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徐华关于ldquo社会性休克rdq
TUhjnbcbe - 2021/5/31 21:49:00

上一篇:一个新的概念:社会性休克

在上一篇文章里,笔者分析了能够令当事人由“社会性休克”而至“苏醒”的因素。事实上,特朗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的社交账号曾经被封禁,导致其一度处于“社会性休克”状态,但是很快,其社交账号就被转移至其它社交媒体,随后,封禁其社交账号的社交媒体又开始逐步恢复其在这些社交媒体上的账号。究其原因,舆论对于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巨头话语垄断权的普遍担忧以及特朗普背后的七千多万张支持选票,是促成其“苏醒”的两个不可或缺的推力。

在本文中,笔者将继续探讨关于“社会性休克”是如何导致“社会性死亡”这一后果的发生的。

一是造成当事人遭遇“社会性休克”的事件或原因没有得到反转。虽然当事人在遭遇“社会性休克”时,可以为自己辩解,但由于表述的内容或方式不当、运用的资源不足或有新的不利于当事人的实质性证据出现,导致在公众理解方面,不仅没有因此获得公众的同情和谅解,反而进一步强化了公众对于当事人原本就负面的印象。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的任何辩解,都会被认为是“狡辩”和“强词夺理”,所引起的反感只会令公众以拒绝或否定的态度去阅读当事人的声明,并更加倾向于接受和相信那些对于当事人来说是消极或反面的信息。因为,对于绝大多数公众来说,事实或证据的真假无法亲自去核实和确认,所需要的,只是一个看起来似乎是“确定”的结论,从而为其自身对当事人的判断划上一个“符合逻辑结构”和“合乎推理顺序”的句号就足够了。

二是导致当事人“社会性休克”的时间或原因非常严重。如当事人的言行内容涉及法律的重型条款、主流价值观、基本共识、一致公认的社会道德底线等。因为这些属于“红线”范畴,一旦逾越,便很难“苏醒”。如果当事人继续坚持,则直接进入“死亡”状态。

三是导致当事人“社会性休克”的*策一直保持,没有改变。在持续“休克”的情况下,“死亡”是必然的结局。*策是由社会管理者制定的,代表了社会运行的规则和规范。而社会管理者在社会运行的过程中,是有着极高的权威性的,其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众的认知和判断。只要*策一天不改变,处于“社会性休克”状态下的当事人便一天不会“苏醒”。

四是导致当事人“社会性休克”的*策非但没有改变,反而触发了新的、更为严厉的*策出台。对于当事人来说,这是最糟糕的情况,因为这无异于“雪上加霜”,意味着基本判定了当事人的“死刑”,令其迅速进入“死亡”。虽然这些*策就具体的施行范围而言,可能只是指向某个或某些领域,但其影响边界却绝不仅仅囿于这个或这些领域,而往往会扩展至“全域”,就像水中的涟漪一样,可以延伸甚至布满整个池塘。虽然从理论上讲,当事人还可以在*策不涉及的别的领域里“复活”,但这种几率实在是太低,几乎只能完全靠运气,因为即便当事人自身内心充满渴望,但就现实性而言,平台和资源也不得不放弃他。

五是社会中新的评判标准或衡量尺则尚未形成,或是虽然出现了新的评判标准或衡量尺则,但仍处于争论之中,并未形成一定共识。当事人一直处于“休克”状态,在新的共识形成之前便已“死亡”。因为,新的共识的达成,往往需要过程和时间,而留给当事人由“休克”转为“苏醒”的时间却往往不长。尤其是在网络时代,随着新的热点或焦点事件的不断出现和快速切换,公众的注意力也在不断分散和快速转移,留在公众记忆里的印象,无论是正面印象还是负面印象,都会极速凝固和风干,当事人由“社会性休克”进入“社会性死亡”、由“从公众视野中暂时消失”到“从公众视野中彻底消失”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如不及时“诊断”或“治疗”不恰当,当事人的形象将很快由“黑色符号”化为“白脸脸谱”,并冷缩回归至“奇点”。

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国传统社会,由于宗族聚居、地域交通、发声机会、信息渠道等方面的限制,对于当事人来说,“社会性休克”几乎等于“社会性死亡”。从这个角度上讲,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互联网时代与前互联网时代的最大不同之一,也是前者相较于后者最大的进步之一,便是处于“社会性休克”状态下的当事人,有更多的机会可以“苏醒”,社会和公众也可以并愿意赋予其更多这样的机会。

延伸阅读:

徐华:社会工作专业实习66条风险清单

徐华:接收社工专业学生实习的72条风险清单

徐华:关于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三点微思

徐华:论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中的系统思维问题

徐华:社工专硕学位论文撰写问题的若干补充探讨

徐华:对社工专硕学位论文的三点期望

徐华:关于人际交往的再思考

徐华:人际交往中信任问题的若干思考

徐华:社工和你聊聊美颜的悖论

徐华:专业社会工作的三大元逻辑及现实困境

徐华:论”会诊“方式在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中的价值和意义

徐华:为什么实务社工总觉得自己的收入偏低?

徐华:社工专硕学位论文外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徐华:关于社工专硕学位论文中的服务过程描述问题

徐华:关于中国社会工作学科定位问题的思考

徐华:实务社工的收入为什么会比较低

徐华:社会工作专业为什么没有实务型博士

徐华:当前内地社工发展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徐华关于ldquo社会性休克r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