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轻松掌握胰岛素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方式
TUhjnbcbe - 2021/6/22 21:26:00

胰岛素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武器。然而,任何事情都有优点和缺点,胰岛素也不例外。胰岛素的常见不良反应有:低血糖、过敏反应、体重增加、视物模糊、注射部位感染、局部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等。接下来的内容,让大家了解胰岛素这些不良反应,学习相应的处理方法。

一、低血糖

低血糖是胰岛素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mmol/L即可诊断低血糖。一般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包括出汗、颤抖、无力、心慌、饥饿感;也有表现为各种形式的意识障碍;还有小部分人无明显自觉症状。

糖尿病患者产生低血糖的常见原因有:

1.胰岛素剂量大了;

2.体内胰岛素蓄积(肾脏病变导致清除率下降),引起血糖过低;

3.注射完胰岛素后,未根据胰岛素的种类及时进餐;

4.进食量偏少;

5.运动量过大。

应对策略:

出现低血糖或可疑低血糖时要立即测血糖,确定低血糖要马上处理,然后再分析原因。

1.注射前仔细核对胰岛素的名称和剂量,正确掌握操作方法,用量要必须准确;

2.尽可能保持规律饮食,注射胰岛素后按相关要求进食。如进食较少、甚至不能进食等,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减量甚至停止使用胰岛素;

3.适度运动,不宜空腹运动,应每次正餐后稍事休息,进行30分钟左右的步行;

4.定期监测三餐前后的血糖,对可疑夜间低血糖者,还需监测凌晨3点的血糖。

二、过敏反应

在注射胰岛素后,出现注射部位红肿、瘙痒、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严重的全身皮疹、出汗、胃肠道不适、呼吸困难等,甚至过敏性休克,这要考虑是胰岛素过敏反应。

胰岛素过敏的原因如下:胰岛素制剂纯度不够,其杂质、某些添加成分(如锌、鱼精蛋白)及胰岛素本身均可引起过敏;或者病人属特殊过敏体质。

应对策略:

1.如果只是注射部位发生了过敏反应,且症状较轻,短时间就会自行消退,无需采取特殊治疗措施,可继续用药,注意观察;

2.对症状稍重一些的局部过敏反应,可给予局部热敷、口服抗过敏药物;较严重者,更换不同种类或厂家的胰岛素,或换用口服降糖药;

3.已经开封、正在使用的胰岛素不要放在冰箱里,预混胰岛素和中效胰岛素使用前要充分摇匀,以免药液温度过低或药物浓度不均匀,对皮肤造成刺激;

4.注射针头要做到一次性使用;

5.脱敏治疗:以上方法无效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脱敏治疗。

三、体重增加

胰岛素所致的体重增加多发生于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严格或长期胰岛素剂量过大患者。

主要原因是:应用胰岛素后,机体的代谢趋于正常,胰岛素促进体内脂肪、蛋白质的合成和贮藏;或饮食量过大,结构不合理,进食了高糖、高脂的食物;或运动量不足。

应对策略:

1.增加运动的次数与时间;

2.科学饮食,控制总热量,应根据标准体重、活动量、年龄等计算每天的总热量,并增加富含粗纤维蔬菜的摄入;

3.调整治疗方案,在医生指导下,换用对体重影响较少或者减少体重增加的胰岛素,如地特胰岛素;或者在原来的治疗方案上,联合使用阿卡波糖或二甲双胍、GLP-1激动剂(如:利拉鲁肽)、DPP4抑制剂等药物,这些药物有减轻体重的作用。

四、视物模糊

胰岛素治疗过程中有时糖友会出现看东西模糊,尤其多见于初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病人。

主要原因是:由于胰岛素治疗使血糖迅速下降,影响晶状体和玻璃体内渗透压,使晶状体內水分溢出而屈光下降,发生远视所致。

应对策略:

人体对降下来的血糖逐渐适应后,视力就会在几周内恢复。但是如果仍不能恢复,建议去眼科检查一下了解有无眼底病变,或者必要时配镜。

五、注射部位感染

由于消*不彻底、反复使用一次性针头或使用变质过期胰岛素等可能导致注射部位皮肤的感染。轻则可出现皮肤红肿,重则可有皮肤溃烂。

应对策略:

注意皮肤卫生,加强无菌操作,胰岛素针头应一次一用。未开封的胰岛素保存在冰箱冷藏,已开封的胰岛素保存在不高于28℃常温下28天,过期不可再用。使用胰岛素前应检查药液有无变色及絮状物,如发生变质不可再用。

六、局部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

脂肪萎缩为脂肪细胞缺失,表现为皮肤不同程度的凹陷。当在脂肪萎缩部位注射时,胰岛素的吸收发生显著波动。脂肪萎缩随时间而消退,可能与未注射部位轮换和针头重复使用相关。

少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增厚的“橡皮样”病变,质地硬,这是皮下脂肪细胞增大和脂肪组织肿胀和(或)硬结。在这些部位注射胰岛素,会影响胰岛素的吸收,血糖控制效果下降,增加血糖的波动。

应对策略:

要轮流更换注射部位;不要在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部位注射。

虽然胰岛素有这些不良反应,但是掌握好了使用方法和注射事项,就会将这些不良反应的可能降至最低。也不能因为害怕胰岛素的副作用而拒绝使用,这样就因噎废食了。

唐咸玉副主任医师临床医学博士

医院二沙分院内分泌科主任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内分泌科医师分会委员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理事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肥胖与体重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

擅长糖尿病及其各种并发症、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症、痛风、肥胖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及内科疑难杂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

唐咸玉副主任医师

星期一夜诊:大德总院

星期一下午:二沙特诊

星期二上午:二沙门诊

星期四下午:二沙门诊

1
查看完整版本: 轻松掌握胰岛素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