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问:宝宝每次上学都容易“感冒”,是不是免疫力差啊?
宝宝总是有湿疹、皮肤过敏,需要怎么调理吗?
孩子有过敏性鼻炎、哮喘,是不是体质太差,需要提高免疫力?
近年来,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孩子的“抵抗力”、免疫力”绝对是经常被提及最多的词语,两者之间,不少家长便不知不觉的关联到了一起……
什么是过敏?要理解过敏,首先要从免疫系统说起,人体的免疫系统有非常重要的三大功能: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稳定(免疫机制比较复杂和深入,有时候连非专科医生都没完全明白,这里不作过多阐述,有兴趣可以找笔者详聊)。其中,免疫稳定就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性反应息息相关,正常情况下,人体免疫系统会维持体内免疫环境的稳定,但某些特异体质的人群,在外界物质或自身抗原的刺激下,免疫系统会出现功能失调,产生病理免疫反应,导致疾病。超敏反应,又称为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根据机制和临床特点,分为Ⅰ、Ⅱ、Ⅲ、Ⅳ四型。
我们常说的过敏反应,其实只是其中的Ⅰ型超敏反应,其核心就是:IgE介导、发生快消退快、具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过敏原筛查就是通过测IgE值来判定),临床常见的有:过敏性鼻炎、哮喘、急性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
其余Ⅱ、Ⅲ、Ⅳ型超敏反应,根据参与的免疫细胞和炎症介质来区分,分别对应不同的疾病(有兴趣的可以查阅《医学免疫学》)。
临床实际情况是复杂的,有可能同一抗原在不同条件下能引起不同类型的超敏反应;有些过敏性疾病,也可以由多种不同类型的超敏反应,或炎症介质共同作用而引起,如特应性皮炎(湿疹)。
(Ⅰ型超敏反应示意图)
(四种超敏反应示意图)
过敏性疾病的诊治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的免疫网络发生异常,可发生异常免疫反应:免疫功能持续亢进,发生机体免疫损伤,产生炎症性、过敏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而免疫功能低下,则发生免疫缺陷病和肿瘤。临床医生的任务就是维持适当的免疫反应和淋巴细胞凋亡,避免过度或不足的免疫反应,以保持机体的恒定。诊断:过敏性疾病的诊断首先需要专科医生进行临床评估,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结合辅助检查来明确诊断。其中病史采集和临床表现在诊断过敏性疾病中所占的权重达60-70%,其他则结合辅助检查进一步佐证(而不是单凭某个结果或者一张化验单!)治疗:包括以下几方面外界刺激因素的回避(如过敏原)。
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抗过敏药,甚至最新的生物制剂、小分子化合物等。
部分过敏性疾病的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
免疫调节剂的选择:如维生素D,已经证实与免疫功能的稳定相关;某些特定菌株的益生菌,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试用于某些过敏性疾病。
患者的健康教育、良好的医患沟通和依从性,是治疗成功的基础!
(需根据实际情况,比如疾病的临床表现,免疫机制及相关辅助检查,由免疫专科医生与患者,共同制定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
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外界因素的刺激、环境的变化、遗传背景的特异性,都是过敏性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以下措施可以有效预防过敏的发生:科学的生活护理,回避可能的过敏原,如尘螨、花粉、二手烟(三手烟)、动物皮毛、霉菌、甲醛等。
避免环境过于“干净”,不滥用消*剂,不滥用抗生素,因为正常的细菌和适当的抗原刺激,对人体免疫系统非常重要!
提倡母乳喂养,孕期及哺乳期,避免烟草烟雾的暴露,坚持补充维生素D。
过敏性疾病高风险人群,可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采用营养策略预防过敏性疾病。
如果觉得以上内容太抽象或者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