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键十年”
——“新罗马帝国”与“新的伟大斗争”
作者:强世功(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内容摘要
从年美国金融危机到年特朗普发起 的十年,是中美之间在经济上继续保持相互合作但在*治上不断摸索重新定位的“关键十年”。中国经济在这十年中的全面升级使得中国在美国眼中成长为挑战其世界霸权的最大力量。同时,这也是中国积极有为开展“伟大斗争”的“关键十年”。“新的伟大斗争”就是针对必将到来的“修昔底德陷阱”展开的伟大斗争,也是针对美国建构“新罗马帝国”展开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事实证明了改革开放以来美国对华接触*策的失败,也宣告了美国“后冷战”以来建构“新罗马帝国”的世界帝国理想在现实中遭到失败。当前,美国正在按照“新冷战”的思路对中国进行全面遏制,“新冷战”就是美国建构唯我独尊的“新罗马帝国”与中国主张共商共量共建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争夺人类未来前途的斗争。
关键词
新罗马帝国;新的伟大斗争;修昔底德陷阱;中美“关键十年”
年5月,美国国务院发布了《美国对中国的战略方针》(UnitedStatesStrategicApproachto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报告,明确指出,中美建交以来,“美国对中国的*策承诺很大程度上基于这样一个期望,即不断加深的对华接触将会刺激其经济和*治的根本性开放,从而引导中国社会越来越开放,成为一个建设性的和负责任的全球事务承担者。四十多年之后,这种战略显然低估了中国共产*在中国控制进行经济改革和*治改革范围的意志……中国的高速经济发展以及与世界不断接触并没有像美国期望的那样引导其与公民为中心的、自由开放的秩序相接轨”。尽管从中美 以来,美国舆论中对美国*府对华接触的批判不绝于耳,甚至这种主张也成为美国保守派在特朗普竞选中攻击自由派的重要理由之一,但是这次美国以*府文件的形式公开承认改革开放以来美国对华接触*策的失败,至少表明经过特朗普*府在中美 中的摸索,美国已经形成了一套应对中国崛起的新战略,而这份报告和年的美国国家安全报告,恰恰可以看作是美国绘制的应对中国崛起新*策的纲领性文件。美国*府应对中国崛起新战略的出台,实际上证实了这几年全世界的观察家甚至普通民众早已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中美关系无法回到过去的年代。那么,新的中美关系究竟是什么图景?美国对华的新战略究竟是什么?事实上,“中美脱钩”“修昔底德陷阱”“新冷战”“文明冲突”等论述早已成为美国公共话语中的流行概念,美国*府的这份新战略报告强调以“基于原则的现实主义”(theprincipledrealism)对中国发起全面围堵遏制的“新冷战”,但不同于美苏单纯基于意识形态的“冷战”,美国对中国发起的这场“新冷战”虽然有意识形态的“原则”分歧,但更是基于“现实主义”的美国国家利益,在利益竞争的背景下,美国也会为了其国家利益而与中国在有关领域中展开合作。如果说美国*府的这份文件宣告改革开放以来美国对中国的接触*策失败,那么也意味着同时宣告美国在“后冷战”以来建构“新罗马帝国”的世界帝国理想在现实中遭到失败,因此美国谋求针对遏制中国而建构出大西洋体系和印太体系。这就意味着所谓的“中美脱钩”不仅包括技术、产业领域的脱钩,而且包括地缘*治上的重新布局。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美国建构“新罗马帝国”的梦想的破产与美国对中国接触*策的失败乃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因为不能征服中国,不能获得中国的支持,美国不可能建立起世界帝国。在这一点上,美国从进入亚洲以来,历届*府均有清晰的认识。从年美国朝野讨论“何以失去中国”,到年美国朝野讨论“何以误判中国”,遵循的都是同一逻辑。那么,中美关系何以走到今天这个状态?如何理解在此之前的中美关系?为什么美国对中国的*策发生如此重大的转变?我们究竟应当如何应对美国发起的“新冷战”?我们应当如何从全球大格局中定位并建构新的中美关系?这些问题无疑是我们这个时代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本文简单地追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美关系,试图提出“关键十年”这样一个概念,即要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美关系从美国对中国的友好接触*策转向“新冷战”的遏制*策的结构性变化,必须高度重视从—年这决定中美关系走向的关键十年。年西方爆发了金融危机,而中国举办了举世瞩目的奥运会,这往往被看作是“中国崛起”的标志;年特朗普对中国发起 ,这标志着中美关系的根本性改变。这十年之所以关键,就在于对美国而言,是民主*的奥巴马*府试图对其内外*策进行大调整的十年;对中国而言,则是中国*治领导人更替和*治路线重新定调的十年,也是积极有为开展“伟大斗争”的关键十年。中美两国同时在调整*治路线和国家*策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预设问题:中国崛起带来怎样的世界秩序?美国期望通过接触乃至“颜色革命”将中国纳入美国建构“新罗马帝国”的轨道,从而将中美关系定位为“主—从”结构的盟友关系,而中国则将中美关系定位为平等伙伴的“新型大国关系”。可以说,由于两国对未来图景的构想差距过大,以至于中美关系不可避免地走到今天的局面。因此,中美关系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国如何从现实出发来构思未来世界图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对未来世界秩序的想象直接影响到中美关系的建构。一
历史的天命:中美两国的命运交错
在某种意义上,从年“中苏论战”到年尼克松访华,也差不多可以看作是决定中苏关系乃至全球格局的“关键十年”。它无论在地缘*治上还是在意识形态上都深刻地改变了“冷战”的历史,甚至奠定了“冷战”结束的*治基础。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年之后,改革开放的中国开始全面融入美国主导的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中;而这个时候也正好赶上苏联开启“改革与新思维”的年代。可以说,苏联和中国都不期而遇地走在结束“冷战”这个历史大背景下。苏联的改革开放不仅导致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而且导致苏联帝国的解体,从而为美国迎来建构世界帝国的机会。而后冷战时期的美国通过“沙漠风暴行动”完美地展现了其构想中的“后冷战世界新秩序”,即美国建构“新罗马帝国”的世界帝国时代。虽然主流学者基于国际关系理论的传统假定,称之为“单极世界”或“一强独大”等。然而,正如克林顿在竞选中针对老布什的经典名言:“笨蛋,经济才是关键。”(It’stheeconomy,stupid.)美国要建立起世界帝国,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事征服,而更为关键的是如何通过经济手段控制全球。因此,克林顿*府的全球战略就是从*事扩张和控制转向在全球进行经济扩张,从而将整个世界纳入美国治理的经济体系中。在美国的全球经济战略中,中国是最大且最具有潜力的市场,因此如何打开中国市场、在经济上控制中国成为克林顿*府经济扩张战略中的重心。而美国的全球经济扩张战略与“南方谈话”之后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战略不期而遇。因为在经历了年的艰难时刻之后,中国保持了国内*治稳定,但是在国际*治层面采取“韬光养晦”战略,全力以赴推动经济发展。因此,年代的中国*府从中央到地方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型企业,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