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酸检测
如今,我国部分地区疫情有二次爆发之势,所以多地要求过年返乡者须持有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冬春交际时节也是普通感冒和流感高发的时间段,而感染新冠肺炎病*和普通病*在性质有很大的差别。那么,怎么从众多呼吸道患者中筛选出真正的新冠肺炎患者呢?
当下,确诊新冠肺炎最主要的手段,就是核酸检测。核酸检测,是采集患者的咽、鼻、呼吸道分泌物或粪便等作为标本,在特定的实验室环境中,以特殊的技术手段(荧光定量PCR)检测其中是否存在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核酸,一般5个小时内可出结果,如果显示阳性,即可确诊为新冠肺炎。
到了发热门诊或者是相应的检查室,医生会让病人张开嘴,用一个像棉签一样的拭子去擦拭扁桃体和咽隐窝附近的分泌物,也可以通过鼻腔取鼻咽后部的分泌物,然后放到试管里面,就交给检验科去做相应的病*核酸的检查了。
二、治疗
假如,患者不幸核酸检测为阳性,就应该迅速进行隔离治疗。
随着对新冠病*了解越来越深入,治疗手段也在不断增加。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新型冠状病*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提供了8种主要治疗方法。
1呼吸支持
及时给予有效氧疗措施包括鼻导管、面罩给氧和经鼻高流量氧疗。
最初给予患者氧疗,如不见效,给予高流量鼻导管氧疗或无创机械通气,还不起作用的话,就用有创机械通气。若是有创呼吸机也解决不了问题,就要用到ECMO(体外膜肺氧合,俗称“人工肺”),通过一个体外机器代替肺部进行气体运输和交换。
2密闭式吸痰
根据病理解剖结果,第七版诊疗方案指出,针对使用呼吸机的重症、危重症病人,在有创机械通气阶段,根据气道分泌物情况,选择密闭式吸痰,必要时进行支气管镜检查采取相应治疗。ICU病房对于机械通气的病人,有条件的都采取密闭式吸痰,能有效防止患者气道分泌物喷溅,避免交叉感染。
3循环支持
在充分液体复苏的基础上,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和尿量变化。毕宏远表示,循环支持可以帮助人体维持正常的生命体征,避免发生微循环障碍。
4康复者血浆治疗
临床显示,患者接受治疗12~24小时后,实验室检测主要炎症指标明显下降,淋巴细胞比例上升,血氧饱和度、病*载量等重点指标向好,临床体征和症状好转。已治愈出院的新冠肺炎康复者,因为感染过新冠病*,体内会产生特异性抗体,这种抗体能识别病原体。将含有特异性抗体的血浆进行严格处理后,回输给其他重症患者,可能帮助患者清除体内病原体,起到抗病*作用。专家建议,康复者在治愈出院后,经专业评估后,可积极捐献血浆。对于已痊愈的康复者来说,捐血浆对身体不会有什么影响。
5血液净化治疗
血液净化包括血浆置换、血浆吸附或特异性细胞因子吸附等多种方法。临床上,很多新冠肺炎患者之所以出现重症甚至危重症,是因为血液中有大量炎症因子,造成多器官衰竭。血浆吸附疗法能解决这个问题,方法是把患者的血液引流出来,经体外设备过滤一层,炎症因子被吸附,进而阻断疾病进一步恶化,以免造成多脏器损伤。
6.人工肝疗法
人工肝并非装在肚子里的人造肝脏,而是体外的一台仪器,其治疗方法是把血液引到体外,在体外“化工厂”加工,进行血浆置换、血浆吸附、血液滤过等,清除各种有害物,补充蛋白质和凝血因子,暂时替代肝脏功能。李兰娟院士说:“有些病人病情进展很快,出现休克、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衰竭等危急情况,运用人工肝疗法后,患者血氧饱和度很快就有好转,血压开始平稳,呼吸衰竭慢慢得到改善。”
7.免疫治疗
对于双肺广泛病变者及重型患者,且实验室检测白介素-6水平升高者,可试用托珠单抗治疗。托珠单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制,原本用于治疗中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免疫抑制剂。研究显示,该药对白介素有特殊阻断作用。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介绍,初期实验证明,20位病人中,有19位重症和1位危重症,用药后1天内体温下降,两星期内19位重症病人出院,1位危重病人转成重症。目前,托珠单抗正在武汉14医院开展临床研究。
8.中医药治疗
中医的方法是祛邪扶正,阻断患者向危重发展。目前重症病人主要服用的是国家推荐的清肺排*汤,对于病情非常危重的重症,还有一个方子是化瘀解*汤,此外其他方剂会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使用。中药介入后,通过喝清肺排*汤、化瘀解*汤,再加上清热凉血、补气扶正等中医对症治疗,能加速病人恢复。
新冠肺炎的治疗是中西医结合、多学科共同协作、综合诊疗。对重症特别是危重症病人的治疗是重症医学、呼吸、感染等多学科协作,以重症医学为主导的综合诊疗模式。
以上各种疗法不是每个危重症病人都会用上,具体还得根据病情评估哪个方法更适合。
三、疫苗及科技成果
1.什么是疫苗
疫情期间,大家几乎每天都会问这样一个重复的问题:“疫苗啥时候能够研制出来?”所以疫苗究竟是什么?为啥万众瞩目?
最有资格介绍疫苗的,是它要克制的病*,因为疫苗的源头其实就是病*。病*在自然界不能繁殖,但一旦进入细胞里,就会大量复制,对人体造成伤害。这时免疫系统会发现消灭病*并记录病*特征,病*再次来犯时便可快速反应。
然而新冠病*擅长伪装,等免疫系统发现并采取措施时,病*往往已经强大到难以控制了。这时免疫系统为了消灭病*可能会导致人体自身器官的严重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疫苗就是利用免疫系统的“记忆”能力来对抗病*。科学家分离出病*后,在病*培养设备中大量复制病*,随后灭活但保留“特征”。这种灭活的“死病*”注射入人体后便可唤起免疫系统对病*的反应,这就是疫苗。
2.为什么研发疫苗需要这么久
疫苗有很多种生产方式,但无论是用哪种方法生产疫苗,都需要一系列的安全性实验才可投入使用。
第一步是动物实验,将疫苗注射入动物体内,若动物能产生免疫反应且健康存活,疫苗才有效。第二步是临床试验,将疫苗接种给志愿者,观察反应。第三步国家审批,还有第四步批量生产并抽样检验。为保证各批次疫苗都符合质量标准,疫苗要通过企业自检和官方实验室检验,上市后药监局还会抽检。
因此,正常来说,一种疫苗从研发到投入使用,可能需要8-20年。而这次,为了应对紧张的新冠疫情,科学家们的动作已经非常快了。年12月3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的新冠病*灭活疫苗已获国家药监局批准附条件上市,保护效力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及国家药监局相关标准要求,未来将为全民免费提供。但在大家能接种到疫苗之前,还是乖乖遵循专家的建议保护好自己。
来源丨自动化学院
编辑丨李星雨
NJUST—AUTO
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