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护士
1、患者,女性,54岁,胆源性胰腺炎发作数次,对预防胰腺炎再次发作最有意义的措施是
A、注意饮食卫生B、服用抗生素C、经常服用消化酶D、治疗胆道疾病E、控制血糖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D解析:该患者胰腺炎的病因是胆道疾病,故预防其复发的最有意义的措施为治疗胆道疾病(D对)。
2、患者,男性,38岁,饱餐、饮酒后突然出现中上腹持久剧烈疼痛3小时,伴反复恶心,呕吐。体检:上腹部压痛,腹壁轻度紧张。测血清淀粉酶明显增高。首要的护理措施是
A、平卧位B、禁食C、口渴时可饮水ml/dD、症状消失后即可恢复普通饮食E、疼痛明显时可口服阿托品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B解析:根据患者表现,可能诊断为急性胰腺炎,该病首要的护理措施为禁食、禁饮。(B对)
3、患者,男性,28岁,上腹部疼痛2天,进食后疼痛加剧,疑为急性胰腺炎,饮食应为
A、禁食B、低糖流质C、稀饭D、普食E、面条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解析:急性胰腺炎多数患者应禁食1~3天,减少胃酸与食物刺激胰液分泌(A对)。
4、患者,男,68岁。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Whpple术)后4小时,患者变换卧位后30分钟内,腹腔引流管突然引流出mL鲜红色血性液体,正确的措施是()
A、恢复原卧位B、加大吸引负压,促进引流C、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报告医生D、加快输液输血速度E、夹闭引流管,暂停引流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C解析:该患者在术后4小时腹腔引流管突然引流出ml鲜红色血性液体,怀疑为吻合口出血,此时正确的护理措施应是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报告医生,并进行再次手术的准备(C对);此时不可随意搬动病人防止加重出血;加大负压吸引可能会加重出血(B错);夹闭引流管会使出血积存在腹腔易引起腹膜炎,故不宜夹闭(E错)。
5、怀疑急性胰腺炎时,首选的检查项目是
A、血钾B、血肌酐C、血淀粉酶D、血尿酸E、血白细胞计数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C解析:怀疑急性胰腺炎时,首选的检查项目是血淀粉酶检查(C对),有助于快速确诊。而尿淀粉酶升高较晚,在发病后12~14小时开始升高,下降缓慢,持续1~2周,且尿淀粉酶受患者尿量影响。
6、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A、急性腹膜炎症状B、血尿淀粉酶增加C、神志模糊D、高度腹胀E、血钙升高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E解析: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包括急性腹膜炎症状(A对);血、尿淀粉酶增加(B对);出现肝性脑病或高渗性昏迷时可能出现神志模糊(C对);高度腹胀,出现麻痹性肠梗阻(D对);血钙降低(E错,为本题正确答案)。
7、患者,男性,36岁,饱食后突感上腹部剧痛,迅即扩展至全腹,伴恶心、呕吐,呕吐后腹痛无减轻,发病2小时后来院急诊。体检:痛苦面容,血压85/50mmHg,P次/分,全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消失,白细胞16×/L,中性粒细胞比例0.90,既往身体健康,无消化性溃疡史,有胆石症病史。为协助明确诊断,首选的检查为
A、静脉胆道造影B、腹部CT检查C、血尿淀粉酶D、腹腔穿刺E、腹部B超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C解析:血尿淀粉酶能协助急性胰腺炎的诊断。①血淀粉酶:在发病后6~12小时内升高,48小时下降,3~5日后恢复正常。②尿淀粉酶:在发病的12~24小时后上升,下降较缓慢。(C对)
8、患者,男性,36岁,饱食后突感上腹部剧痛,迅即扩展至全腹,伴恶心、呕吐,呕吐后腹痛无减轻,发病2小时后来院急诊。体检:痛苦面容,血压85/50mmHg,P次/分,全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消失,白细胞16×/L,中性粒细胞比例0.90,既往身体健康,无消化性溃疡史,有胆石症病史。若诊断明确,最先采取的措施是
A、禁食、胃肠减压、抗休克,同时完善各项术前准备B、密切观察病情变化C、积极抗休克治疗,暂不宜手术D、积极抗感染治疗E、解痉镇痛治疗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解析:急性胰腺炎治疗主要措施如下:抗休克,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解痉、止痛、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控制炎症发展,抑制胰液分泌,禁食、鼻胃管减压。做好术前准备工作。(A对)
9、患者,男性,48岁,因大量饮酒后突然发生中上腹持续性胀痛,伴反复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来院急诊。查体:体温37.8℃,脉搏9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80mmHg,查血清淀粉酶明显升高。该患者现存的最主要的护理问题是
A、体液不足B、疼痛C、体温升高D、焦虑E、知识缺乏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B解析:该患者主要表现为中上腹部持续性胀痛,因此此时的护理问题应是疼痛。(B对)
10、患者,男性,48岁,因大量饮酒后突然发生中上腹持续性胀痛,伴反复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来院急诊。查体:体温37.8℃,脉搏9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80mmHg,查血清淀粉酶明显升高。首要的护理措施是
A、监测生命体征B、遵医嘱补液、输血C、禁食、胃肠减压D、应用抗生素E、解痉镇痛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C解析:根据患者表现,血淀粉酶升高,提示是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患者首要的处理措施就是禁食、胃肠减压(C对),减少胰液的分泌,减轻疼痛和病情。
初级护师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A、腰痛B、腰部活动受限C、拾物试验阳性D、会阴部感觉迟钝E、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C解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作用下,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单独或者联通髓核、软骨终板向外突出,刺激或压迫腰椎神经和神经根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变。拾物试验是指患者首先以一手扶膝、蹲下、腰部挺直并用手接近物品,屈膝屈髋而不弯腰将物品拾起,即为拾物试验阳性,表示患者脊柱有功能障碍(C错,为本题正确答案);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包括腰痛、腰部活动受限、会阴部感觉迟钝等症状,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可见直腿抬高试验阳性(ABDE对)。
2、患者,女,53岁。因“腰椎间盘突出”拟行“腰椎间盘突出物摘除术”,术前护理措施不妥的是()
A、绝对卧硬板床B、抬高床尾20°,屈膝,放松背部肌肉C、保持有效牵引D、避免弯腰长期站立或上举重物E、可戴腰围下床活动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E解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变性后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组织脱出、刺激、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而引起的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之一,临床在非手术治疗无效及症状严重时进行手术治疗。对于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前应注意严格卧硬板床,减轻对神经的压迫,缓解疼痛。采用骨盆牵引时,抬高床脚,以对抗牵引力,保持有效牵引,避免弯腰、长期站立或上举重物等。(选E)
3、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时,患者下肢抬高的度数是在
A、60°以内B、65°以内C、70°以内D、75°以内E、80°以内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解析:直腿抬高试验主要是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的一种试验,患者双下肢伸直仰卧,检查者一手扶住患者膝部使其膝关节伸直,另一手握住踝部并缓慢将之抬高,直至患者产生下肢放射痛为止,记录此时下肢与床面的角度,即为直腿抬高角度,正常人一般可达80度左右,若抬高不足60度,且伴有下肢后侧放射痛,则为阳性(A对BCDE错)。
4、一过性脑缺血表现见于
A.神经根型颈椎病B.脊髓型颈椎病C.椎动脉型颈椎病D.交感神经型颈椎病E.复合型颈椎病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C解析:椎动脉型颈椎病因各种因素致使椎动脉遭受刺激或压迫,以致血管狭窄、折曲而造成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导致脑供血不足引起一过性脑缺血(C对);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是由于颈椎退行性病变,压迫、牵拉颈神经根,主要是颈、肩疼痛(A错);脊髓型颈椎病,主要是颈椎退行性病变压迫脊髓,导致随病情加重可发生自上而下的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体征(B错);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退行性病变压迫交感神经,出现一系列交感神经兴奋或抑制的症状,主要是神经症(D错);复合型颈椎病为兼有两种及以上的类型的颈椎病的病人,常以一种为准,另一种伴随(E错)。
5、压头试验阳性体征见于
A.神经根型颈椎病B.脊髓型颈椎病C.椎动脉型颈椎病D.交感神经型颈椎病E.复合型颈椎病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解析:神经根型颈椎病因单侧或双侧脊神经根受刺激或受压所致,临床表现为肩、颈部疼痛,可向上肢放射,颈部僵硬,上肢麻木,其表现为与脊神经根分布区相一致的感觉、运动及反射障碍,上肢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A对);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退行性病变,压迫脊髓而致,症状最重,根据受压部位和程度不同可有不同症状,随病情加重可发生自上而下的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体征(B错);椎动脉型颈椎病由于颈椎退行性病变的机械性压迫因素或因退行性变所致颈椎节段不稳定,造成椎动脉受压迫刺激,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主要表现颈性眩晕,头痛,突然摔倒,视觉障碍,可表现为一过性脑缺血(C错);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结构退行性病变刺激颈交感神经,表现出一系列交感神经兴奋或抑制状态,特点是临床症状多而客观体征少,呈神经症表现,如面部或躯干麻木、痛觉迟钝、易出汗或无汗等(D错);复合型颈椎病是指同时兼有两种或多种类型颈椎病表现的病人,临床特点以某种类型为主,伴有其他类型的部分表现(E错)。
6、(真题-Z)头痛可不明显、四肢麻木无力、双手持物困难、走路如踩棉花。最可能的诊断为
A.神经根型颈椎病B.脊髓型颈椎病C.椎动脉型颈椎病D.交感神经型颈椎病E.复合型颈椎病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B解析:脊髓型颈椎病发病率为颈椎病中的第二位,是脊髓受到后突的髓核、椎体后缘的骨刺、增生肥厚的*韧带、钙化的后纵韧带的刺激或压迫所致,表现为四肢无力、握力弱、精细活动失调、步态不稳、踩棉花感,病情加重后可出现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表现,与题干相符(B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最为常见,是由于退变突出的椎间盘、增生的骨赘或肥大的关节突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所致,症状为颈肩痛及僵硬,可向上肢放射,单侧或双上肢麻木、感觉过敏或有放电样疼痛,咳嗽、喷嚏等颈部活动可加重(A错);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椎动脉供血不足所致,常由于颈椎退行性变、颈椎横突孔增生狭窄、上关节突增生肥大、周围韧带松弛或钙化对椎动脉刺激或压迫引起,表现为椎基底动脉缺血症状,主要有颈性眩晕、即颈部活动尤其是仰头时引起眩晕、平衡障碍和共济失调,甚至猝倒(C错);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不稳定、刺激颈交感神经所致,表现复杂多样,有头痛、头晕、耳鸣、听力下降、视物模糊、上睑下垂、面部麻木无汗、心律失常等症状(D错);复合型颈椎病临床不常见,有多种类型颈椎病的共同特点(E错)。
7、(真题-Z)眩晕、视物障碍、耳鸣、耳聋、恶心、呕吐、猝倒。最可能的诊断为
A.神经根型颈椎病B.脊髓型颈椎病C.椎动脉型颈椎病D.交感神经型颈椎病E.复合型颈椎病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D解析: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不稳定、刺激颈交感神经所致,表现复杂多样,有头痛、头晕、耳鸣、听力下降、视物模糊、上睑下垂、面部麻木无汗、心律失常等症状(D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最为常见,是由于退变突出的椎间盘、增生的骨赘或肥大的关节突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所致,症状为颈肩痛及僵硬,可向上肢放射,单侧或双上肢麻木、感觉过敏或有放电样疼痛,咳嗽、喷嚏等颈部活动可加重(A错);脊髓型颈椎病发病率为颈椎病中的第二位,是脊髓受到后突的髓核、椎体后缘的骨刺、增生肥厚的*韧带、钙化的后纵韧带的刺激或压迫所致,表现为四肢无力、握力弱、精细活动失调、步态不稳、踩棉花感,病情加重后可出现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表现,与题干相符(B错);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椎动脉供血不足所致,常由于颈椎退行性变、颈椎横突孔增生狭窄、上关节突增生肥大、周围韧带松弛或钙化对椎动脉刺激或压迫引起,表现为椎基底动脉缺血症状,主要有颈性眩晕、即颈部活动尤其是仰头时引起眩晕、平衡障碍和共济失调,甚至猝倒(C错);复合型颈椎病临床不常见,有多种类型颈椎病的共同特点(E错)。
8、一过性脑缺血表现为
A.神经根型颈椎病B.脊髓型颈椎病C.椎动脉型颈椎病D.交感神经型颈椎病E.复合型颈椎病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C解析:椎动脉型颈椎病由于颈椎退行性病变的机械性压迫因素或因退行性变所致颈椎节段不稳定,造成椎动脉受压迫刺激,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主要表现颈性眩晕,头痛,突然摔倒,视觉障碍,可表现为一过性脑缺血(C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因单侧或双侧脊神经根受刺激或受压所致,临床表现为肩、颈部疼痛,可向上肢放射,颈部僵硬,上肢麻木,其表现为与脊神经根分布区相一致的感觉、运动及反射障碍,上肢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A错);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退行性病变,压迫脊髓而致,症状最重,根据受压部位和程度不同可有不同症状,随病情加重可发生自上而下的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体征(B错);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结构退行性病变刺激颈交感神经,表现出一系列交感神经兴奋或抑制状态,特点是临床症状多而客观体征少,呈神经症表现,如面部或躯干麻木、痛觉迟钝、易出汗或无汗等(D错);复合型颈椎病是指同时兼有两种或多种类型颈椎病表现的病人,临床特点以某种类型为主,伴有其他类型的部分表现(E错)。
9、压头试验阳性体征见于
A.神经根型颈椎病B.脊髓型颈椎病C.椎动脉型颈椎病D.交感神经型颈椎病E.复合型颈椎病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解析:神经根型颈椎病因单侧或双侧脊神经根受刺激或受压所致,临床表现为肩、颈部疼痛,可向上肢放射,颈部僵硬,上肢麻木,其表现为与脊神经根分布区相一致的感觉、运动及反射障碍,上肢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A对);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退行性病变,压迫脊髓而致,症状最重,根据受压部位和程度不同可有不同症状,随病情加重可发生自上而下的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体征(B错);椎动脉型颈椎病由于颈椎退行性病变的机械性压迫因素或因退行性变所致颈椎节段不稳定,造成椎动脉受压迫刺激,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主要表现颈性眩晕,头痛,突然摔倒,视觉障碍,可表现为一过性脑缺血(C错);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结构退行性病变刺激颈交感神经,表现出一系列交感神经兴奋或抑制状态,特点是临床症状多而客观体征少,呈神经症表现,如面部或躯干麻木、痛觉迟钝、易出汗或无汗等(D错);复合型颈椎病是指同时兼有两种或多种类型颈椎病表现的病人,临床特点以某种类型为主,伴有其他类型的部分表现(E错)。
10、随病情加重,可发生自上而下的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见于
A.神经根型颈椎病B.脊髓型颈椎病C.椎动脉型颈椎病D.交感神经型颈椎病E.复合型颈椎病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B解析: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退行性病变,压迫脊髓而致,症状最重,根据受压部位和程度不同可有不同症状,随病情加重可发生自上而下的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体征(B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因单侧或双侧脊神经根受刺激或受压所致,临床表现为肩、颈部疼痛,可向上肢放射,颈部僵硬,上肢麻木,其表现为与脊神经根分布区相一致的感觉、运动及反射障碍,上肢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A错);椎动脉型颈椎病由于颈椎退行性病变的机械性压迫因素或因退行性变所致颈椎节段不稳定,造成椎动脉受压迫刺激,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主要表现颈性眩晕,头痛,突然摔倒,视觉障碍,可表现为一过性脑缺血(C错);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结构退行性病变刺激颈交感神经,表现出一系列交感神经兴奋或抑制状态,特点是临床症状多而客观体征少,呈神经症表现,如面部或躯干麻木、痛觉迟钝、易出汗或无汗等(D错);复合型颈椎病是指同时兼有两种或多种类型颈椎病表现的病人,临床特点以某种类型为主,伴有其他类型的部分表现(E错)。
主管护师1、法洛四联症X线检查可见()
A、肺动脉段突出B、心影呈靴形C、肺门血管影增粗D、肺纹理增多E、透光度减弱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B解析:x线检查心脏大小一般正常或稍大,典型者心影呈“靴行”,肺血减少。(B对)
2、心功能Ⅲ级的患儿,其休息活动计划为( )。
A、活动如正常儿童B、增加休息时间,在室内做轻微活动C、限制活动,增加卧床时间D、应绝对卧床休息E、绝对卧床休息并吸氧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C解析:心功能3级,日常活动明显受限,低于一般活动量,所以限制活动,增加卧床休息的时间。
3、属于左向右分流行的心脏病是
A、室间隔缺损B、法洛四联症C、肺动脉狭窄D、右室双出口E、三尖瓣下移畸形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解析: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在左、右心之间或与肺动脉之间具有异常通路.正常情况下,体循环的压力高于肺循环,左心压力高于右心,血液从左向右侧分流,故平时不出现青紫。当剧烈哭闹或任何原因使肺动脉或右心压力增高并超过左心时,血液自右向左分流,可出现暂时性青紫。常见房、室间隔缺损或动脉导管未闭。
4、患儿,女,1岁,因咳嗽5天伴气促1天以支气管肺炎、先心病收住入院,查体:生长发育落后,呼吸60次/分,双肺细湿啰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次/分,胸骨左缘第3~4肋间有Ⅵ级粗糙收缩期杂音,腹软,肝肋下2cm。该患儿首优的护理诊断是
A、生长发育的改变B、清理呼吸道无效C、气体交换受损D、活动无耐力E、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E解析:该患儿有支气管肺炎、先心病,易并发心力衰竭。患儿已出现了心力衰竭的前兆了,故目前首优的护理诊断是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要进行对症处理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E对)
5、川崎病的冠状动脉损害最常发生于起病的
A、10天内B、1~2个月C、10~14天D、14~28天E、以上都不是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D解析:心血管症状和体征少见,是川崎病最严重的表现。常于发病1~6周出现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等;冠状动脉瘤常在疾病的第2~4周发生;心肌梗死和巨大冠状动脉瘤可导致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所以本题答案选择D选项。
6、患儿,男,18个月,出生后即出现喂养困难,吸吮时有气急、面色苍白,一年来已有5次肺部感染,查体:生长发育落后,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Ⅲ~Ⅳ级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第二心音增强。心电图示左、右心室均肥大。可能的诊断是
A、房间隔缺损B、室间隔缺损C、动脉导管未闭D、法洛四联症E、肺动脉狭窄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B解析:分析题干可知,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Ⅲ~Ⅳ级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可知是室间隔缺损。
7、患儿,男,5岁,已确诊为室间隔缺损,因龋齿需将此牙拔出,医生在拔牙前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其目的是预防
A、支气管肺炎B、感染性心内膜炎C、脑脓肿D、牙龈炎E、心力衰竭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B解析:分析题干可知,拔牙前用抗生素的目的是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
8、法洛四联症患儿喜蹲踞主要是因为()
A、心脑供血量增加B、缓解漏斗部痉挛C、腔静脉回心血量增加D、休息、缓解疲劳E、增加体循环阻力、减少右向左分流及回心血量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E解析:法洛四联症患儿,蹲踞时下肢屈曲,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减轻心脏负荷,同时,下肢静脉受压,循环阻力增大,使右向左分流减少,使缺氧症状暂时得到缓解(E对)
9、一个4岁的女孩,患有“先天性心脏病”,2天前出现发热、咳嗽,2小时前出现水肿、气促、发绀,护士应首先采取下述哪一措施
A、吸氧B、镇静C、给强心剂D、给利尿剂E、给扩血管药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解析: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护理措施:观察有无心率增快、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吐泡沫样痰、水肿、肝大等心力衰竭的表现,如出现上述表现,立即置患儿于半卧位,给予吸氧,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并按心衰护理。
10、患儿,男,2岁,诊断为法洛四联症,近3天呈蛋花样便,每天10余次,护理此患儿时要注意保证入量、防止脱水,其目的是
A、防止电解质紊乱B、防止休克C、防止血栓栓塞D、防止心力衰竭E、防止肾衰竭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C解析:法洛四联症患儿本身血液黏稠度高,腹泻患儿由于体液不足,更要保证其充足的液体供应,以防止因血液浓缩,血液黏稠度进一步增加导致血栓栓塞。
11、地中海贫血的主要病因是()
A、红细胞丢失过多B、红细胞酶缺乏C、珠蛋白合成或结构异常D、体内存在破坏红细胞的抗体E、脾功能亢进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C解析:地中海贫血的主要病因是遗传因素导珠蛋白生成障碍。
12、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应用铁剂治疗后,护理人员为观察疗效,最早观察的指标是
A、红细胞B、血红蛋白C、网织红细胞D、血清铁浓度E、血清铁蛋白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C解析: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疗效判断:用药2~3天后,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5~7天达高峰,1~2周后Hb逐渐上升,通常于治疗3~4周达到正常。一般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再继续用药8周以增加铁储存。(C对)
13、患儿,女性,8个月。单纯羊乳喂养。为预防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发生,建议其饮食中应增加叶酸,下列含叶酸较多的食物是()
A、瘦肉B、海产品C、蛋类D、干果类E、新鲜绿叶蔬菜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E解析:新鲜的绿色蔬菜是含有丰富的叶酸。(E对)
14、患儿,8个月,因严重感染入院。体格检查发现肝、脾、淋巴结肿大,血液检查发现Hb80g/L,外周血中出现有核细胞与幼稚中性粒细胞,可能是出现()
A、红髓造血B、*髓造血C、中胚叶造血D、骨髓外造血E、肝替代骨髓造血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骨髓外造血概念。婴幼儿时期,当出现各种感染或贫血时,肝脾和淋巴结可恢复到胎儿时期的造血状态,出现肝、脾、淋巴结的肿大,外周血液中出现幼稚细胞,称为骨髓外造血。(D对)
15、患儿,男,5岁,患儿无明显原因面色进行性苍白伴疲乏无力,经常出现鼻出血,查体:肝、脾及淋巴结轻度肿大,皮肤可见瘀斑。血象: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均减少,骨髓象:可见原始及幼稚细胞极度增生。该患儿可能的诊断是
A、营养性贫血B、再生障碍性贫血C、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血友病E、白血病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E解析:分析题干:血象: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均减少,骨髓象:可见原始及幼稚细胞极度增生,由此可知是白血病的血象和骨髓象,由此可确诊为白血病。
16、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两次相等的年龄是
A、4~6天,4~6月B、4~6周,4~6岁C、4~6天,4~6岁D、4~6月,4~6岁E、4~6周,7~8岁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C解析: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生后4~6天时两者比例相等(第一次交叉),以后整个婴幼儿期均以淋巴细胞占优势,以后又出现相反变化,4~6岁时两者再次相等(第二次交叉),6岁后逐渐与成人相似。(C对)
17、患儿.2岁诊断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口服铁剂治疗,护士对儿童家长进行服用铁剂指导不正确的是
A、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B、两餐之间服用,减少对胃的刺激C、与牛奶同服,利于铁的吸收D、用吸管吸,以减轻牙齿染黑E、大便黑色为正常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C解析:避免与茶、牛奶、咖啡或含钙、镁、磷酸盐、鞣酸等的药物和食物同时服用,以防影响铁的吸收,维生素C可防止二价铁氧化,稀盐酸可使三价铁转变为二价铁而利于铁的吸收,因此口服铁剂时可加用维生素C、稀盐酸。服用液体铁剂时.应使用吸管,以免牙齿受损。铁与肠道内硫化氢作用,生成黑色硫化铁,故服用铁剂期间应向病人及家属作好解释工作,避免因病人出现黑便而紧张。
18、患儿8个月,因严重感染入院。体格检查发现肝、脾、淋巴结肿大,血液检查发现Hb80g/L,外周血中出现有核细胞与幼稚中性粒细胞,可能是出现
A、红髓造血B、*髓造血C、中胚叶造血D、骨髓外造血E、肝替代骨髓造血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D解析:骨髓外造血:婴幼儿时期,当发生各种感染或贫血、骨髓受异常细胞侵犯时,肝、脾和淋巴结可恢复到胎儿时期的造血状态,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液中出现幼稚细胞。这是儿童造血器官的一种特殊反应,当病因祛除后又恢复正常。
19、日龄2天新生儿,一般情况好,血红蛋白g/L,红细胞5×/L。提示
A、新生儿溶血症B、新生儿贫血C、正常现象D、急性白血病E、生理性贫血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C解析:血红蛋白正常范围是-g/L,红细胞计数正常范围是(3.5-5.5)×/L,所以选C。
20、患儿男,3岁。因外伤后出血不止3月入院,无头痛、呕吐、咳嗽,大小便颜色正常,父母体健,患儿的舅舅和表兄有出血性疾病,诊断患儿为血友病。该病导致死亡的最重要原因,也是该病最常见、最危险的合并症是()
A、感染B、出血C、贫血D、休克E、发热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B解析:出血是血友病的主要表现。血友病A、B出血症状较重,且与血浆因子VII、IX的活性水平相关。患儿大多在2岁时发病,重者新生儿期即发病。发病后即终生易出血,常有皮肤瘀斑、黏膜出血,皮下组织及肌肉血肿,关节腔出血及积血,也可出现消化道、泌尿道等内脏出血,颅内出血较少,但常危及生命,是最常见的致死原因之一。(B对)
温馨提示:大量读者还有没养成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阅读后顺手点亮“在看”,以示鼓励!长期坚持原创真的很不容易,多次想放弃。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金锐医学护考培训中心金锐医学护考培训是您考试的良师益友
年全国卫生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现已出版,有需要的可以联系我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