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61岁,因“间断胸闷7年”入院,入院诊断:冠心病、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冠脉)支架置入术后。否认药物或食物过敏史。常规术前碘过敏试验阴性,对比剂采用碘克沙醇。术前血压/80mmHg。
冠脉造影示:前降支(LAD)近段90%狭窄;右冠脉(RCA)中段原支架通畅、远段70%狭窄。导丝保护D2,于LAD置入NOYA支架1枚,出现LAD慢血流和D2闭塞,且患者血压降至50/30mmHg,诉胸闷、憋气。患者持续咳嗽,给予多巴胺静推及硝酸甘油冠脉内注入,LAD血流恢复。但血压难以维持,给予肾上腺素1mg静推,血压升至/50mmHg。
考虑患者为对比剂过敏性休克,更换管道及对比剂,给予甲基强的松龙mg静推×3次,肾上腺素2mg静推+15μg/min泵入,多巴胺~0μg/min泵入,10min后血压稳定。
抢救期间开通D2,恢复TIMI血流1级,但出现支架内血栓和D1闭塞。患者症状再次加重,并出现胸痛,给予吗啡止痛,反复扩张LAD支架后血栓减轻。经多次尝试导丝进入D1,血流恢复TIMI血流2级,但再次出现支架内血栓。
补充肝素10mg,测活化凝血时间(ACT)s,于D1置入NOYA支架1枚并对吻,LAD支架内仍有血栓。于LAD原支架处置入Firebird2支架1枚覆盖血栓,并给予替罗非班泵入。
此时,患者病情已稳定,血管内超声(IVUS)示:LAD和D1支架均贴壁良好,未见支架内血栓。30min后造影示:D1和D2血流≥TIMI血流2级、无支架内血栓,RCA通畅无血栓,结束手术。
术后替罗非班续泵入24h后停用,多巴胺和肾上腺素在血压稳定后逐渐减量至停用,后好转出院。
评论
本例患者罕见之处在于慢血流、分支闭塞、支架内血栓及对比剂过敏性休克同时发生,且抢救成功,实属罕见。
本例患者低血压休克之所以考虑为对比剂过敏性休克所致,是由于患者虽有慢血流,但在很快恢复血流后血压并未稳定。不考虑分支闭塞所致,是因为最初闭塞的D2很小,不致引起如此严重的低血压休克。
另外,在给予肾上腺素及甲基强的松龙后血压才得以稳定,因此考虑患者低血压休克的根本原因为对比剂过敏。但慢血流和分支闭塞可能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其后发生的支架内血栓则是在休克和慢血流基础上的继发改变。
碘克沙醇等非离子型类对比剂的过敏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抗原抗体反应、补体、激肽系统激活有关,释放的炎症因子引起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严重时有效循环血量急剧下降,导致过敏性休克。
在过敏性损害过程中,肥大细胞活化释放的炎症介质可引起冠脉痉挛,直接导致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为过敏性心绞痛综合征,即Kounis综合征。
因此,在冠脉介入术中发生的过敏性休克,后果多很严重。术前碘对比剂过敏试验的可靠性很低,欧美等国家已不再要求对非离子型碘对比剂做过敏试验。因此,术前识别对比剂过敏高危患者,对防止严重碘对比剂过敏反应的发生尤其重要。
来源:李向东,杨跃进,高立建,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并发慢血流、分支闭塞、支架内血栓和过敏性休克.中国循环杂志,,31:1.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专刊:40指南解读一刊打尽
该专刊对国内外一年来40个指南或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涵盖了临床常见病,如心肌梗死、高血压、高血脂、心律失常的管理,还包含改善生活方式、职场管理和心脏康复等内容。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