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液是手术室及临床尤其是重症监护室最常见的治疗手段,适当的液体治疗对患者术中循环稳定和术后恢复可起到积极作用。但有关液体治疗的量及液体种类的选择一直是临床争论的焦点。
晶体液主要用于补充机体水分的丢失及维持电解质平衡,胶体液主要用于扩充血容量以维持有效的循环血量。
一、晶体液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晶体液分为电解质溶液和非电解质溶液。
电解质溶液是围术期常用的液体,主要有林格液、乳酸林格液、复方电解质溶液、0.9%氯化钠(NaCl)溶液以及高渗盐溶液等;非电解质溶液主要有5%或10%葡萄糖注射液。
围手术期机体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导致血糖升高,从而出现假性糖尿等不良影响,因此,非电解质液在麻醉手术期间不作为常规应用。
晶体液价格便宜,对凝血、肝肾功能基本没有影响,能够快速补充血容量,其缺点是扩容效果差。如0.9%NaCl溶液和葡萄糖溶液的扩容效果分别只有20%和7%,输入大量晶体液会导致组织间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
1.1
0.9%NaCl溶液
0.9%NaCl溶液是最早的一种晶体液,价格便宜,容易生产,但除渗透压和血浆相似外,其他并非与人体内环境相同,其氯含量高于健康人体血浆氯含量,如果大量输注会导致高氯性代谢性酸中*。
1.2
NaCl林格液
在0.9%NaCl溶液中加入氯化钾(KCl)及氯化钙(CaCl2),则为林格液,在林格液的基础上再加入乳酸钠,则成为乳酸钠林格液,也称哈特曼溶液,其组成成分为每mL含CaCl20.02g、KCl0.03g、NaCl0.6g、乳酸钠0.31g。
乳酸钠林格液适用于酸中*或有酸中*倾向的脱水患者,其优点在于不仅含有生理浓度的Cl-,还有乳酸盐,后者可代谢为碳酸氢盐而增强体内的缓冲作用。
同时也存在缺点,已有研究证实,临床上大量输入含乳酸盐的液体可能引起高乳酸血症,尤其是患者合并乳酸代谢障碍时。
1.3
醋酸林格液
其突出优点是pH值为7.4,Cl-和Na+浓度接近血浆,K+和Mg2+浓度接近细胞外液。
溶液中醋酸含量为正常血浆值的2倍,醋酸在肌肉和外周组织代谢为碳酸氢根,最后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具有强大的抗酸缓冲能力,与0.9%NaCl溶液和乳酸钠林格液相比,可有效防止高氯性酸中*和乳酸血症,对耗氧高的患者有利,可用于乳酸代谢减弱的患者。
1.4
碳酸氢钠林格液
碳酸氢钠林格注射液是一种由多种电解质(含钠、钾、镁、钙离子)成份组成的复方制剂,其采用独特的HCO3-缓冲体系,代谢不经过肝肾,而是通过呼吸代谢,适用于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液体治疗,优势显著。
碳酸氢钠林格液电解质配比与血浆比较接近,其主要用于循环血流量和组织间液减少时细胞外液的补充校正,以及代谢性酸中*的纠正。
值得注意的是,在日本开展的III期临床试验中,51例接受碳酸氢钠林格注射液的患者中有9例(17.6%)发现不良反应,共计16件。
所观察到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血中碳酸氢盐升高,碱剩余升高,血液pH上升。
1.5
高渗盐溶液
高渗NaCl常用的高渗盐液为7.5%NaCl,输注量为~mL(2~4mL/kg)。由于高渗盐水对外周血管刺激性强,还可能引起溶血反应,静脉滴注速度不易过快,15min后可重复滴注,总量一般不超过mL,一般15min后血压明显上升。
现为延长体内存留时间多与右旋糖酐40或羟乙基淀粉合用,称为高渗高胶液(HHS)。
在抢救创伤性休克患者过程中首先输入高渗晶胶液~mL有利于组织灌注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善。
在脑外科,已有研究证明,使用高渗盐水可以减轻脑损伤患者的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其效果优于甘露醇。
二、胶体液
胶体液是大分子物质,比晶体液更能改善微循环,并可减少内皮细胞肿胀。临床上使用的胶体液可分为天然胶体液和人工胶体液。
天然胶体液包括血清蛋白、新鲜及冰冻血浆,其中血清蛋白是血浆中产生胶体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人工合成胶体液主要有3种,即右旋糖酐类、明胶和羟乙基淀粉。
2.1
人血清蛋白(humanserumalbumin,HSA)
HSA是人体血浆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约占血浆蛋白总量的60%,相对分子质量为67×,半衰期20d。
HSA能维持血流动力学平衡和血管内渗透压,并且是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决定因子及酸碱缓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吸收组织中多余液体到血液循环中,使动脉压升高,广泛应用于失血、创伤、烧伤引起的休克、脑水肿及损伤引起的颅压升高、肝硬化及肾病引起的水肿或腹水,低蛋白血症的防治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
目前没有证据显示清蛋白在围手术期能够起到正性的治疗效果,而且血清蛋白属于血液制品,价格昂贵,货源紧缺。
现在已有多种人工胶体液可以替代清蛋白的扩容效果,价格相对低廉,并且对危重患者的治疗效果相互之间没有明显的优劣之分。
2.2
明胶
明胶制剂是一种蛋白质,是以动物(牛、猪)的皮、骨、肌腱中的胶原经水解后提取的多肽产物,目前用于临床的明胶制剂主要是聚明胶肽、琥珀酰明胶。
聚明胶肽是由牛骨、猪骨明胶蛋白经热降解后生成明胶水解蛋白,再经过尿素交联而成的一种多肽。在体内无蓄积作用,由肾脏排出,半衰期为4~6h。
琥珀酰明胶由牛胶原经水解和琥珀酰化而成,是与血浆等渗的溶液,输入后并不吸收细胞外液间隙的水分,维持血容量的有效时间为3~4h,维持血容量需要持续给药。
曾有报道指出,具有食肉过敏史患者在静脉滴注琥珀酰明胶注射液过程中出现血压急剧下降,而后皮肤出现橘皮样改变,给予抗过敏性休克抢救治疗后症状缓解,建议在使用明胶类制剂时,除药物过敏史外,应注意询问食物过敏史(尤其是肉类)。
2.3
羟乙基淀粉
羟乙基淀粉是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经羟基化而制成的人工胶体液。
临床上最常使用6%HES(中分子HES/0.4),其渗透浓度约为mmol/L,输注1LHES能够使循环容量增加~0mL,扩容效应能维持4~8小时。
羟乙基淀粉导致的过敏反应发生率很少,但是可引起急性肾损伤、凝血功能障碍,且其发生率随着累积剂量的增加而升高,每日最大剂量按体重50ml/kg。因此,欧洲和北美限制了HES溶液的使用。
2.4
右旋糖酐
目前临床上常用右旋糖苷40和右旋糖苷70两种剂型,两种液体的区别在于扩容效果和对微循环的影响不同。右旋糖苷40扩容效果较右旋糖苷70弱,但改善微循环作用比右旋糖苷70明显。
右旋糖苷具有强抗原性,导致过敏反应的发生率较高,约为0.03%~4.7%。使用时开始几毫升应缓慢静滴,严密观察5-10分钟,出现所有不正常征象(寒颤、皮疹等)都应马上停药。
过敏体质者用前应做皮试。本品可影响凝血功能且可从肾脏快速排泄,因此,严重血小板减少,凝血障碍等出血患者以及少尿或无尿者禁用。
综上所述,晶体液价格较低廉,电解质组成与内环境相似,对纠正脱水和低钠血症能有效、迅速扩容,无肾功能损害,不影响凝血功能,但是晶体液扩充血容量效果较差,在血管中作用时间短,如果过量输入可导致高氯性代谢性酸中*、高乳酸血症、组织水肿及肺水肿等并发症。
而胶体液在血管内的扩容能力强,停留时间长,可改善血液循环和组织灌注,但胶体液会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干扰凝血机制,有一定的变态反应发生率。
所以,术中采用液体治疗时,应根据患者内环境、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情况,应结合手术难度、持续时间合理选择液体输入,以便改善组织器官的灌注和氧供及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
-END-
#长按小程序码,立即给我留言#
#往期回顾
#点击图片查看往期文章
文:刘晓旦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