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早期复苏过程中,增加静脉回流量从而增加心输出量是改善组织灌注的重要手段。根据Guyton的静脉回流理论,静脉回流量决定于体循环平均充盈压(MSFP)和中心静脉压的变化梯度;当MSFP升高或中心静脉压降低,静脉回流量增多;而当MSFP降低或中心静脉压升高,静脉回流量减少。因此,年SSC指南建议,将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目标用中心静脉压来指导,但输液的目的是提高MSFP,增加静脉回流量进而提高心输出量。必须明确的是,高中心静脉压增加器官间质压力并减少了器官和微循环的血流,导致包括肾脏、心脏和肝脏等重要器官的间质水肿。阶梯性液体复苏策略包括早期扩容、维持容量状态和递减治疗(包括脱水治疗),也提示维持较低中心静脉压的重要性。十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过于激进的液体复苏导致液体过负荷,从而使得无论是严重感染、外科手术或外伤以及胰腺炎的患者病死率和致死率升高。Boyd发现,液体正平衡超过4d或第12天仍在正平衡、中心静脉压升高至大于12mmHg超过12h,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明显升高。近期关于感染性休克复苏的ProCESS研究显示,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远低于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研究,相比2个研究发现,ProCESS研究复苏所用的液体量较EGDT研究少,中心静脉压较EGDT研究低。因此,血流动力学治疗过程中,保证组织灌注的前提下,尽可能维持低的中心静脉压。
稳定状态下下心脏(动脉系统)的射血量(CO)应该与右心静脉回心血量是平等的,既往的观点认为静脉回心血量是由CO决定的,但ArthurC.Guyton明确提出,两者恰恰不是一个系统的,静脉回心血量恰恰才是CO的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换句话说回心血量是CO的前向系统,后者为后向系统)。心脏对CO的调控不是通过增加血压驱动血液向全身流动,而是通过降低右房压而使有充分的血液能够回流以维持正常的CO。换句话说,正是决定CO的不是左心功能,而是右心功能和右房压(和CVP),因此中正的血流动力学管理的核心应该转向右心功能(静脉回流)和左心舒张功能。
重症超声研究组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