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烧,
父母当然着急,
医院,
又担心打针、吃药、服用太多抗生素对宝宝不好,
不治疗的话,
宝宝发热降不下来也不是办法。
怎么办?
其实,
传统的中医有很多快速有效的退烧方式,
通过辨证施治、饮食调理,
能帮助孩子降温康复。
今天的“小儿发热科普讲堂”,就继续由广医院儿科医生罗金,给大家介绍中医特色退热方法,以及小儿发热的饮食注意事项!
小儿发热科普讲堂(下)
中医特色退热与饮食注意
“中医退热
特色
”关于小儿退热,除了上一篇我们提到的方法外,广医院还有中医特色退热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刺络放血
什么是刺络放血?
刺络放血是根据病人的病情,运用特制的针具刺破人体的一定穴位或浅表的血络,放出少量血液或淋巴液,以治疗疾病的外治方法。也称为刺络、刺血络。
对于发热,医院儿科目前主要采取针刺商阳、少商穴或大椎穴挤出血液以达到退热的疗效。
评价:
《素问·刺疟》曰:“疟发身方热,刺跗上动脉,开其空,出其血,立寒。”
《灵枢·热病》还有用“取之脉”放血泄热治热病惊狂瘛的记载。
该方法运用历史长久,操作方便简单,疗效显著。
功效:
针刺放血后可促使邪热外泄或减少血中邪热,使体内阴阳平衡而退热。
适宜:
尤其适用于急性发热期。
中药退热散泡脚
小儿退热散是医院儿科根据中药各药性自行研制的退热处方。
成分:
主要采用清热解*、镇静安神的中草药打粉。
使用方法:
使用时把药粉加入温水泡脚(婴幼儿可泡澡),一般泡脚时间约30分钟,水温以适宜稍偏热为宜。
功效:
本法可通过促进脚部血液循环,疏通经络,促进汗出以达到退热疗效。
中药灌肠
鉴于小儿喂药困难,中药灌肠疗法成为小儿发热又一良方。
使用方法:
本法采用大*、*连、丹皮等清热解*凉血之中药,水煎后注入肛门保留灌肠。
功效:
通过中药保留灌肠,可达到荡涤肠胃、推陈致新、活血化瘀、泻火解*之功。
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退热是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目前该方法最为广大患儿家属接受,操作简单方便。
本法采用:
一
清肺经
手法: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二
清天河水
手法: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次。
三
直推大椎至长强穴
手法:直推大椎至长强穴60次,以身体微微发红疗效更加,配合多饮用热水以达到发汗退热的效果。
“小儿发热
饮食注意事项
”补充水分及维生素
小儿发热,身体出汗多,电解质与水分丢失严重,主要表现为:
●嘴唇干裂
●皮肤干燥
●面色通红
●甚至出现脱水症状
因此勤喂温开水补充水分非常重要。
你该这样做:
★6月以内婴儿,母乳喂养可继续采用,如果是人工喂养,可喂稀释全脂奶。
★幼儿发热宜饮白开水,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如水果柑橘、香蕉等。
清淡饮食,忌发物
小儿有发热时,一定要清淡饮食。
你该这样做:
忌:
忌食鱼虾、蟹、羊肉、油炸、油腻、冰冻、辛辣和刺激食品。
宜:
饮食调理以流食为主,如稀热粥、绿豆汤等,稀热粥、绿豆汤既可以散热,也可利尿抗病。
注意:
对伴有腹泻的幼儿(6个月以内)、抵抗力差、脾胃弱者,则绿豆汤不适宜。
适当口服糖盐水
对于发热伴腹泻的小儿,一定要注意防止脱水,以防止电解质紊乱。
你该这样做:
★可反复口服糖盐水,配置比例为毫升水加一小匙糖和半酒瓶盖盐混合。
★有条医院购买口服补液糖盐。
★同时可补充电解质食物。如柑桔、香蕉等水果(钾、钠较多),奶类与豆浆(含钙)、米汤。
★伴有呕吐严重者,应禁食,医院静脉补液治疗以补充所需能量。
★对于发热伴咳嗽小儿,应禁食海鲜或过腻食物,以防引起过敏和加重咳嗽症状,饮食以易消化的流质热食为宜。
注意补充营养,忌肉汤
小儿发热,各种营养素的基础代谢增加,氧消耗量增大,因此需要补充营养,但给孩子大量喝肉汤以补充营养的做法却不妥!
温馨提示
高烧使消化酶的活性降低,影响孩子的消化功能,肉汤太过油腻,不仅不能吸收,反而会引起呕吐或腹泻,加重症状。
你该这样做:
这时应给孩子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稀粥、菜汤、果汁、鸡蛋羹、米汤、过滤菜汁、藕粉等。
供稿
广医院儿科医生罗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