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
例
回
顾
“铃...”医院儿科的电话铃声骤然响起,急诊科电话通知,有一名8岁重病患儿急需入院抢救,即刻转至住院部儿科,入院初步怀疑过敏性休克,请做好抢救准备。大家深知过敏性休克的病人非常危险,若不及时处理,常可危及生命。
文主任得知后马上启动科室应急预案,所有在值医护各就各位,严阵以待,患儿到达住院部后我院儿科医务人员分工有序,一边询问病史,一边立即进行呼吸、心率、血压等各项生命体征监测,立即予吸氧、肌注肾上腺素、扩容、升压、抗过敏、输血浆等抢救措施。但监测中患儿血压、心率持续下降,心率58次/分,血压65/34mmHg,呼吸困难、面色发绀、手足冰凉……。
患儿生命危在旦夕,抢救生命刻不容缓,各环节的医务人员全力以赴!
“马上再予肌注肾上腺素。。。。。。”文主任皱着眉头下达一系列专业抢救指令。整个救治队伍更是紧而不乱地进行抢救工作,紧张的抢救工作持续一个多小时后,患儿血压、心率终于上升至正常,脱离生命危险。在这期间,文锐光副主任和*巧护士长一直守候在患儿身旁,实时观察儿童健康状况。
为了进一步规范科室临床抢救程序,提高医务人员的应急能力和技术水平,医院危、急、重症患者抢救的规范化管理,及时有效抢救患者生命,儿科常态化开展危急重症患者紧急处理演练活动,通过急救模拟演练,让医务人员在身临其境的模拟场景中进一步巩固和梳理产儿科抢救流程,全面提高应急情况的处理能力、整体协调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巩固中加以提升,为儿科患者生命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上图:儿科危急重症患者抢救演练图片
上图:儿科危急重症患者抢救演练图片
儿
科
简
介
医院儿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临床科室,科室设有普儿住院病区、新生儿病区、儿科门诊、儿科急诊及儿童保健门诊。陆续成立儿童重症、新生儿重症、儿童哮喘、肾病、保健等亚专科;是国家级儿童哮喘标准化门诊成员单位、广东省儿科呼吸联盟、肾病风湿病专科联盟、儿童危重救治联盟单位。普儿科病房编制床位张(设有儿童重症病床4张),新生儿病区有床位数为14张,科室人才梯队合理,具备丰富儿科疾病诊疗经验的高素质医护团队,全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56人,其中高级职称11人(副主任医师8人、副主任护师3人)。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备先进:配备进口德尔格呼吸机、小儿肺功能检测系统、排痰仪、婴儿保温暖箱、远红外新生儿抢救台、多参数新生儿监护仪、中央监护仪、,微量输液泵、注射泵、气管插管喉镜、*疸检测仪、听力筛查仪等。在县内率先开展多项新技术:如GINA方案规范管理儿童哮喘、过敏原检测(皮肤点刺试验)、应用粉尘螨舌下脱敏治疗儿童过敏性疾病、儿童神经生长发育评估、无创吸痰、中医适宜技术等。科室重视学科建设,与医院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医院先进管理理念、人才队伍建设、科研技术、继续教育管理等;始终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积极选送儿科医疗技术骨干(包括护理人员)医院进修深造,并邀请全国知名儿科专家教授来院进行学术指导,开展教学、义诊活动,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家的一流服务;科室秉着“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的儿科理念,努力为广大儿童的健康保驾护航!儿
科
讲
堂
据了解患儿半个小时内有蚂蚁咬伤史,突然出现不省人事、面色苍白等。这小小的蚂蚁为何有如此可怕?接下大家一起来了解下什么是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是一种极为严重的过敏反应。绝大多数由药物引起,也可由接触或吸入过敏原引起。分为两种:
一、急发型。在数分钟至半小时内发生严重反应。约占80%~90%,多见于药物注射、昆虫蜇伤或抗原吸入等途径。病情急、重,且预后差。
二、迟发型。在半个小时甚至24小时以上才发生反应。多见于口服药、食物或接触物过敏。病情相对较轻,预后亦较好。
过敏性休克表现:早期全身不适,口唇、手足发麻,咽喉发痒,头晕眼花,胸闷、恶心、呕吐等;随即全身大汗、面色苍白、咳嗽、气促、呼吸困难;严重者甚至昏迷及大小便失禁等表现。
凡过敏性休克患者必须立即脱离过敏因素,送至最近的医疗机构,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立即予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升压药,脱敏药等,及时的救治休克大多能及时纠正。
儿童的自身调节能力较差,平时在家第一次食用新鲜水果、坚果、药物时,要多观察有无不适的情况,在野外玩耍时注意防止蚂蚁、蜜蜂等昆虫的叮咬。每个人体质不一样,只有一部分儿童被蚂蚁咬伤会出现过敏性休克情况,也可能是环境各方面的因素,现在的儿童被昆虫叮咬后大都出现明显的红肿及不适,如有出现这种情况需及时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就诊,让专业的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处理,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供稿:儿科文锐光
编辑:刘小哲
责编:倪华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