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标与目的(每个干预都有目标,综合干预之目的,先瞄准后开枪);
2.动态与连续(时间连续,干预动态,干预的时间性与优先性);
3.治疗与再损伤(干预具有双向作用,干预可以引导重症病情的变化)。
5P原则1.Perfusion(灌注):灌注是目的。灌注就是循环的血液进入到组织器官的细胞中,提供代谢需要的氧及营养,同时将代谢产物排泄出体外。有利于改善器官功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准确而及时的液体复苏,改善患者机体组织器官的灌注情况,最大程度降低低灌注时间。
其中最经典的代表组织器官灌注情况的指标是乳酸。
当乳酸血低于1.4mmol/L,病死率为0;血乳酸低于4.4mmol/L,病死率为22%;血乳酸低于8.7mmol/L,病死率为78%;血乳酸超过13mmol/L,病死率高达%。临床上为了评估机体组织细胞氧灌注代谢情况,以及患者治疗反应,通常会动态监测血乳酸浓度。治疗中尽管pH值恢复到正常,但如果乳酸浓度仍处于高水平,则患者%死亡。乳酸浓度下降那么该患者预后良好。这看起来很简短的总结,但是在临床却可以体现出很大的作用。例如在出血性休克时,乳酸大幅度升高,与休克的严重程度成正比,但不能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可靠指标,在休克纠正后乳酸浓度仍持续升高,一般表示预后不良。相反,则预后较好。
2.PUMP-CO的选择-氧输送:通过评估包括CVP、GAP、ScvO2、超声等等评估心功能情况,评估CO是否合适,包括容量管理及强心治疗等,同时需要