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SⅢ配方
患儿自腹泻开始就应口服足够的液体以预防脱水,可予ORSⅢ或米汤加盐溶液[每ml加细盐1.75g(约为1/2啤酒瓶盖)]。每次稀便后补充一定量的液体(<6月50ml,6月~2岁ml,2~10岁ml,10岁以上儿童按需随意饮用),直至腹泻停止。轻至中度脱水:口服补液用量(ml)=体重(kg)×(50~75),4h内分次服完。4h后再次评估脱水情况。以下情况提示口服补液可能失败,需调整补液方案:①频繁、大量腹泻(>10~20ml/kg·h);②频繁、严重呕吐;③口服补液服用量不足,脱水未纠正;④严重腹胀。02静脉补液适用于重度脱水及不能耐受口服补液的中度脱水患儿、休克或意识改变、口服补液脱水无改善或程度加重、肠梗阻等患儿。静脉补液的成分、量和滴注持续时间须根据脱水程度和性质决定。补液原则为“先浓后淡,先盐后糖,先快后慢,见尿补钾”。(1)第1个24h的补液。①确定补液总量。应包括累积丢失、继续丢失和生理需要三个方面。累积丢失根据脱水程度估算;继续丢失一般为20~40ml/kg·d;儿童生理需要量按照第一个10kg体重ml/kg,第二个10kg50ml/kg,其后20ml/kg补给。第1个24h的补液总量为轻度脱水90~ml/kg,中度脱水~ml/kg,重度脱水~ml/kg。脱水程度评估表②确定液体性质。等渗性脱水一般选择1/2张含钠液,低渗性脱水一般选择2/3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一般选择1/3~1/5张含钠液。难以确定脱水性质者先按等渗性脱水处理。脱水一旦纠正,能口服补液的尽早给予ORS口服。常用混合溶液及其简易配制方法
③补液速度。中度脱水无休克表现者,补液总量的1/2在前8~10h内输入,输液速度约为8~12ml/kg·h;剩余1/2在14~16h内输入,输液速度约为4~6ml/kg·h。重度脱水有休克者首先扩容,可选择生理盐水或含碱的等张糖盐混合液20ml/kg,30min~60min内快速输入,若休克未纠正,可再次予10~20ml/kg扩容,一般不超过3次,同时需评估有无导致休克的其他原因。休克纠正后再次评估脱水程度,确定后续补液量和补液速度,原则和方法同前。注意监测血糖,休克纠正后可给予5%~10%含糖液,以避免低血糖。补液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脱水程度减轻、呕吐停止,尽早改为口服补液。(2)24h后的补液。经第1个24h补液,脱水和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已基本纠正,需要补充继续丢失量和生理需要量。若能够口服,则改为口服补液;若因呕吐不能口服,则静脉补液。补充继续丢失量的原则是“丢多少补多少、随时丢随时补”,常用1/2~1/3含钠液;补充生理需要量用1/4~1/5张含钠液。这两部分相加后,于12~24h内匀速补液。03鼻饲管补液推荐应用于无静脉输液条件、无严重呕吐的脱水患儿,液体选择ORSⅢ,初始速度20ml/kg·h,如患儿反复呕吐或腹胀,应放慢管饲速度。每1~2h评估脱水情况。有中、重度脱水者应同时尽快建立静医院。文章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诊疗规范(年版).-09-11.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