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血压,人们经常有“怕高不怕低”的误区。其实低血压并非什么好兆头。同样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血压的形成
心血管系统内血压的形成因素有:
由心脏的射血力产生。心搏周期心室肌收缩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成为推动血液迅速流动的动能,另一部分转化为位能,表现为动脉血压,它使主动脉骤行扩张,存储部分输出血量成为心室舒张时继续推动血液流动的动力。
低血压
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的状态,目前低血压的诊断尚无统一标准,一般成年人上肢动脉血压低于90/60mmHg或12/8kPa时即考虑为低血压。
低血压的特征及症状:
1.急性低血压:
指人体正常或较高水平的血压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后,突然发生血压明显下降等临床表现,会造成休克和晕厥两大综合征。
2.慢性低血压:
体质性低血压,易见于体质瘦弱的年轻女性,可有低血压家族史。
未发生晕厥的直立性低血压,常伴有头晕、乏力、健忘等症状,卧立位试验或倾斜试验阳性。
对于劳累后出现低血压的这些朋友,我们还是建议他不要工作太辛苦了,尤其是不能减少睡眠的时间,那么再有注意低血压的朋友,应该是首先要做到吃饱饭,第二个要做到睡足觉,第三个是不要有精神紧张。这样血压的波动就会减少。
低血压如何进行调理?
饮食调理
多食易消化、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等,多喝汤、多饮水,适当增加盐分的摄入,同时注意补充铁剂和维生素,防止贫血。
此病无特殊饮食调理,营养丰富均衡,避免高油、高盐饮食即可。
日常护理
饮用适量茶水,茶中的咖啡因能兴奋呼吸中枢及心血管系统,但是大量饮用也可以发生副反应或引起其他不适,低血压患者应注意用量及饮用频率。
适当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以便改善血管的调节功能,加速血液循环,避免血压偏低。
预防低血压措施
1.晚上睡觉时将头部垫高,可减轻低血压的症状。
2.早上起床时,应缓慢地改变体位,防止血压突然下降,起立时不能突然,要转身缓缓而起,肢体屈伸动作不要过猛过快,例如提起、举起重物或排便后起立动作都要慢些,这样有助于促进静脉血向心脏回流,减少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还应该减少长时间卧床。
3.洗澡水温度不宜过热、过冷,因为热可使血管扩张而降低血压,冷会刺激血管而增高血压。常淋浴以加速血液循环,或以冷水、温水交替洗足。
4.对有下肢血管曲张的老人宜穿有弹性的袜子、紧身裤,以加强静脉回流;体格瘦小者应每天多喝水,以便增加血容量。
5.不要在闷热或缺氧的环境中站立过久,以减少发病。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