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孟鑫鲁宁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实质与实践困境
TUhjnbcbe - 2020/12/22 13:50:00
北京白癜风在哪家医院治疗比较好呢         http://m.39.net/pf/a_4661155.html

(孟鑫:中共中央*校教授)

新自由主义根植于西方自由主义思想文化传统,反映着资本主义的当代意识形态,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实现由国家垄断走向全球垄断而进行的理论创新,它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垄断资本的利益,是发达国家推行全球一体化理论和实践的先导力量。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际垄断资本的推动下,新自由主义从理论创新走向实践运行,被推崇为解决社会发展危机,推动国家发展的“最佳方案”。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那些推行新自由主义方案的国家和地区大多数陷入了经济困境或*治危机之中,由此引发了世界性的反思。

总体上看,新自由主义已不只是一种经济理论,在拉美、俄罗斯以及亚洲诸国付诸经济实践后,大都引发了这些国家的*治体制变革,其*治影响不容忽视。在近30年的世界历史进程中,新自由主义的主导作用显而易见。如何对待新自由主义,在中国一直存在不同认识,其实质是对中国未来发展道路选择的争论。有学者主张,采用新自由主义的方案和策略,为中国发展实现弯道超车;也有学者提出,中国应该砥砺前行,艰难创新,走出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正因为存在不同认识,深入分析其理论实质与实践困境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自由主义理论的实质

总的看来,新自由主义是在20世纪30年代产生的以哈耶克为首的反对“凯恩斯主义”的社会思潮。它主张恢复古典自由主义传统,捍卫“个人自由至上”原则,由此形成了一套涵盖经济、*治、社会、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学说,其*策主张集中体现为“华盛顿共识”。最为重要的是,新自由主义已不仅是一种理论学说,更是一种现实的社会运动。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它已经从一种理论主张演变为国际垄断资本向全世界扩张的实践工具,具有*治化、意识形态化、实践化的特征。

(一)体现资本主义制度的核心理念

新自由主义学派内部流派纷呈,主要包括伦敦学派、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弗莱堡学派、公共选择学派、产权经济学派等,但基本思想却大致相同。其中哈耶克代表的伦敦学派和弗里德曼代表的货币主义学派的理念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新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哈耶克坚持彻底的自由主义,弗里德曼则代表着影响最大的学派,它们的主张构成了新自由主义在全球的主流话语。尽管学术界对新自由主义的定义有所分歧,但仍可通过三个层面揭示其内涵:*治理念层面主张自由市场的主导作用与宪*国家;学术思想层面坚持自由市场经济与货币主义;实践路径层面走私有化、自由贸易与全球化路线。这些不同层面的内涵构成了新自由主义的理论主张。通过多层次的呼应和配合,新自由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宣扬、推广并灌输其理念。

崇尚个体自由一直是古希腊以来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思想文化基因。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理论的核心和基础,但新自由主义却将之极端化、教条化、中心化。因此,“个人自由至上”原则既是其显著的理论特征,也是其理论学说得以建构的基石。由此发展为个人主义、私有化以及不受制约的市场化,并努力将这种市场化行为从一国拓展到全球。自由主义的这些主张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核心理念高度契合,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属性。因此,自由主义逐步发展为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运行的理论基础。将个人自由权利的实现与私有产权的保护联系起来,是始自洛克以来的古典自由主义的传统,但新自由主义走得更远,它坚持认为私有制是实现个人自由的根本前提,因而要求彻底私有化。他们认为个人自由主义是自由市场制度存在的基础,也是经济自由的基本出发点。与之相关,新自由主义者认为私有制是个人自由的保障,给了人们自由选择的权利。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中反复强调社会主义是通往奴役之路,而私有制是自由的最重要的保障。但在现实之中,30多年来,实行新自由主义*策的国家的国民却走上了“被资本奴役之路”。大卫·哈维对此进行了分析:“新自由主义的立场是坚持把个体作为*治经济生活的基础和根本因素,这确实为主张个体权利的激进主义提供了便利之门。但是重视这些权利而不重视公开民主*府机构的实质性创造或再生,这种反对者所采取的方式也就必然落入新自由主义陷阱的命运。”①新自由主义以金融贸易投资自由化、价格市场化、经济全球化为手段,极力倡导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它敌视强力*府,反对国家干预,推行有助于私有化、市场化的*治经济与社会*策,主张“*府失灵”。新自由主义的这些思想正好契合了资本主义的原初精神,体现着资本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念,因此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支持,使其逐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治、经济及社会建设的实践选择。但是,自由主义的现实业绩并不突出。二战结束一直到70年代早期是资本主义增长的*金期,那是福利资本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时代。那时的增长率是新自由主义时期的两倍,因此,新自由主义对资本主义发展的贡献的并不突出。大卫·科茨说“新自由主义在普通群众中从来不受欢迎,它只是在统治阶级和占主导地位的知识分子中受到追捧。”“新自由主义无法为大多数人带来繁荣,它只为少数人服务。在新自由主义时期,美国的大多数人过得并不好,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只会变得更糟。”②

(二)反映资本主义发展新阶段的新要求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变得过于狭小和落后,它已不能适应随着生产力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垄断资本的需要,资本主义发展到国际垄断阶段。此阶段有两个典型特征:一是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突破了国家疆界,并力图超越国家管制,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使资本获得最大限度的增殖;二是伴随着资本在全球的积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要求在全球得到扩张。

新自由主义正是资本主义发展到这个新阶段的产物,反映了资本主义在国际垄断阶段的新要求。它代表了大资产阶级与企业上层管理者特别是金融领域上层管理者的意志和愿望。他们力图借助这个学说及其*策措施促进和扩张资本在全球的霸权地位。尤其是金融资本在逐步实现了对产业资本乃至国家*治决定权的控制后,不再满足于被调控、被监管和国内有限的市场,力图摆脱监管实现自由流动、自由经营,乃至突破国界,在更广阔的全球空间、市场上攫取更丰厚的利润。此时的国际金融垄断资本,迫切需要一种理论取代主张宏观调控的凯恩斯主义,为其全球扩张提供理论支撑。哈耶克及其追随者利用“滞胀”危机对凯恩斯主义发起猛攻;同时,极力推销他们的将古典经济学基本理念推向“市场原教旨主义”的“市场化、私有化、自由化和全球一体化”主张。哈耶克的理论主张正好迎合了美英等国的国际金融垄断资本的需要。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撒切尔主义”和“里根经济学”的名义将新自由主义推上英美两国主流经济学的宝座,这种结果是由国际金融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与需要决定的;从另一方面说,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之所以青睐新自由主义,是因为新自由主义的主张适应了其全球扩张的需要。

(三)拓展了资本主义的影响范围

新自由主义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已经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主导意识形态,它深刻反映了垄断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扩张的意愿,适应其通过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服务经济殖民统治的要求。从目标来看,新自由主义一直致力于将其经济*策和*治理念推向全球,它的全球化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化。“在国外拓展新的高利润领域,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拓展新殖民主义的资本主义活动范围时,国际竞争的压力和全球化的意识形态被用来对付国内的反对势力。”③

首先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立足。美国总统里根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施*方针被认为是新自由主义的经典范例,后来英国奥斯本和卡梅伦的经济*策实际上仍是新自由主义的延续。撒切尔上台伊始,便将伦敦学派的基本理念冠以“撒切尔主义”的名义作为保守*的执*理念,新自由主义成为英国主流经济学的代表。里根上台伊始,就抛出了“里根经济学”。这种经济学就是新自由主义的两个主要学派,即以芝加哥大学教授米尔顿·弗里德曼为主要代表的现代货币学派理论、以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阿瑟·拉弗和哈佛大学教授马丁·费尔德斯坦为代表的供给学派理论的混合体。两任里根*府通过大力推行新自由主义“改革”,使新自由主义学派成为美国资产阶级主流经济学的代言人。不仅如此,里根*府还按照这一理论营造了一个适应国际金融垄断资本需要的新自由主义—资本主义模式,把国际金融资本垄断集团送上了主宰美国经济、左右美国*治的权力巅峰,这也将资本主义由国家垄断阶段向国际金融资本垄断阶段转变的历史进程向纵深推进了一步。

其次是向发展中国家拓展。在这个过程中,新自由主义也在不断完成其经济理念和*治价值观的输出,力图用私有制、市场经济、民主意识形态取代各国的意识形态。从世界范围看,新自由主义被强加到一些发展中国家,作为指导经济转型的*策原则,导致了灾难性后果。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俄罗斯等国家采取所谓“休克疗法”的新自由主义*策。拉丁美洲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在西方国家推行新自由主义的压力下,也推进贸易自由化,实行新自由主义改革。虽然实践证明,新自由主义指导发展实践的作用极其有限,但是,发达国家对新自由主义*策的推行一直没有间断。

年,美国召开了一个有关拉美地区80年代中后期以来经济调整与改革问题的研讨会。会议行将结束时,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约翰·威廉姆逊抛出了一份包含十条*策主张会议“共识”,后被称为“华盛顿共识”。在其十点*策声明中,除了新自由主义长期坚持的“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等内容外,还特别强调各国*府应开放商品市场、金融资本市场,放松对外资的限制和监管。其目的就是为美国的国际金融垄断资本进入其他国家的市场开辟道路。从此,新自由主义的内涵在“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这“三化”的基础上,又扩展了“全球一体化,即全球美国化”。可见,“华盛顿共识”的出笼,标志着新自由主义理论及其实践模式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由学术、理论而*治化、美国国家意识形态化;由此,美国国际金融垄断资本集团开始了按新自由主义理论和美国的新自由主义模式改造全世界的历程。新自由主义逐步拓展了资本主义的影响范围。

二、新自由主义的实践困境

以“华盛顿共识”的形成为标志,新自由主义嬗变为国际垄断资本向全世界扩展的理论话语与*策工具,彻底完成了*治化、意识形态化、经济范式化的转变。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以贷款附加条件的形式向全球推广,先是英美、后是西欧、拉美、澳洲、非洲、俄罗斯、东欧、东南亚等地。至此,新自由主义已被界定为解决各种经济、*治、社会问题,推动民族国家发展的最佳方案。但是,正如20世纪初的“大萧条”危机引发人们反思古典自由主义一样,新自由主义在当前的困境也将人们对这种学说和*策的质疑与批评推到了一个新阶段。它推行30年后的面临的实践困境和理论危机无法证明其为最优模式。

(一)在发达国家引起的危机与质疑

自上世纪80年代末,新自由主义一直主导着西方发达国家和各经济组织,如IMF和世界银行的实践策略。它倡导自由贸易、市场开放、私有化、放松管制、减少*府开支,增加私人部门在经济中的比重和作用等主张,被认为这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最佳方式。但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至今尚未完全摆脱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则促使人们对新自由主义不断提出质疑与批判。这次危机让学界和*界均开始质疑新自由主义是否还能继续发挥其所宣扬的作用。同时,全球经济在过去几年复苏缓慢、增长迟缓和各国之间不平等加剧也使这种质疑愈发强烈。最近经济学家斯蒂格里茨这样总结新自由主义的现状——主导西方三十年的新自由主义已死。

斯蒂格里茨认为自80年代以来主导世界的新自由主义乐观情绪已经走向终结,并分析了原因:一些研究者们对于“新自由主义如何发挥作用”这一问题已经兴趣全失,他们现在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孟鑫鲁宁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实质与实践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