟的衣角进入资本主义天堂,其余5国则只能继续在梦中进入。
6
最后看看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东德、波兰等国今日之状况。
阿尔巴尼亚最奇葩,当年在东欧社会主义阵营中最穷,现在在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中也最穷。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无论孰优孰劣,在阿尔巴尼亚都显不出优劣。
其余几个国家,虽然都未能进入欧洲一流发达国家行列,但大多进入了二流发达国家行列,最差也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都有那么一点微弱希望,拽着欧盟的衣角进入梦寐以求的资本主义天堂。
先看东德。东西德合并后,仅-年,西德就向东德输血亿马克,东德人因此基本享受到了和西德人一样的高福利。但是没想到好心办坏事,高福利拉高了东德的投资成本,别说西欧其它国家,连西德资本也不愿到东德投资,导致东德经济始终比西德落后,东德人只能去西德打工。东德人对统一的满意度,因此有所下降。
由此不难看出,那些进入发达国家、准发达国家行列的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与其说是得益于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内力作用,不如说是得益于西欧尤其是欧盟的外力作用。这外力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提供外来投资,提供贸易市场,提供就业机会,提供各种援助。
例如,波兰的“休克疗法”是成功的。成功的最大因素是外力作用。因为波兰团结工会是吹响苏东剧变的第一号手,所以当波兰在“休克疗法”期间出现通货膨胀和金融危机时,美欧不但没趁机对波兰进行金融汇率战,而且还给予波兰金融援助,帮助波兰稳定金融市场,同时去波兰投资,吸收波兰加入欧盟,让波兰享受欧盟大市场。波兰加入欧盟前,双方年贸易额才45亿美元,加入欧盟后短短10年间,双方年贸易额就超过亿美元,10年翻了7倍。
例如,罗马尼亚为欧盟各国提供的最俏销“产品”是妓女。罗马尼亚的性工作者在欧盟色情市场的充分就业,虽然有点不太光彩,但捷克、保加利亚、匈牙利等国的打工者在欧盟各国充分就业,无疑是光彩的。即使现在去捷克荒村化的乡村看看,那里的农民仍然大多在欧盟各国打工挣钱。
例如,南斯拉夫因为既亲俄又坚持共产*领导,所以7国分家受到了来自美欧的破坏性反助力,结果7国多是在非和平的战争中完成分家的。捷克与斯洛伐克因为都亲西方,所以分家时,得到的是来自美欧的包容性正助力,因此得以和平分家。美欧对亲西方的东欧国家提供的各种援助很多,这些援助有看得见的,有看不见的。像年至年,欧盟给予波兰的各种援助超过亿欧元,就是看得见的援助;像帮助捷克与斯洛伐克和平分家,就是看不见的援助。
如果世界经济发展一直上行,欧盟倒是有望领导各成员国进入资本主义天堂。偏偏世界经济持续衰退,这首先导致美欧分裂,双方渐行渐远;其次导致欧盟内部或明或暗出现分裂。明的分裂自然是英国脱欧,暗的分裂则出现在很多国家,其中就包括波兰。
波兰的最大毛病,就是总爱与远方的大国亲近友好,与身边的大国结仇交恶,为此曾三次被灭国。现在老毛病又犯了,与俄罗斯结仇越来越深也就罢了,竟然毫无道理地对德国再一次提出巨额二战赔款要求。明明知道德国乃至整个欧洲都希望美国减少在欧洲的驻*,波兰总统却第一个向美国投怀送抱,今年访美带着20亿美元支票,邀请美国到波兰驻*。波兰加入欧盟后,国内生产总值翻了一番多,是获益最大的国家之一。今年11月16日,波兰却与匈牙利联手,意外否决了欧盟1·8万亿欧元的未来7年预算,导致7亿欧元的疫情后欧洲经济重建计划也无法启动。德国大使迈克尔·克劳斯为此警告称,欧盟将面临“严重危机”。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所走的道路,无不是非此即彼的两极化道路。走“莫斯科共识”的极端社会主义道路失败后,都改走“华盛顿共识”的极端资本主义道路。结果,只有几个人口才多万至多万的蕞尔小国,成了欧洲二流发达国家。像波兰这样准发达的中等国家,却吃欧盟锅里肉,砸欧盟的锅。既然如此,面临“严重危机”的欧盟,自己都难进入资本主义天堂,又怎么可能带领波兰等国进入资本主义天堂呢?(未完待续)
(作者张国群)
张国群,高级编辑,海口日报原副总编辑,第21届中国新闻奖评委,以关心人类命运为己任。著有《人民关天》、《人类出路》等专著,写有《世界走势》等系列文章余篇。▼更多精彩推荐,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