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你是否有过身上暖和但手脚冰凉的感受
TUhjnbcbe - 2021/3/15 3:46:00
年QS世界大学排名发布清华复旦 http://www.panshiyiy.com/hsly/7291.html

距离年初级药师考试越来越近了,各位考生都复习的怎么样了?为了帮助各位考生在考前及时巩固,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整理习题如下:

1.病*基本结构包括

A.核酸、衣壳

B.核酸、包膜

C.衣壳、包膜

D.核酸、衣壳、包膜

E.核酸、包膜、外膜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A

核酸位于病*中心,遗传信息。核酸外面的蛋白质衣壳。

2.肝肾综合征时,肾血管收缩的原因不包括

A.白三烯生成增加

B.内皮素-1生成减少

C.内*素血症

D.肾交感神经张力增高

E.肾血流量减少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B

肝肾综合征时,白三烯生成增加,内皮素-1生成增加,内*素血症,肾交感神经

张力增高,肾血流量减少。

3.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因子是

A.Ca2+

B.Mg2+

C.Na2+

D.K+

E.Zn2+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A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因子是Ca2+。

4.与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有密切关系的细菌是

A.大肠杆菌

B.幽门螺杆菌

C.沙门氏菌

D.志贺氏菌

E.霍乱弧菌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B

(1)肠道杆菌:大肠杆菌。发酵乳酸、产酸产气。埃希菌属有5种,大肠杆菌最常见。致病物质:黏附素、内*素、外*素。

(2)病原性球菌:肺炎链球菌。荚膜具有抗吞噬作用。

致病物质:荚膜、溶血素、神经氨酸酶。大叶性肺炎。

(3)弯曲菌:幽门螺杆菌。胃、十二指肠溃疡,革兰氏阴性杆菌。婴幼儿急性肠炎。

5.细菌内*素的成分是

A.特异性多糖

B.脂多糖

C.核心多糖

D.肽聚糖

E.荚膜多糖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B

*素:细菌在生长和繁殖中产生和释放的*性物质。

(1)外*素:G+菌和部分G

-菌产生并释放到菌体外的*性蛋白质,分为细胞*素、肠*素、神经*素。*性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其抗原性强,不耐热。

(2)内*素:G-菌细胞壁的结构部分,*性脂多糖,各种细菌的内*素基本相同,耐热。产生发热、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白细胞增多、内*素血症。

6.引起休克的原因不包括

A.失血

B.烧伤

C.创伤

D.少尿

E.感染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D

休克病因:失血与失液、烧伤、创伤、感染(内*素)、过敏、强烈的神经刺激、心脏和大血管病变。

7.心力衰竭常见的诱因不包括

A.高钾血症

B.感染

C.心律失常

D.肋骨骨折

E.妊娠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D

心力衰竭常见的诱因4个:全身感染、酸碱平衡及电解质代谢紊乱、心律失常、妊

娠和分娩。

8.休克早期引起的微循环变化的最主要体液因子是

A.内皮素

B.血栓素A2

C.儿茶酚胺

D.心肌抑制因子

E.血管紧张素Ⅱ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C

休克的发展过程及发病机制:

(1)休克I期(微循环缺血性缺氧期)。微循环少灌少流,灌少于流。机制,儿茶酚胺增加。

(2)休克Ⅱ期(微循环淤血性缺氧期)。出不来淤血,渗出;真毛细血管网大量开放。机制:酸中*,持续的缺血缺氧,组胺等代谢产物堆积;内*素作用。

(3)休克Ⅲ期(微循环衰竭期,亦称DIC期)不灌不流,淤血加重。微血管反应显著下降。

易于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导致的贫血属于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9.下列不属于基本病理过程的是

A.缺氧

B.休克

C.肺炎

D.水肿

E.发热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C

基本病理过程是指多种疾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机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休克,应激,缺血再灌注损伤等。

10.心泵血过程中动脉瓣关闭,房室瓣关闭,室内压急剧下降但容积不变称为

A.等容收缩期

B.射血期

C.等容舒张期

D.充血期

E.心室充盈期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C

心脏的泵血过程:

(1)收缩期。等容收缩期,射血期(快速射血期,减慢射血期)

(2)舒张期。等容舒张期,心室充盈期(快速充盈期、减慢充盈期)

等容收缩期:动脉瓣、房室瓣关闭,心室肌收缩,室内压急剧升高但心室容积不变。

等容舒张期:动脉瓣、房室瓣关闭,心室肌舒张,室内压急剧下降但心室容积不变。

快速射血期:心室内压迅速上升达到峰值。

等容收缩期、等容舒张期是压力变化最快的时期。

心室血液的充盈,主要依靠全心舒张期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

精彩推荐年卫生资格考试分数线会有怎样的变化卫生资格各科考试时间不一样,你在哪天?年考试的考场肯定会有这些特殊安排!各地区卫生相关部门联系方式

考试在即,如果您还有考试*策问题的困扰,可以联系您所在地区的卫生相关部门,长按识别

TUhjnbcbe - 2021/3/15 3:46:00
科普孕妇突发ldquo*疸rd http://www.xkimr.com/zzyfl/99982.html
天气转凉时,你是否有过身上暖和但手脚冰凉的感受?这其实是身体自我保护功能的一种体现,同时反映出微循环系统存在的价值。专家解释说,心脏为全身供应的血液,只有依靠微血管的二次调节,才能到达各脏器的组织细胞,维持其正常功能的运转。因此,微循环也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微循环如同城市的支路小巷血液循环是指血液从心脏出发,通过动脉输送到全身,再借助静脉回流心脏的过程。微循环是循环系统的末梢部分,在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进行血液与组织细胞的物质交换,为全身各细胞输送氧气、养料,并保证充足的血流量。它就像城市中的辅路、支路和小巷,是交通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微循环的重要作用主要得益于它的四个特点。细:微动脉和微静脉管径很细,直径7~9微米,只有发丝的1/20,可允许1~2个红细胞通过;薄:微血管管壁很薄,只有一张纸的1/,这一特点有助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多:人体大概有亿条微血管,从头皮到指尖到脚掌,无处不在,加起来约9.6万公里,可绕地球两圈半,24小时流动总里程达26.4万公里,是长江*河长度总和的20多倍;慢:血液在微血管中流速很慢,为每秒0.4~1毫米,因此更易形成栓塞,成为阻碍血液流动的“路障”。微循环受阻,堵哪儿哪儿遭殃微循环会通过微血管的收缩变化等,维持全身血流量的相对稳定。最典型例子之一就是,在寒冷环境中,人体为维持自身的核心温度,体表和四肢的微动脉会收缩,通过减缓体表和四肢的微循环,减少人体热量损失。但这同时会导致流向四肢的血液减少,继而出现短时的手脚冰凉。微循环既属于循环系统,又是脏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作用是提供机体物质交换的场所,因此其通畅与否也就直接决定了体内重要脏器能否正常发挥功能。各种不良生活习惯或疾病导致微循环障碍后,很可能引发相应脏器的不适症状或功能受损等。大脑。充足的血流量,是维持大脑正常运转的关键。一般情况下,中枢系统的调节可使颅内血流量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稳定,但当出现颅脑外伤、炎症或其他病变时,脑血管发生痉挛或狭窄,引起微循环障碍,就会导致脑“罢工”,轻则失眠多梦、头晕头痛,重则脑萎缩、脑梗等。眼部。眼球虽小,却布满错综复杂的毛细血管,需要血液供氧使其正常发挥功能。眼部毛细血管的血流一旦受阻,即可出现各种视力问题,甚至失明。心脏。冠状动脉微循环是为心肌细胞供血供氧的重要场所,如果因过度劳累、情绪剧烈波动,以及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引发冠状动脉的微血管病变(如微血管狭窄阻塞或痉挛),导致心脏“营养不足”,临床上则会表现为胸闷、胸痛,甚至诱发心肌梗死等。胃肠。没有足够的血液供给,消化功能就难以保障。摄入冰凉、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可造成胃肠的微循环障碍,进而因缺血影响到胃酸分泌、蛋白酶功能,以及肠道蠕动的“积极性”,出现胃肠胀气、消化不良、便秘等不适。肌肉和关节。四肢的肌肉活动也必须依靠微循环供应血氧。如果四肢微血管堵塞不通,轻则出现肢体麻木、冰冷和酸痛,重则导致跛行,甚至出现肢体坏死溃疡等问题。微循环系统可连通全身,因此,若局部障碍不能得到及时改善,任其连续进展,甚至可能引发休克。在休克早期,微循环处于缺血期,主要表现为皮肤苍白、尿量减少、出冷汗等低血压症状;进入微循环淤血期后,动脉血无法进来,静脉血无法回流,患者皮肤就会从苍白转为发绀(青紫色),特别是口唇和指甲,这属于休克中期,此时局部组织胺、乳酸等代谢产物增多,不仅会加大血液黏稠度、损伤微血管内皮细胞,还会加重重要器官的机能代谢障碍;如不及时治疗,休克晚期即为微循环衰竭期,临床表现包括意识改变(烦躁、淡漠、谵妄等)、皮肤湿冷和花斑等,此时体内多器官功能衰竭,必须进行急救。临床上,对不同的微循环障碍,有着各自不同的治疗方法。但总体来说,这些都是针对症状进行的紧急缓解治疗,而多数的局部微循环障碍更需要寻找原发病因、对症下药。局部增温:当人体微循环血流变慢,可通过泡脚、搓手等局部加温的方式缓解;遵医嘱用药:在必要情况下,可遵医嘱使用药物调节,如前列地尔、胰激肽原酶、羟苯磺酸钙等改善微循环药物,以及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你是否有过身上暖和但手脚冰凉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