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会议热烈祝贺协和血流动力学大会成
TUhjnbcbe - 2021/3/14 23:38:00

协和血流动力学大会成都站

暨四川省第九届危重患者

血流动力学监测研讨会

-7-6

滑动灰色图标查看下一张图片

昨日重现

精彩继续

受益匪浅

NO.1

*晓波·医院

循环系统的解剖学—我们知道的微循环

*晓波教授指出:微循环是血流动力学基础中的基础,应当重基础,强根基,追本溯源。他以血流动力学为轴线,从解剖、病理生理和生物化学等角度剖析了人体微循环系统的基本特点、微循环的三种形式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的作用,并结合脑、心、肺、肾、肝以及小肠等各个器官的微循环基本特性及感染性休克这一具体情况,为大家逐一进行了细致的阐述。

NO.2

李建国·医院

如何终止液体复苏治疗?

李建国教授围绕“灌注”这一话题,指出应该怎样观察、监测和评估最接近实际、最实时的灌注情况。他强调,要回归床旁,贴近患者,将休克诊治的传统理念与更新发展高度结合。

主要结论:

1.传统大循环和灌注参数反应充分复苏不敏感,不应维持复苏至所有指标正常化;

2.皮肤灌注指标评估简便、无创、易行,不应忽略;

3.以皮肤灌注指标为导向的复苏策略是安全可行的,尤其病情轻者可能获益;其他指标(如皮肤花斑)有待进一步大型RCT的验证。

NO.3

陈存荣·福建医院

休克患者血管麻痹的处理对策

微循环无处不在,陈存荣教授给大家介绍了休克的定义、休克三期(缺血性缺氧期、瘀血性缺氧期、衰竭期)的微循环变化特点及代偿意义、休克的发生机制、机体的第三间隙以及血管麻痹的机制和治疗策略。他还为大家分析了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之间的药理差异。他强调:血管麻痹临床预后差,死亡率高,应给予高度重视,减少诱发因素。一旦发生顽固性酸中*、低血压、低血糖等相关症状,应考虑到此症,在诊断后,立即应用血管收缩剂。

NO.4

高培阳·成医院

让静脉回流曲线与Starting曲线完美交汇

高培阳教授为大家讲述了静脉回流的理论、CO和VR的变化特点、不同类型的休克下CO和VR的特征、如何用每搏功来滴定CO和VR的交汇点。针对心源性休克、分布性休克、梗阻性休克等不同类型的休克,高教授详细阐释了如何实现静脉回流曲线与Starling曲线的完美交汇。他用须经历“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再到“看山还是山”三个阶段贴切的描述了所有重症人应有的态度。他强调:临床医生不仅是注重参数指标,更应该看到参数指标后的病理生理变化和病人的病情变化。

NO.5

邱占*·山医院

危重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中医治疗

邱占*教授认为,祖国医学在急危重症救治中有独到的见解,正如“平人之常气察于胃,人无胃气曰逆,逆则死”。

对于重症患者胃肠功能的启动以及急性胃肠功能损伤,邱教授为大家介绍了中医的治疗方法、针对疾病不同阶段,采取不同中医、中药治疗方法。他强调将中医和西医合二为一,更好的为人类疾病健康服务,为大家提供了一种“中西合璧”治疗新思路。

NO.6

张晓勤·医院

围产期心肌病欧美指南

针对围产期心肌病,张晓勤教授为大家解读了欧美指南。她依据指南,对病因、临床表现、临床检查和治疗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她建议在指南的框架下给予患者更精确的更个体化的管理,让患者有更好的预后。

主要分享内容:

1.围产期心肌病病死率高,各地区差异较大。

2.欧美指南关于发病时间界定与左心改变不尽相同。

3.与其他以左心收缩功能障碍导致的心功能不全的处理,不同之处在于需考虑对胎儿和哺乳的影响,有心律失常需考虑ICD。

4.抗凝是治疗措施重要的组成部分。

5.病情危重程度不同,是否选择终止妊娠,选择怎样的治疗方案均不同。

6.长期管理包括再次妊娠评估与建议合理避孕”。

NO.7

雷贤英·医院

肠道血流:右心功能的晴雨表

雷贤英教授讲述了右心结构、右心与肠道的特殊关系以及右心衰竭在肠道壁细胞形态学变化中的反映。举例佐证了肠道菌群可反作用于右心功能,诠释了右心和肠道相辅相成的关系。

NO.8

陈丽·医院

急性右心衰的治疗及进展

陈丽教授以急性右心衰定义开始,分享了右心的特殊解剖和生理功能、急性右心衰病理生理、病因、临床表现、评估、治疗以及机械循环支持。

要点:

1.右室功能取决于全身静脉回流、肺动脉负荷(右室后负荷)、心包顺应性、右室游离壁和室间隔的天然收缩力。

2.急性右心衰病理生理过程表现为: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循环顺应性降低、右心收缩力下降。

3.ARHF的药物治疗,侧重在容量、前负荷,心肌收缩力以及右室后负荷的管理,必要时使用机械循环支持。

4.治疗时机很重要,更早的药物治疗干预会获取更好的预后。

NO.9

朱云祥·医院

器官血流的自我调节功能

朱云祥教授深刻全面的讲解了物理、代谢、神经及液体等因素对全身器官自身血流的影响,逐一分析了冠脉循环、肺循环、脑循环、肾脏循环的自身调节机制。

观点如下:

1.器官血流自身调节机制主要有局部代谢产物学说、肌源学说,通过调节自身阻力血管阻力来达到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血流量。

2.器官血流自身调节功能有一定代偿范围,当全身循环血流量发生明显异常时,器官自身血流很难独善其身。

3.器官血流自身调节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通过多种机制共同参与调节,很难截然分开。

NO.10

许治华·医院

CRRT与AKI期间的血流动力学

许治华教授分别从CRRT期间影响血流动力学的因素和AKI期间影响血流动力学的因素做了详细的讲解。他指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应当加强容量状态和心功能状态的评估。许教授通过一例真实的病历,分享了如何容量复苏、优化补液以及稳定的容量管理。

他强调,要把握好“三明”:

1.明确目的:为什么要上?为什么要停?治疗时间剂量?

2.明确细节:各种导致不稳定的因素?

3.明了利弊:各种监测手段的优缺点?充分把握和评估。

病例讨论

“大会论剑

针锋相对”

李文彬

医院

一例脓*性休克患者的诊疗体会

讨论进入白热化阶段

圆满结束

不忘初心来年再会

无止境,精益求精

真知

灼见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勤学而交流,则博学而睿智。交流是知识保持鲜活的法宝,交流是学术不断创新的阶梯,户枢不蠹,流水不腐。

七月成都,浣花溪畔,青羊宫旁,各地重症人齐聚医院,进行为期两天的危重症学术交流,此时此刻,大会圆满结束,大家意犹未尽,收获良多。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作为当代重症人,我们肩负重任,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为病患提供更优质的治疗。让我们不忘初心,来年再聚,各见成长。

生在勤,不索何获

最后,诚挚感谢各位远赴而来的重症人,感谢幕后辛勤工作的大会后勤人员,感谢坚持在一线岗位的临床人员。

忘初心,方得始终

1注册组

2接待组

3场务组

4宣传组

5茶歇

长按识别

1
查看完整版本: 会议热烈祝贺协和血流动力学大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