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外周灌注和微循环监测下
TUhjnbcbe - 2021/6/21 17:58:00
翻译:朱英校对:王剑荣感染性休克中舌下微循环的特点

早期通过目测看图形研究微循环特征时,主要表现是小微血管总密度减少、灌注血管比例(PPV)下降、异质性增加。相比之下,软件辅助分析表明:与健康志愿者相比,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微血管总长度保持不变,PPV和灌注血管密度降低,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微血管灌注的异质性增加。

对健康个体中正常微血管模式的数据不充分可能是一些关于危重病人舌下微循环特征争议的来源。一些小型研究报告了关于PPV和微血管血流指数(MFI)的数据,这些数据对于正常人群来说似乎非常低。例如,一项研究发现,25岁以下(n=20)的健康志愿者中,PPV和MFI分别为0.92±0.06和2.85[2.75-3.0][均分SD和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而55岁以上(n=20)分别为0.88±0.09和2.81[2.66-2.97]。另一项研究显示,10名志愿者的PPV为0.92[0.91-0.93]。两项研究均显示正常受试者的微血管变量范围出奇的低。相比之下,一项健康志愿者的大型研究发现,PPV和MFI的值分别为1.00±0.00和2.97±0.03(图1)。因此,经常引用MFI的截止值2.6来定义微循环异常可能会受到质疑。值得一提的是舌下微循环很大的年龄范围内保持显著的稳定性(图1)。

图1.健康志愿者与有年龄相关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门诊患者的微循环变量。图(a)所有血管的总血管密度。图(b)小血管的总血管密度。图(c)灌注小血管的血管密度。图(d)灌注小血管的比例。图(e)小血管的微血管血流指数(MFI)。图(f)小血管的红细胞速度。无论年龄大小,灌注血管的比例和MFI均保持在1.00±0.00和2.97±0.03的范围内。

报告中PPV和MFI的正常值中的较大变化可能是由不同程度的人工压迫产生。一项连续三天评估健康志愿者舌下微循环变量的观察性研究发现:小型血管的PPV随时间变化为3.9%,中型血管为4.9%,大型血管为18.8%。大血管应是连续灌注,因而其PPV测量的高度可变性可能反映了手持式视频显微镜比较容易产生人工误差。

因此,视频采集中避免人工压迫是很重要的事项,因而引入了评估视频质量的评分。通过考虑照明、持续时间、焦点、内容、稳定性和压力,每个类别分为最佳(0分),次优但可接受(1分)或不可接受(10分)的分数。累积得分10分(范围0-60)以上的任何视频都应被视为不可进一步分析的。最近还报道了一个类似的评估体系。

另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是在脓*症微循环中是否存在一部分高动力状态的毛细血管血流。尽管常常被提及,但从未在脓*性休克患者中证实过,反而有血红细胞(RBC)速度减慢的描述。高动力血流意味着超过正常的血流速度,表现为红细胞速度增快。实际上,其定义应考虑来自正常受试者的RBC速度。在脓*性休克正常血流动力学和高血流动力学(心脏指数4.0L/min/m2)的患者中进行的研究显示,与健康受试者相比,两组患者的灌注血管密度和RBC速度均降低,而血流异质性增加。即使在心输出量增高的患者中也未发现红细胞速度增快(图2)。这些结果提示:脓*性休克时微循环功能经常与全身血流动力学情况分离。

图2.(a)健康志愿者,(b)正常动力状态的脓*性休克患者和(c)高动力状态的脓*性休克患者的红细胞速度直方图。虽然心脏指数差异很大(P0.),但正常和高动力状态脓*性休克患者的红细胞速度低于健康志愿者。此外,脓*性微血管中不存在高红细胞速度。经美国胸科协会许可转载。年美国胸科协会版权所有。美国胸科学会年刊是美国胸科学会的官方期刊。

其它微循环与全身血流动力学分离的危重状态

血液稀释可能是微循环与全身或局部血流动力学分离的典型状况。心输出量和器官血流量的增加的同时合并大多数微血管床中灌注毛细血管密度的降低。此外,高动力的微血管血流发生与否也存在争议。随着血液稀释的进展,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的红细胞速度呈线性增加。然而,这种表现在其他区域更为复杂。例如,在肌肉和皮肤中发现了红细胞速度的U形变化。另一方面,在舌下粘膜和肠粘膜和浆膜中,血红蛋白的减少与RBC速度的降低密切相关。因此,在血液稀释中可以发现高动力性微循环血流但不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再灌注损伤可能导致全身心血管参数即使完全正常后仍不能完全挽回微循环。虽然在失血性休克输血后患者微血管快速改善中证实大循环和微循环之间的一致性,但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分离,因为大多数微血管参数仍保持改变状态。

舌下粘膜是合适的微循环监测窗口

舌下粘膜中微血管的改变很容易被监测到。此外,有证据表明舌下微循环改变与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有关。然而,在综合ICU人群中这一预测能力并没有这么简单。而且,不同的微血管床可能会相互关联。在腹部问题导致的脓*症患者中,死亡率与肠道微血管异常有关而非舌下。实验模型还表明,肠粘膜微循环可能对脓*症和失血性休克更敏感。

舌下微循环与皮肤灌注之间的关系也很复杂。一些研究显示脓*性休克患者两者呈现互相影响。除此之外,在补液试验后,舌下灌注血管密度和中心-周围体温的改善是一致的。

正确分析微循环视频

微循环特征变量应包括密度、灌注和异质性。视频分析可以通过目测或软件辅助进行。两种方法有很好的相关性,但时间要求很高,并且不适合将微循环作为复苏目标时的临床实施。而目前开发的自动分析系统准确性不够。因此,实时视觉评估已成为一种有吸引力的方法。尽管一些研究声称这种方法可能有效,但它们的结果存在矛盾。在线和离线MFI之间的可互换性很差,临床不可接受。此外,其中一些研究认为MFI的正常临界值2.5,总血管密度8mm/mm2,PPV0.75,这实际上也是严重的不可靠。因此,实时视觉评估具有误导性。

结论

复苏的最终目标是组织灌注和氧合的优化。为此,监测皮肤灌注和舌下微循环是潜在有价值的工具。值得期待的是,正在进行的ANDROMEDA-SHOCK研究结果将将阐明CRT作为脓*性休克复苏指南的作用。然而,与视频评估相关的技术困难仍然是舌下微循环在临床广泛应用的瓶颈。因此,它仍然只是一种研究工具。

原文链接:链接:

1
查看完整版本: 外周灌注和微循环监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