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3月24日,云南省临沧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通报:云南省临沧市沧源自治县一名外出务工人员在返回山东某公司务工途中,途经陕西省宁陕县时出现身体不适,于当日07:10抢救无效死亡。经宁陕县采样检测,死者汉坦病*(出血热)核酸检测为阳性,新冠病*核酸检测为阴性,另有2名发热人员及其他同行人员已采集标本送检。
汉坦病*……汉坦病*是什么啊?这个看似陌生的名字引起了网友们的注意。今天小编就来给你们说说,这汉坦病*是个啥,究竟可怕不可怕。
肾综合征出血热——一种病*性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啮齿类动物携带的的汉坦病*引起的一类病*性出血热,属人兽共患传染病。
透射电镜下的汉坦病*
据国内外不完全统计,有多种脊椎动物能自然感染汉坦病*,我国发现53种动物携带本病*,主要是啮齿类(常见的有老鼠、松鼠、花栗鼠、囊鼠、豪猪、河狸、仓鼠、沙鼠、豚鼠、八齿鼠、毛丝鼠、草原犬鼠和美洲旱獭),其他包括猫、犬、猪和兔等。在我国以黑线姬鼠、褐家鼠为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林区以大林姬鼠为主。
黑线姬鼠(来源于网络)
褐家鼠(来源于网络)
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其次为欧洲和非洲,美洲病例较少。中国每年的出血热病例占世界病例总数的90%以上,是汉坦病*感染危害最严重的国家。
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但有明显季节高峰
家鼠传播
以3月-5月为高峰。
姬鼠传播
以11月-次年1月为高峰,
5月-7月为小高峰。
林区姬鼠传播
以夏季为流行高峰。
汉坦病*的传播途径
该病侵袭人类的方式包括:
呼吸道传播
吸入带病*宿主动物排泄物(尿、粪便、唾液)或分泌物及其所形成的气溶胶是最易实现的传播方式。
皮肤(粘膜)伤口传播
带病*的宿主动物的排泄物或分泌物由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
消化道传播
进食被汉坦病*污染的水和食物,经口腔或消化道黏膜发生传播。
虫媒传播
寄生螨叮咬带病*的鼠类等宿主,再叮咬人类从而实现传播。
垂直传播(母婴传播)
孕妇可通过胎盘将病*传给胎儿。
传播途径图
容易感染发病人群
不同年龄、性别、职业人群对汉坦病*普遍易感,大部分人呈隐性感染状态,发病主要集中在男性青壮年农民。
本病潜伏期为4~46天,一般为7~14天,以2周多见。
发病时的症状表现
发热是本病早期必有的症状。发热同时,即可出现全身中*症状,多表现为头痛、腰痛、眼眶痛(合称“三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等。
此外,还伴随毛细血管损害征,如充血、渗出和出血现象,皮肤充血潮红主要见于颜面、颈、胸部(合称“三红”)等部位,重者呈酒醉貌。
做好心理准备点击下方空白区域
查看酒醉貌的真相▼
肾综合征出血热典型临床表现
典型病例具有三大主征,即发热、出血、肾损害,并出现五期经过,即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病后可获得持久而稳固的免疫,极少见到二次感染发病的报道。
预防措施
从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性措施防控本病。
●防鼠灭鼠,应用药物、机械等方法灭鼠;
●做好个人卫生和食品卫生,防止鼠排泄物污染食品,不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
●接种疫苗:目前我国研制的沙鼠肾细胞灭活疫苗、地鼠肾细胞灭活疫苗等,已在流行区使用,有发热、严重疾病和过敏者禁用。
如有疑似接触史,早期发现,早期休息,早期治疗和就近治疗有利于病情控制。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来源:
江苏疾控()
往期回顾:
和新冠肺炎一样需要高度重视的传染病,记住4点做好预防
张文宏:在中国,这个传染病每年新发人数是目前我国所有新冠人数的十倍
有奖
江苏省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知识竞赛开始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