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著名传染病学专家李兰娟院士表示:“我们在年就创建了一套救治的办法,也就是‘四抗二平衡’的救治策略,这一策略在此次新型冠状病*疫情重症和危重症病人的抢救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李兰娟介绍,所谓“四抗”是指一抗病*治疗、二抗休克治疗、三抗低氧血症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四抗继发感染。“二平衡”中,第一个平衡是维持水电解质酸碱的平衡,第二个是微生态的平衡。
关于微生态的平衡普通大众目前还有不少人觉得陌生,为什么会在这次的治疗中提到这个高度?我们先从微生态平衡说起。
什么是微生态平衡
一个健康成年人大约有10的13次方个体细胞,主要分布于皮肤、口腔、消化道、呼吸道的泌尿生殖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动态生理性的组合,这是我们就将这种正常微生物群之间、正常微生物与其宿主之间的和谐的关系成为微生态平衡。
益生菌在人体的分布中,肠道是最最主要的器官。之前人们对肠道的认识局限为“有消化和吸收营养的功能”,但是今年来随着医生对肠道功能认识的深入,发现肠道还具有屏障、免疫及内分泌的功能,并且对于危重患者中,肠道的免疫与屏障功能比消化吸收的功能更为重要。
那么在此次应对冠状病*感染中,益生菌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激活机体自身的免疫力
目前应对冠状病*,医院的治疗就是通过专业的设备和药剂,给免疫细胞争取时间和提供热量,帮助它们继续去战斗直到胜利。所以战斗的关键就是激活自身的免疫功能。
益生菌活体菌体胞外产物和细胞壁肽聚糖都具有一定的免疫活性,活菌可以激活T细胞和NK细胞,两者都能起到细菌杀伤作用,阻断入侵细胞。还有研究显示活菌能促进脾细胞增值,增加脾脏重量,增强免疫功能。
预防细菌激发感染
经进一步实验研究证实,在肠粘膜受损时,对细菌的抵御能力减退,肠道内的细菌可透过肠黏膜进入肠壁的淋巴系统和门静脉系统,进而导致全身的细菌感染。由此人们认识到,肠有屏障功能,在肠屏障功能发生障碍时,细菌可能发生易位。李兰娟院士在采访中也讲到很多重症的病人最后不是死于病*感染,而是死于严重的细菌感染。
益生菌可以促进肠道上皮细胞的发育和成熟,还可以促进肠黏膜的修复,维护机械屏障的完整性,促进粘蛋白的合成和分泌,通过以上途径来维护肠黏膜的屏障功能,预防肠黏膜屏障破坏而发生继发性的细菌感染。
减少新冠肺炎重症风险
及早强化干预肠道菌群,减少新冠肺炎重症风险。该建议于年2月9日由上海交通大学赵立平教授等提交国家有关部门。提出近一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论文表明:新冠肺炎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调与重症的发生率之间具有密切关系。因此,以肠道菌群为靶点尽早进行营养干预,可望有效降低新冠肺炎患者重症发生率,建议予以高度重视。
作为在中国、美国等学术和医疗机构从事有关“微生物组学研究”的学者,我们注意到年2月5日国家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开始将“微生态调节剂”作为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感染病例的辅助治疗的内容。我们认为这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同时我们也建议:应该将以营养为主要手段的肠道菌群干预和管理扩展到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所有环节,予以高度重视。通过显著增加日常膳食中“可发酵型膳食纤维”的摄入,促进肠道有益菌丛的生长,可压低肠道机会性致病菌的数量,降低肠源性内*素血症和细菌易位的发病风险,从而减少脓*血症等重症发生率以及全因死亡率,显著缓解医疗急救资源紧缺的状况。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李兰娟院士在“二平衡”中重点提出微生态平衡的智慧。其实不仅仅是对因冠状病*感染而住院的病人,对于所有被裹挟在这次疫情中受到影响的我们来说,所有疾病始于肠道,维持自身的微生态平衡,通过补充益生菌提升身体的抵抗力也至关重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