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药之紫杉醇
药物小知识
分子式:C47H51NO14。
别名:红豆杉醇、泰素、紫素、特素。
水溶性:难溶于水
外观:白色结晶体粉末
紫杉醇结构
分子量.91
发现历程
年美国化学家瓦尼(M.C.Wani)和沃尔(MonreE.Wall)首次从一种生长在美国西部大森林中称谓太平洋杉树皮和木材中分离到了紫杉醇。
(图一为太平洋紫衫)
(图二左瓦尼右沃尔)
在筛选实验中,瓦尼和沃尔发现紫杉醇粗提物对离体培养的鼠肿瘤细胞有很高活性,并开始分离这种活性成份。不过,沃尔和瓦尼从12公斤紫杉树皮中只提纯得到了0.5克的紫杉醇,收率非常低,只有0.%,由于该活性成份在植物中含量极低,直到年,他们才同杜克大学的化学教授姆克法尔(AndreT.McPhail)合作,通过X-射线分析确定了该活性成份的化学结构,一种三环二萜化合物,并把它命名为紫杉醇(taxol)。但是,紫杉醇的抗癌机制仍是个谜,直到年,分子药理学家苏珊·霍尔维茨(SusanHorwitz)的研究,才真正揭开了紫杉醇抗癌的“秘密花园”!
抗癌与环保之争
在当时,对于复发的卵巢癌还没有什么有效的治疗药物。而紫杉醇的出现,让无数卵巢癌患者看到了希望。太平洋紫杉也一下子从遭人嫌弃的有*树木变成了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