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初级护师考试倒计时27天点击刷题打
TUhjnbcbe - 2021/5/28 20:38:00
距离初级护师考试还有27天

昨日考点:外科护理学-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

今日考点:外科护理学-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1

1、题干:休克时反映器官血流灌注最重要的指标是

A、神志B、血压C、脉率D、尿量E、肢体温度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D

解析:尿量是休克时反映肾血流灌注情况的有效指示,尿少通常是早期休克和休克复苏不完全的表现,尿量<25ml/h、比重增加者表明仍存在肾血管和供血量不足,血压正常但尿量少且比重偏低者,提示有急性肾衰竭可能,当尿量维持在30ml/h以上时,则休克已纠正(D对);神志主要反映全身循环状况和脑血液灌流情况,若病人神志清楚,对外界的刺激能正常反应,说明病人循环血量已基本足够,相反若病人表情淡漠、不安、嗜睡、昏迷,反映脑组织因血液循环不良而发生障碍(A错);血压并不是反映休克程度最敏感的指标,一般应兼顾其他参数,通常认为收缩压<90mmHg、脉压<20mmHg是休克存在的表现,血压回升、脉压增大则是休克好转的征象(B错);常用脉率计算休克指数,帮助判定休克的有无及轻重(C错);肢体温度是体表灌流情况的标志,若病人四肢温暖,皮肤干燥,轻压指甲或口唇时,局部暂时缺血呈苍白,松压后色泽迅速转为正常,表面末梢循环已恢复、休克好转,反之,说明休克情况仍存在(E错)。

2、题干:休克的治疗原则中,首要的是

A、扩容B、纠正酸中*C、维护心功能D、控制感染E、维护肾功能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

解析:休克是机体在有害因素侵袭下引起的以有效循环血容量骤减,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微循环障碍为特点的病理过程,临床治疗原则以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量,纠正微循环障碍,增强心肌功能,恢复人体正常代谢为主。由于休克的本质是有效血容量的锐减,故在休克的治疗原则中,首要的是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即扩容治疗(A对)

3、题干:患者,男,18岁。闭合性腹部损伤2小时,腹痛,呕吐。患者精神紧张,面色苍白,四肢湿冷,无尿。血压70/50mmHg,脉搏次/分,腹腔抽出不凝固血液。其最根本的处理原则是

A、镇静止痛B、补充血容量C、应用利尿剂D、抗休克同时剖腹探查E、禁饮食,持续胃肠减压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干,患者由于闭合性腹部损伤出现精神紧张,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等情况,且血压70/50mmHg,此为休克表现,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液则提示患者存在腹腔内出血,因此对于该患者的处理措施应为积极抗休克同时进行剖腹探查(D对);镇静止痛、补充血容量、使用利尿剂为抗休克治疗的具体操作,禁食胃肠减压等操作该患者均需实施(ABCE错);

4、题干:各类休克共同的病理生理改变是

A、心排出量减少B、有效循环血量锐减C、外周血管阻力升高D、组织细胞坏死E、酸碱平衡失调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B

解析:休克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使组织微循环灌流量严重不足,以致细胞损伤,各重要器官功能代谢严重障碍的全身病理过程,各类休克的共同病理生理改变是有效循环血量锐减(B对ACDE错)。

5、题干:女性,52岁。感染性休克,处于DIC早期,行肝素抗凝治疗,在用药前后要测定

A、凝血时间B、出血时间C、白细胞计数D、红细胞计数E、血细胞比容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

解析:遵医嘱给予肝素抗凝治疗,护士应熟知肝素的药理作用、适应证和禁忌证,使用时定期测凝血时间以指导用药,以免用药不足而起不到治疗作用,或者用药过度引起出血倾向,在肝素抗凝过程中,补充新鲜凝血因子,并注意观察输血反应(A对BCDE错)。

6、题干:某休克患者,在抢救过程中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吸氧无效,Pa0?持续降低。诊断是休克肺,护理措施首先应采取

A、呼气终末正压给氧B、持续吸纯氧C、快速输液D、给血管活性药物E、气管切开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

解析:休克是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休克缺氧时可损伤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内皮细胞损伤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而造成肺间质水肿;肺泡上皮细胞受损引起表面活性物质生成减少,肺泡表面张力升高,继发部分肺泡萎陷和肺不张、水肿,出现肺分流和死腔通气增加,严重时导致急性呼吸困难和缺氧,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又称休克肺,对于此类患者应及时给予呼气终末正压给氧,以纠正低氧血症(A对BCDE错)。

7、题干:关于感染性休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以继发革兰阳性杆菌的感染为主B、治疗以抗感染为主,同时抗休克C、又叫内*素性休克D、其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与低血容量性休克不同E、应早期应用血管收缩药升高血压,保证重要器官的灌注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C

解析:感染性休克亦称内*素性休克,是指由微生物及其*素等产物所引起的脓*病综合征伴休克,感染灶中的微生物及其*素、胞壁产物等侵入血循环,激活宿主的各种细胞和体液系统;产生细胞因子和内源性介质,作用于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影响其灌注,导致组织细胞缺血缺氧、代谢紊乱、功能障碍,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C对);其主要致病菌是革兰阴性菌(A错);临床治疗原则为在休克未纠正以前进行抗休克治疗,同时抗感染,休克控制后着重治疗感染,应首先快速输入等渗盐溶液或平衡盐溶液补充血容量,若补充血容量休克未见好转可考虑使用扩血管药物(BE错);各类休克有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包括有效循环血容量锐减和组织灌注不足,以及由此引起的代谢改变、炎症介质释放与继发性损害(D错)。

8、题干: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首选补充

A、等渗盐水B、全血C、血浆D、红细胞E、碱性液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

解析:低血容量性休克是由于大量出血或体液丢失,或体液存于第三间隙导致有效循环量降低引起;应该先输入大量的晶体液迅速恢复有效循环,然后再输入胶体液或血制品(A对BCDE错)。

9、题干:肝脾破裂出血引起的休克属于

A、低血容量性休克B、创伤性休克C、感染性休克D、过敏性休克E、心源性休克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

解析:低血容量休克主要由各种原因引起短时间内大量出血或体液积聚在组织间隙,使有效循环血量降低所致。肝脾破裂出血引起的休克患者有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血容量降低的表现,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A对);创伤性休克是由于机体遭遇剧烈暴力打击、重要脏器损伤、大出血等使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微循环灌注不足,以及创伤后疼痛、恐惧等多种原因造成的机体代偿失调综合征(B错);感染性休克是指微生物及其*素等代谢产物所引起的脓*综合征伴休克(C错);过敏性休克是由于外界抗原性物质进入致敏机体后通过免疫机制在短时间内发生的一种很强烈的多脏器受累的全身变态反应(D错);心源性休克是心泵衰竭的表现,由于心脏排血功能衰竭、脏器组织严重供血不足引起全身性微循环功能障碍出现的一系列以缺血、缺氧、代谢障碍及重要脏器损害为特征的病理生理过程(E错)。

10、题干:下列关于休克造成的肺损伤的描述,错误的是

A、毛细血管内皮损伤B、肺血管通透性增加C、肺泡过度膨胀D、氧弥散障碍E、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C

解析:休克时低灌注和缺氧可损伤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内皮细胞损伤可致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而造成肺间质水肿;肺泡上皮细胞受损可影响表面活性物质的生成,继发肺泡萎陷并出现局限性肺不张。进而出现氧弥散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和缺氧,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选C,ABDE不符合题意)。

11、题干:反映休克患者病情危重的指标是

A、神志淡漠B、体温不升C、脉搏细速,次/分D、皮肤出现多处瘀点瘀斑E、收缩压低于80mmHg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D

解析:休克患者的病程顺序为休克早期、休克中期和休克晚期,最严重是第三阶段,患者可发生DIC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凝血酶耗尽,身体各部位出血,皮肤可见多处瘀斑、瘀点(D对)

12、题干:抗休克最基本最首要的措施是

A、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量B、积极处理原发病C、纠正酸碱平衡D、应用血管活性药E、强心药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

解析:抗休克的处理原则是及时、快速、足量的补充血容量,纠正微循环障碍,恢复正常代谢(A对);在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后,及时手术处理原发病变(B错);由于酸性环境有利于氧与血红蛋白解离,增加组织氧供,有利于休克复苏。因此,不是很严重的酸性环境无需积极纠正(C错);血管活性药物(包括血管收缩剂、血管扩张剂)、强心剂在补充血容量后根据情况定(DE错)。

13、题干:不宜应用营养疗法的患者是

A、休克患者B、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C、急性肾衰竭患者D、食管癌晚期患者E、严重消瘦患者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

解析:营养不良的病史:病人处于严重损伤、多发感染、大手术等应激状态;患有慢性疾病长期消耗;为了治疗需要长时间进食;进食困难或消化吸收障碍;营养疗法的适应证:近期体重下降大于正常体重10%、血清蛋白小于30g/L、连续7天不能进食、已确诊为营养不良和可能发生高分解代谢的应激状态病人,如病人虽然有营养疗法的适应证,但当患者处于体液失衡、出血和凝血功能障碍以及休克时应及时处理,应优先处理,暂不宜营养疗法(A错,为本题正确答案;BCDE对)。

14、题干:休克早期血压的变化是

A、收缩压下降,脉压小B、收缩压升高,脉压无变化C、收缩压正常或稍高,脉压小D、收缩压下降,脉压无变化E、收缩压正常,脉压无变化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C

解析:休克早期,收缩压正常或稍升高,舒张压增高,脉压缩小(B对ACDE错)。

15、题干:休克患者血压偏低,中心静脉压低,应给予

A、强心药B、利尿剂C、血管收缩药D、充分补液E、大量皮质激素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D

解析:休克病人血压和中心静脉压均低表示血容量严重不足,及时补充血容量,补充足够的液体是治疗的关键(D对ABCE错)。

16、题干:某休克患者进行扩容疗法快速输液时,监测得中心静脉压15cmH?0,BP80/60mmHg,应采取的措施是()

A、大量输液,加快速度B、控制速度,减慢输液C、减慢输液,加用强心剂D、暂停输液E、用升压药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C

解析:分析题干可知该患者的CVP高,而血压低,提示该患者心功能不全所以应该要减慢输液,加用强心剂。

17、题干:休克的治疗原则中首要的是

A、扩容B、纠正酸中*C、保护心功能D、控制感染E、保护肾功能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

解析:休克的治疗原则首要的是补充血容量,首先快速输入等渗盐溶液或平衡盐溶液,再补充适量的胶体液,如血浆、全血等。补液期间应监测CVP,作为调整输液种类和速度的依据。(选A)

18、题干:患者,女性,29岁,外伤发生大出血,出现休克表现,各种休克共同的病理生理改变是

A、血压下降B、舒张压升高C、心排血量下降D、外周血管收缩E、有效循环血量锐减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E

解析:各型休克的原因各不相同,但都造成有效循环血量的锐减,从而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E对)。

19、题干:感染性休克患者补液应首选()

A、5%葡萄糖液B、5%碳酸氢钠溶液C、平衡盐溶液D、血浆制品E、新鲜血浆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C

解析:感染性休克是指由于微生物及其*素等产物所引起的脓*病综合征伴休克,感染灶中微生物及其*素等侵入血循环,激活人体各种细胞和体液免疫,产生细胞因子和内源性介质,作用于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影响其灌注、导致组织细胞缺氧缺血、代谢紊乱、功能障碍甚至引起多器官衰竭;临床进行补液治疗时首选平衡盐溶液(C对);其他选项均不是感染性休克补液首选溶液(ABDE错)。

20、题干:肝脾破裂出血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遵医嘱应快速输入

A、营养液B、利尿剂C、镇静剂D、强心剂E、晶体胶体液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E

解析:低血容量性休克是体内或血管内大量丢失血液、血浆或体液,引起有效血容量急剧减少所致的血压降低和微循环障碍,临床治疗以迅速补充血容量、查明病因止血等治疗。本题干中患者由于肝脾破裂导致低血容量性出血发生,因此需进行快速补液,给予晶体胶体液快速输入纠正血容量不足情况,此为首选(E对);营养液多于患者病情稳定后输入(A错);利尿剂多用于液体潴留患者排出体内过多体液的治疗(B错);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需注意给予止血药、强心药、镇静药等治疗(CD错)。

21、题干:休克时体温降低,应予以保暖,一般室内温度应保持在

A、15℃左右B、20℃左右C、22℃左右D、24℃左右E、25℃左右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B

解析:休克时体温降低应给予保暖,高温时给予物理降温,避免体温骤降,以免虚脱加重休克,室温宜维持在20℃,过高,机体散热受影响,过低时,冷刺激使肌肉紧张,且易受凉(B对ACDE错)。

22、题干:休克时反映器官血流灌注最重要的指标是

A、神志B、血压C、脉率D、尿量E、肢体温度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D

解析:休克是机体在各种有害因素侵袭下引起的以有效循环血容量骤减、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微循环障碍为特点的病理过程,休克发病急、进展快,若未能及时发现及治疗,则易导致不可逆阶段而死亡。在休克过程中,尿量的多少是反映机体器官灌注最重要的指标,因为尿量可以反映肾血流量灌注情况,可通过肾血流量情况反映机体各器官的灌注,其中若尿量小于25ml/小时,则提示肾血管收缩或灌注不良,若患者血压正常但尿量较少则可能发生急性肾衰竭,当休克患者经治疗后尿量维持在每小时30ml以上,则提示休克已纠正(D对ABCE错)。

男性,50岁。因车祸肝破裂,面色苍白,脉搏快弱,四肢冰冷,血压84/50mmHg,呈现休克。

23、题干:该患者休克的类型是

A、失血性休克B、失液性休克C、过敏性休克D、心源性休克E、神经性休克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

解析:休克是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该患者车祸肝破裂,面色苍白,脉搏快弱,四肢冰冷,血压84/50mmHg,呈现休克,主要是由于大血管破裂或脏器出血引起的休克,属于失血性休克(A对B错);过敏性休克是外界某些抗原性物质进入已致敏的机体后,通过免疫机制在短时间内触发的一种严重的全身性过敏性反应(C错);心源性休克是指由于心脏功能极度减退,导致心输出量显著减少并引起严重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一组临床综合征(D错);神经性休克是指控制循环功能的神经调节本身,遭到原发性或继发性病因的损害或作用产生的低血压状态(E错)。

A.微动脉、微静脉收缩B.血液处于高凝状态C.静脉回心血量增加D.组织灌注量增加E.毛细血管后括约肌收缩

24、题干:微循环扩张期表现为

A、AB、BC、CD、DE、E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E

解析:微循环扩张期:流经毛细血管的血流量继续减少,组织因严重缺氧处于无氧代谢状态,大量酸性代谢产物堆积,组胺等血管活性物质释放,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松弛,使毛细血管广泛扩张,而后括约肌由于对酸中*耐受力较大,仍处于收缩状态,致大量血液淤滞于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升高、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至第三间隙,引起血液浓缩,血液黏稠度增加,回心血量进一步减少,血压下降,重要脏器灌注不足,休克进入抑制期。(E对)

A.微动脉、微静脉收缩B.血液处于高凝状态C.静脉回心血量增加D.组织灌注量增加E.毛细血管后括约肌收缩

25、题干:微循环衰竭期表现为

A、AB、BC、CD、DE、E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B

解析:微循环衰竭期:由于微循环内血液浓缩、黏稠度增加和酸性环境中血液的高凝状态,使红细胞与血小板易发生凝集,在血管内形成微血栓,甚至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B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初级护师考试倒计时27天点击刷题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