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年12月5日
祝贺林老师
年开始,中国经济学的最高奖(中国版诺奖)就以每年一届两位经济学家得主的方式颁奖。同时,两位获奖者平分w奖金。早在前几天,当代经济学奖的主页上就做了颁奖预告,而且有类似每年诺奖的的猜得主的环节。林毅夫老师的传奇就不多讲了,比如两个篮球的传说,比如北大开车的猛料。作为北京大学国发院以及前身CCER的创始人,他是所有CCER助教们的终生老师。虽然他过去一些年,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些预测引发很多争议,特别是在宏观经济学领域,但林老师在他自身擅长的领域里,绝对是无可争议的大牛。当然,随着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年开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林老师对增长的预测做了一些调整。特别是9月25日,在韩国首尔举办的“第二十届世界知识论坛”首场全体会上,林毅夫教授与哈佛大学欧洲研究中心及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尼尔?弗格森围绕中美贸易、中国的崛起等议题展开激烈辩论。在预测中美经济前景时,林毅夫表示,20年后,中国经济将超过美国,愿和尼尔?弗格森*两百万美元,“我想借钱打*,因为我相信我说的话”。尼尔?弗格森则坚称中国不会超过美国,但自己“*不起两百万美元”。两人最终“各让一步”,约定*注为20万人民币。发展经济学里的JustinYFL
经济学研究首先是研究分工理论,因此经过最近一百年的推进,特别是战后的一代代经济学的推进,经济学早已经不是过去那种大一统的学习方式。专业化的分工,让经济学内部形成了更多的子学科。因此以为经济学博士,他可能学过《经济学原理》、《中级微观》、《中级宏观》、《高级宏观》,但他最终的博士研究领域会比较局限在某个子学科的某些前沿领域。因此,一位非宏观经济学领域的博士,即使在毕业后成为了哈佛的经济学教授,他也不会对宏观经济学轻易发表非专业的观点。即使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他也只是在自己得奖领域内是专家,在其他领域可能也就是中高级经济学入门的水平。当然,中国的国情导致大家认为,只要是经济学教授,就应该能够全能的对话出租车司机,各种经济学问题都可以讨论。所以也出现,某香港金融学教授,谈论中国经济问题,却各种基础概念混乱的问题,当然这不妨碍他可以红很多年。经济学告诉我们,劣币在某些情况下,会驱逐良币。因此,我觉得我首先这次当代经济学奖的颁奖词就写的非常的专业。虽然近十几年,林老师的研究领域延伸到了广义的发展经济学,比如他创建里新结构经济学,在世行担任首席经济学家也是负责各国的发展问题。但真正让林老师出道就成为世界一流经济学的文章是在农业经济学、制度转轨经济学领域。因为,林老师在芝加哥大学的导师,就是因为农业经济学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W.Schultz)。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期和四十年代,舒尔茨集中精力研究美国的农业*策。舒尔茨研究农业*策的成果,集中表现在他从~年间陆续发表的四本著作之中。这四本书是:《重新调整农业*策》()、《不稳定经济条件下的农业》()、《农业生产和福利》()和《农业的经济组织》()。后来他又把注意力转到人力资本投资问题上,为发展经济学做出重大贡献,并影响到20年后的大量经济增长模型。正因为如此,林老师在80-90年代发表的,至今被全球经济学人引用最多的文章都是在这两个领域,而且林老师的论文引用率应该是中国籍经济学家里的全球第一人。而真正从学术上了解和深度林老师的,都会去看发表在经济学顶级期刊上,以JutinYifuLIN署名的文章。这些文章,是真正的具有开创性的研究中国经济学的学术论文。
中级宏观经济学辅导书之31、《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
林老师第一本论文集,也是含金量最高的一本。本书前5篇文章探讨农作制度变迁的原因,不同的农作制度对家业发展的影响;后4篇文章将探讨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农业技术的选择、创新和扩散;最后一篇文章则纵论五千年的历史,说明中国的科技在前现代社会领先于世界各国,但到现代社会却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2、《经济发展中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林毅夫、赵耀辉翻译
本书是从国际著名经济学家,美国文学和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学术顾问D.盖尔·约翰逊教授发表过的英文论文中挑选出23篇文章翻译而成的。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农业经济学,特别是对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问题的探讨;二是中国经济问题,特别是对人口增长、中国农业和农村问题的分析;三是前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转轨问题的研究。
3、《充分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
可以说,从年成立CCER后,林老师就国企改革问题就和张维迎教授就发生长达25年的讨论。这一本就是当年他关于认识中国国有企业的最详细论述。和本书的合著者,也是当前著名的经济学者。
4、《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
所有在北京大学上过双学位以及CCER的硕士、博士的必修课《中国经济专题》的核心教材,到现在我还记得第一节课林老师说的那个“原始人千里追杀”的笑话
彩蛋与花絮
本书的花絮,转载自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在林毅夫教授从教三十年《我与林毅夫老师》征文里,《陈昕:林毅夫与他的发展经济学理论》
大约是在年。
那时我在上海三联书店任总编辑,记得有一次去北京组稿,见到上海老乡周其仁,他告诉我:他所在的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新来了位副所长,叫林毅夫,刚从美国学成回国,在美期间曾师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茨,获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后又在耶鲁大学经济发展中心做了一年的博士后。此人受过系统的现代经济学训练,有机会你可以向他组稿”。那时我正在策划主编“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这套书的宗旨是为了全面地、系统地反映当代经济学的全貌及其进程,那时我正在策划主编“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这套书的宗旨是为了全面地、系统地反映当代经济学的全貌及其进程,总结与挖掘当代经济学已有的和潜在的成果展示当代经济学新的发展方向,试图在一个不太长的时期内,从研究范围、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分析技术等方面完成中国经济学从传统向现代的转轨。从中国经济学现代化和国际标准化的角度看,林毅夫当然是这套丛书最理想也是最紧缺的作者。于是,利用参加学术研讨会的机会,我找到了林毅夫,向他介绍了“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的情况,并提出了约稿的请求。记得当时林毅夫很坦率地告诉我,目前他的研究领域在中国农业发展方面,但研究成果还未达到出版专著的程度,他还说一旦研究成果成熟,会找我商谈编辑出版事宜的。
年
林毅夫向我介绍了他的研究工作,目前主要精力已放在研究中国的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上,前一阶段他关于中国农业发展与改革的研究有了成系列的成果,约有十来篇论文,并征求我的意见,是否愿意结集出版。这对我来说,当然是一个喜讯,在这之前,我已经知道他关于中国农业发展与改革的多篇论文已经刊发在国际一流经济学杂志上,并备受国际经济学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