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揭秘人间世2笼中鸟里的这些精神疾病
TUhjnbcbe - 2021/8/4 1:15:00

精神病人和正常人有什么区别?

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病人是什么样子?

改良电休克治疗会把人电傻吗?

……

最近热播的人间世2《笼中鸟》,记录了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里几十位精神病人的真实生活,观众都很想了解这些精神病人背后的故事。

作为《人间世》第二季医学科普支持平台,腾讯医典特别采访到本集出镜的各位医生专家,他们将为你揭秘解读这些精神疾病,通过有温度的权威医学科普,传递温暖和力量。

1、本集精神病人里有物理学博士,也有会作诗、拉小提琴的病人,有人说精神病人都是天才,他们和正常人有什么区别?

精神病患者有严重的精神和心理问题,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异常;不能正常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可能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

现实中,确实有一些精神病人在某一领域表现非凡,因此有些人认为,精神疾病与创造力之间存在某种关联,以非常理方式去思考问题,或者因狂躁带来的某种能量或决心,都有助于提升创造力。但精神病人在严重发病期时,这种创新性会被拉低到平均水平甚至低于常人水平,且有很多精神疾病对认知功能有一定损害,所以大部分精神病人的思想不是那么有条理、行为不是那么安全、表达不那么顺畅。

但精神病患者与正常人一样,需要有情感上的共鸣与关爱、心灵上的沟通与理解、行为上的帮助与支持,他们甚至比正常人更需要爱与尊重。与精神病人的沟通,也没想象的那么难。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宋月红医生

2、伍宝祥反复提到他最好的朋友是外星人,他患的是一种什么精神疾病?这种疾病如何诊断和治疗?

伍宝祥是位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他所提到的“外星人好朋友”,是源于一种持续的精神症状幻听,这种声音让他做事情、评论他所做事情的好坏、经常跟他交流,天长日久,即使看不到对方,他也坚信对方是自己的好朋友。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常见的疾病,常起病于青壮年,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异常表现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一般没有意识障碍和智能障碍。

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还是药物治疗,我们有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还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可以选择,另外,还有心理治疗、康复治疗、物理治疗等各种疗法,争取能让病人控制病情。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白丽医生

3、孙杨杰因幻听症住进病房,总好像有人在骂他,一般有哪些原因导致这种疾病产生?68岁的东东吃饭喜欢一下全倒进嘴里,而且会抢其他病人菜,他患的是什么疾病?

这两位病人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孙杨杰,最主要的表现是幻听,他听到的主要是别人议论他、骂他的声音,为此他会紧张、焦虑不安。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原因很复杂,目前研究表明,可能和遗传、神经病理、神经生化、免疫、社会心理等各种因素相关。

东东这位病人也是精神分裂症,长期残留一些症状,他主要表现为被害妄想和行为异常,他会觉得药是*药,他会经常胡乱讲话等。他住院时间长达20余年,主要是因为行为紊乱,家人无法照料。像这种慢性病人,病情多次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治疗效果一般不是特别理想。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白丽医生

4、分水果时,有位病人总说自己少了苹果,小本子密密麻麻记录一些夸张的事实,比如许老师换了个小的给他,香蕉换了烂的,他得的是什么病?是什么原因或经历导致?

他是一位典型的精神分裂症病人,他的症状主要是被害妄想,这是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思维内容障碍,有这类症状的病人常常感觉到被人以各种方式迫害、监视、跟踪、窃听、下*、诬陷等,感觉很不安全。

他是经历过苦日子的人,所以可能对吃的比较敏感,一旦发现水果坏了或者蔫了,就会认为是工作人员动了手脚,进而大发脾气。临床上被害妄想的病人很多,会有各种各样的被害体验。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白丽医生

5、女大学生小C,她的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什么疾病,为何学校老师探望时不建议她返回学校学习?小C父亲为何总责怪自己?王医生如何判断小C可以出院?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类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常见精神障碍。躁狂时会情绪高涨、言语活动增多、精力充沛,抑郁时则情绪低落,言语活动减少,精力不足,他们情绪不稳定,躁狂时冲动、草率,存在较高冲动风险,抑郁状态严重时则有消极自杀的风险,所以也会对周围人产生一定的影响。小C发病时,会有些冲动及紊乱行为,和同学发生矛盾,学习时注意力难以集中,这可能也是老师不愿意她返校的原因。

小C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关系紧张,父母经常吵架,可以说她的童年并不快乐,可能承受了一些压力,所以小C父亲觉得自己导致了女儿生病,非常自责。但是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家庭事件只能算是诱因。所以家属也没有必要过分自责。

患者的出院标准,一般是根据病人在病房中的言行举止、随访评估精神症状的改善情况、进行专业的精神检查和量表评定,结合监护人对病人病情的评价。综合考虑,再做出出院的决定。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白丽医生

6、周智玲18岁进入精神病院呆了30多年,为何她难以治愈?她在精神病院谈了三个男朋友,医生如何指导和鼓励患者管理自己的情绪和疾病?

她首次起病于年,当时患者18岁,表现为外跑、打人、骂人、猜疑被害、跳楼等,曾多次住院治疗,均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但病情控制不理想,一直有反复。年住上海精卫中心后,予以氯氮平治疗,病情趋于慢性稳定状态,能积极从事病室活动,社会功能受损不明显,经评估达到临床治愈状态。

智玲住院期间谈了三次男朋友,均为在康复科活动时结识,双方主要通过书信交往,偶尔赠送小礼品,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交流,主要还是存在孤独感,想有个心灵上的慰藉,想证明自己和正常人差别不大。精神分裂症病因复杂,至今尚未阐明,现有的治疗只是对症治疗,而不是针对病因治疗。因此,并不存在“去根”的方法,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目标是控制症状,减少复发,延缓衰退,尽可能地回复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实,谈恋爱、结婚对患者来说,不论心理上、生理上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许多精神分裂症病人,本来病情已有相当好转,也能进行正常的社交活动,但在结婚前后,由于紧张频繁的社会活动,往往引起复发。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陆佳瑞医生

7、像肖云生一样遇到家庭问题(前妻控诉、女儿不管)的精神病人目前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这些无家可归的精神病人,最需要哪些帮助?

有资料显示,大约17%左右的精神病患者存在监护不足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监护人本身年事已高、体弱多病,患者家庭经济状况不佳等原因造成。慢性长期住院的精神病患者监护不足的问题,更加严重。

长期住院的患者,除须面对疾病本身带来的痛苦外,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心理,二是经济。

第一,从心理方面看。绝大多数患者亲属、监护人甚至整个社会,因对精神疾病不了解感到恐惧,拒绝与精神病人接触,更不愿意和精神病患者一起工作和生活,他们很难被家庭、被社会所接纳。这就需要我们*府相关部门,加大对精神类疾病相关科学知识的推普及舆论的引导,让他们能获得家庭的接纳支撑、社会的理解与尊重,帮助他们回归社会。患者长期住院,会导致社会适应能力下降,可能还需要社工的帮助,如果能有相应的法律和*策来落实,必能帮助患者做好从病房到社会的过渡适应。

第二,从经济方面看。相当一部分精神病患者家庭均不富裕,多数患者出院后仅靠社会救济难以维持生活,但因受惠于医保*策,患者只要承担少部分的费用,医院获得生活、医疗等全方位的服务。故而,部分患者精神症状稳定已经达到出院标准,其监护人却不同意病人出院。如果前面说到的社会歧视能够消除,患者康复后他们的工作权益能得到保障,甚至有*策来帮助他们找工作,那么他们就能够自食其力更有尊严地生活,而不是等待微薄的救济维持。

非自愿住院的患者,需经其法定监护人同意才能出院。患者肖云生长期住院,既有其自身疾病因素,也有亲属歧视、家庭矛盾因素,甚至还有法律法规的限制等。医院“有家回不了”或确确实实“无家可归”的患者,医院,以医院为家享有公共医疗服务,也不失为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人文关怀。但于更多在院外的精神病患者及康复者而言,他们也需要人文关怀。希望全社会能更多的了解什么是精神疾病,明白唯有极少数的精神病患者才可能对他人对社会造成危害;了解精神疾病的成因及罹患精神疾病的苦痛,尝试理解、尊重这些深陷苦难的病患,用爱的温暖支撑他们积极治疗以重归正常的生活。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琚明亮医生

8、改良电休克治疗(MECT)是不是很痛苦?会把病人电傻吗?

改良电休克治疗(MECT)是在被妖魔化的电击治疗基础上进行了改进而成的一种治疗方法。它是在通电治疗前,先注射适量的肌肉松弛剂及麻醉药,然后利用一定量的电流刺激大脑,引起患者意识丧失,从而达到无抽搐发作而治疗精神病的一种方法。它与传统的电击治疗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使用了肌肉松弛剂及麻醉药,使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没有痛苦以及不会抽搐。

改良电休克治疗(MECT)主要应用于有严重消极自伤自杀行为,冲动紊乱行为,拒食,紧张木僵及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所以对于整个精神病人群来说,MECT使用的比例并不高,大部分的病人我们还是以药物治疗为主,只有少数严重病例才会使用MECT治疗。

在大多数人看来是邪恶的电击治疗,之所以能够一直应用于临床治疗,就在于,时至今日,对电休克治疗反复再评价的结果仍然肯定地认为它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对于严重消极、冲动、拒食、木僵的患者而言,MECT治疗是快速有效的。很多人都不知道,精神科的药物治疗起效期很慢,通常都需要4-6周。也就是说在药物服用后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患者症状并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在这段时间里病人很可能因为得不到有效治疗而出现自伤、毁物、伤人、自杀等严重后果。而MECT治疗能够针对这些症状快速起效,通常3-5次(1-2周)的MECT治疗就有明显的疗效。

公众对于MECT存在以下的误区:

(一)MECT会造成患者极度的痛苦

很多人提及电击治疗就会想到一幅恐怖画面——一名无辜的人头部插满了电极,一群穿着白大褂的医生冷冰冰地看着其脑部通电后痛苦尖叫、浑身抽搐、口吐白沫的样子。其实这真的是艺术夸张的画面。真实的MECT治疗画面是安静祥和的,患者麻醉后脑部通电时间只有几秒钟,也没有浑身抽搐的表现,就是“眼睛一闭一睁”治疗就结束了。

(二)MECT会把人电死

很多人担心MECT治疗会把人电死,但是一篇发表于年的Meta分析提示,因电休克治疗致死的发生概率很低,每10万次治疗出现2.1次。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因手术而进行麻醉导致的死亡率则为,每10万次治疗出现3.4次。也就是说MECT的安全性是很高的。

(三)MECT会把人电傻

确实,MECT治疗会造成患者记忆受损,尤其是做MECT治疗时记忆受损会更明显,所以很多患者会抗拒做MECT,但是通常做完MECT治疗3-6个月后记忆会逐渐恢复到以前的状态,而患者的智商并不会因MECT而受损。

(四)MECT会改变脑部结构

实际上,有大量的证据提示,即使患者进行了多次电休克治疗,也不会影响其脑结构。

(五)MECT是一种惩罚病人的手段

很多家属都认为MECT是精神病院惩罚病人的手段,其实这真的是无稽之谈,首先我们知道MECT是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其次目前的改良MECT并不会给病人带来痛苦。

——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张莉医生

编辑:SMHC宣传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揭秘人间世2笼中鸟里的这些精神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