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对于小孩子来说实在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很多家长看到宝宝发烧,就会立刻带宝宝去打针或吃药,或是给宝宝捂得严严实实的,甚至还会用一些酒精擦浴、退热贴等辅助手段。但是有些常见的处理方式并不是正确的,小编特意总结了一些关于宝宝发烧常见的护理误区,家长们要避开哦~
误区一:宝宝发烧立即吃退烧药
很多家长一看到宝宝发烧了,就担心会不会“烧坏脑子”,于是马上找来退烧药给宝宝吃。家长们不知道,退烧药是不可以随便吃的,至少要在38度以上才能服用,并且要保证服用适量,遵照医嘱。
而且,从某种意义上发烧不一定就是坏事,发烧后是身体对于感染的一种防御反应,低烧不但不会对人体造成太大的危害,反而能提高宝宝的抵抗力,使病菌变弱,有利于战胜炎症。因此如果宝宝低烧且精神状况良好,能吃能睡,不妨先缓一缓,先多观察。
误区二:盖厚被子捂出汗
相信很多麻麻小时候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每次发烧的时候大人就会告诉你,多盖点被子,出点汗,一觉睡醒,烧也就退了。其实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发烧一般由风热引起,盖厚被子不仅无法让孩子散热,反而还可能会引起高热惊厥。同理,穿多点厚衣服捂一捂也是不可以的。
误区三:高浓度酒精擦拭
发烧时用酒精擦拭身体可以让孩子迅速散热,快速退烧,很多家长会选择酒精擦浴这种方式,这样能让孩子更快退烧,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当孩子身体发热时,皮肤的血管扩张,这时酒精擦浴会使孩子的血管收缩,导致皮肤脱水,增加孩子的不适,同时,由于宝宝皮肤娇嫩,酒精会通过皮肤吸收或呼吸道进入体内,甚至可能导致酒精中*,带来更大的危害。
误区四:营养补充过多
宝宝生病了,很多家长们想着这时候应该给宝宝“补一补”身体,熬点高汤啊、骨头汤、鸡汤等等,吃多点肉,其实这样是不正确的,孩子在发烧时身体消化功能本来就下降了,还摄入一些难以消化的食物,只会给孩子的肠胃带来更大的负担,消耗掉体内更多的水分,因此,在宝宝发烧期间,最好选择一些清淡的食物,如白粥、面条等,同时还要让宝宝多喝水。
宝宝发烧什么情况下需要去看医生?●小于3个月的宝宝突然出现发热,有可能是某种疾病造成的。
●体温超过39℃,遵医嘱应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后2个小时后仍不退热。
●宝宝出现脱水症状,小便次数减少。
●宝宝出现抽搐。
●持续超过5天的发热,可能不是普通感冒引起的,需要查找引起发热的原因。
实用的5种物理降温方法35%酒精擦浴酒精能扩张血管,蒸发时会带走大量热量,婴幼儿发烧时可以以此帮助降温。准备35%的酒精毫升,加温水等量,保持温度在27~37摄氏度左右,不能过冷,否则会引起肌肉收缩,致使热度又回升。酒精擦浴时,用小毛巾从宝宝颈部开始擦拭,从上往下擦,以拍擦方式进行,腋窝、腹股沟处体表大动脉和血管丰富的地方要擦至皮肤微微发红,有利于降温。注意宝宝胸口、腹部、脚底不要擦,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温水洗澡洗澡能帮助散热。如果宝宝发烧时精神状态较好,可以多洗澡,水温调节在27~37摄氏度。注意不要给宝宝洗热水澡,否则易引起全身血管扩张、增加耗氧,容易导致缺血缺氧,加重病情。
冰枕宝宝高烧时可以做个冰枕给宝宝枕着,既舒服效果又好。去医院买个冰袋(不是热水袋)。把冰块倒入盆里,敲成小块,用水冲去棱角,装入冰袋,加入50~毫升水,不要装满,2/3满就可以,排净空气,夹紧袋口,包上布或毛巾放在宝宝头颈下当枕头。待冰块融化可重新更换,很快宝宝的体温会降下来。
热水泡脚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不适。宝宝发烧时泡脚的另一妙处在于能帮助降温。泡脚可以用足盆或小桶,倒入2/3盆水,水温要略高于平时,温度在40摄氏度左右,以宝宝能适应为标准。泡脚时妈妈抚搓宝宝的两小脚丫,既使血管扩张,又能减轻发烧带来的不适感。
冰袋冷敷可以去商店购买化学冰袋,使用时放冰箱冷冻,由凝胶状态变成固体后取出,包上毛巾敷在宝宝头顶、前额、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可以反复使用。也可以家庭自制冰袋:用一次性医用硅胶手套装水打结放冷冻柜,冻成固体后取用。如果觉得冰块太冰的话,可以在冰袋半冰半水的状态就取出,包上毛巾给宝宝冷敷。
美臣国际家*
专业提供一站式家*服务
行业领导品牌!
妈妈们的优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